第6章 火鳳銜珠,重興楚祚

字數:6181   加入書籤

A+A-


    第一回 寒山寺夜話 舊族譜驚現玄機
    宣和五年霜降,林衝獨自坐在梁山泊聚義廳後的楓香樹下,手中反複摩挲著半幅殘破的素絹。
    這是三日前朱貴從蘇州寒山寺帶回的信物,絹角繡著褪色的火鳳紋——正是隋末楚王林士弘的圖騰。素絹中央用朱砂寫著"大梁王脈,火德傳薪"八字,落款是後周顯德三年的樞密使王樸。
    "教頭可還記得,去年在東京大相國寺偶遇的那位瘋癲老僧?"吳用不知何時立在樹影裏,羽扇輕搖帶起幾片紅楓,"他口口聲聲說教頭是"火鳳銜珠,重興楚祚",當時隻道是醉話,不想今日..."
    林衝猛然抬頭,燭火在眼中跳動:"先生是說,這素絹與周世宗皇帝有關?"三個月前他隨吳用去蘇州采購兵器,在寒山寺後殿發現暗格,裏麵除了這幅素絹,還有半卷蟲蛀的《林氏宗譜》。
    譜牒記載,林士弘敗亡後,次子林延伯攜族人流落閩地,至後梁時與邢州柴氏聯姻,柴榮的祖父柴翁正是林延伯的外孫。
    "顯德六年,世宗皇帝驟崩前曾密召王樸、範質等人,"吳用壓低聲音,羽扇在地上劃出後周疆域,"王樸臨終前將世宗遺詔一分為三,分別托付給柴氏宗親、禁軍舊部和林氏後人。這素絹上的"大梁王脈",指的是後梁太祖朱溫封世宗為梁王,而"火德傳薪",正應了林氏祖上"楚為火德"的天命。"
    林衝的手指驟然收緊,素絹發出細碎的響聲。他想起父親臨終前的胡話,說林家祖上曾"佩六國相印,掌八州兵符",當時隻當是病中囈語,不想竟藏著如此驚世秘密。更想起五年前在東京,親眼看見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穿著明黃衣袍招搖過市,那衣擺上繡的正是火鳳紋——分明是僭越了後周的火德正朔。
    "且看這個。"吳用展開宗譜殘頁,泛黃的紙頁上,"林延伯"三字下用朱筆批注:"孫榮,字仲華,入贅柴氏,賜名柴守禮"。柴榮的生父柴守禮,竟是林氏血脈!林衝隻覺太陽穴突突直跳,想起去年攻打大名府時,從留守梁中書處繳獲的後周玉牒,上麵記載柴氏宗支時,總有幾處墨跡新得可疑,原來早被趙宋朝廷篡改了。
    夜風送來水寨的梆子聲,林衝忽然抓住吳用的手腕:"先生可知,周世宗殯天那日..."他喉頭滾動,聲音裏帶著十年草料場風雪的寒意,"我在澶州巡檢司當值,親眼看見趙匡胤的親衛捧著金盒入宮,半個時辰後,世宗就...那晚的宮燈,全是血色。"
    吳用的羽扇頓在半空,眼中閃過精光:"難怪趙宋立國後,對殿前司舊部趕盡殺絕,原來世宗之死..."他忽然輕笑,扇尖點向聚義廳方向,"如今我梁山聚齊一百單八將,馬軍八驃騎中有四位曾是殿前司舊將,步軍十頭領裏三個參與過高平之戰——這難道不是天意?"
    第二回 聚義廳血書 火鳳旗重立楚社
    冬至日,梁山泊積雪未消,聚義廳前卻燃起九丈高的火盆。林衝身著玄色祭服,腰間懸著從曾祖棺木中起出的青銅劍——劍格處嵌著半塊殘缺的火鳳紋玉,正是素絹上的圖騰。晁蓋、宋江等人分立兩側,麵色凝重。
    "列位兄弟!"林衝突然拔劍出鞘,青銅劍在火盆映照下泛著赤光,"今日請大家看一樣東西。"他抖開從寒山寺帶回的宗譜,當"柴守禮本姓林"的記載映入眾人眼簾時,廳中響起此起彼伏的驚呼聲。
    "二十年前,我爹在滄州牢城營做教頭,"林衝的聲音忽然低沉,劍刃劃過自己左臂,鮮血滴在宗譜殘頁上,"臨死前塞給我這塊玉,說"莫忘火德"。
    那時我不懂,直到去年在青州,從慕容知府密室裏找到這東西——"他扯開衣領,露出心口處刺著的火鳳紋身,與素絹上的圖案分毫不差。
    花榮突然撲通跪下,手中銀槍重重頓地:"末將曾隨老令公鎮守瓦橋關,親見世宗皇帝單騎衝陣,那時的大周軍旗,正是火鳳旗!"他抬頭時眼中通紅,"趙宋小兒篡了我大周江山,如今林教頭身為世宗同宗,正該重立火德!"
    廳中氣氛驟然熱烈,魯智深揮舞禪杖吼道:"灑家早看那趙官家不順眼,當年在渭州,鎮關西仗著是高太尉的狗腿子,逼死金翠蓮父女,這世道早該變變了!
    "武鬆跟著跪下,雙刀拍地:"我景陽岡打虎後,縣令非要我姓武,說我原姓...原姓柴!"他聲音發顫,"原來我祖上是大周柴氏旁支,難怪從小就覺得這天下不該姓趙!"
    宋江忽然上前,手按林衝肩膀:"教頭若欲重興大周,宋江願率全體兄弟鞍前馬後。"他轉頭看向晁蓋,"天王當年在鄆城,可曾見過鄆王廟?那廟裏供的正是世宗皇帝,每逢初一十五,百姓自發去燒香,都說世宗若在,哪有契丹人橫行!"
    晁蓋點頭,從懷中掏出一方青銅印,印紐正是火鳳展翅:"這是我在東溪村地窖裏發現的,刻著"楚州防禦使印",原以為是前朝舊物,不想..."他將印鄭重遞給林衝,"教頭若稱楚王,這印便是楚王府的官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衝雙手接過印信,忽然看見遠處水寨方向,一艘快船破浪而來,船頭立著公孫勝,手中托著個朱漆木盒。
    "貧道雲遊龍虎山,得張天師指點,"公孫勝掀開盒蓋,裏麵是半幅殘破的杏黃旗,"這是當年張角天師傳下的"火德應運旗",三百年前落在周太祖郭威手中,趙宋得天下後,將旗一分為二,半幅藏在大內,半幅..."他看向林衝,"就在教頭祖上手中!"
    火盆突然爆起三尺高的火焰,將半幅黃旗映得通紅。林衝隻覺熱血上湧,突然將青銅劍插在聚義廳前的雪地上,劍刃直指北方:"當年世宗皇帝三征南唐,定要"十年拓天下,十年養百姓",不想壯誌未酬!
    如今我林衝身為楚王後裔、大周宗親,在此立誓——"他解開祭服,露出滿是傷疤的胸膛,"以我一身血,複我火德運!滅趙宋,興楚國,四海一統,天下太平!"
    第三回 忠義堂改製 楚王詔遍傳九州
    宣和六年春分,梁山泊豎起新旗:赤紅底色上,一隻火鳳口銜玉珠,展翅欲飛。聚義廳更名"楚王殿",林衝身著火德玄衣,端坐在七十二瓣火鳳紋的青銅 throne 上,兩側分列"天樞十二將天璿二十四帥"。
    "諸位愛卿,"林衝展開黃絹詔書,聲音裏帶著金戈鐵馬的威嚴,"本王承火德之運,繼大周之統,今昭告天下——"他目視下方,看見宋江領文官班,晁蓋率武將列,公孫勝掌司天監,吳用為樞密使,"趙宋竊國,欺我大周孤寡;契丹肆虐,害我中原百姓。
    本王當效仿世宗皇帝,南征北討,複我漢唐舊疆!"
    殿外忽然傳來馬蹄聲,段景住牽著一匹雪白的獅子驄,馬背上馱著個檀木箱子:"啟稟陛下,這是從遼國上京盜來的耶律德光玉璽,還有..."他打開箱子,露出一套明黃衣袍,
    "天祚帝的龍袍,胸口繡的正是火鳳!遼人自認承接後晉火德,卻不知真正的火德正朔在我大周,在我楚地!"
    林衝撫掌大笑,忽然看見朱貴領著個灰衣老者進來:"陛下,這是洛陽太學的耆老,當年曾參與編修《大周實錄》。
    "老者顫巍巍跪下,從懷中掏出一卷羊皮:"老臣冒死保存世宗皇帝遺詔,"柴氏、林氏,同出火德,兄終弟及,天命有歸"!"他抬頭時老淚縱橫,"趙宋登基後,將林氏宗譜盡數焚毀,老臣拚了命,才從灰燼裏搶出這半卷!"
    殿中響起一片抽氣聲,吳用忽然出列,展開一幅輿圖:"陛下,臣已遣時遷、石秀潛入汴梁,探明大內秘藏。趙官家的龍椅,其實是周世宗的舊物,椅背上刻著"火德永昌"四字,被趙宋用金漆蓋住了。
    "他指向輿圖上的開封,"更妙的是,汴河底下埋著世宗皇帝當年打造的火鳳鐵券,共九隻,象征九州一統,趙宋至今未敢發掘。"
    林衝猛然起身,玄衣下擺掃過 throne 上的火鳳紋:"傳本王令——"他抽出腰間的青銅劍,劍刃劃過輿圖上的幽雲十六州,"第一路軍,由晁蓋、林衝統領,北上收複燕雲;
    第二路軍,宋江、盧俊義南下平定方臘;第三路軍,楊誌、呼延灼西進,取關中之地!"他看向公孫勝,"司天監擇吉日,本王將在泰山封禪,昭告天地,重立火德正朔!"
    殿外忽然響起震天的號角,阮氏三雄領著水軍駕著樓船駛過,船上的火鳳旗獵獵作響。林衝望向遠處的梁山泊,想起初上梁山時,在朱貴酒店看見的那幅對聯:"仗義疏財歸水泊,報仇雪恨上梁山"。
    如今,這仇不再是個人恩怨,而是為大周複國,為火德重興,為天下百姓不再受戰亂之苦。
    第四回 楚王府夜議 定國策火德維新
    夜深人靜,楚王殿後閣內,林衝與吳用、宋江等人圍坐火塘邊,商議治國之策。案幾上擺著從各地搜集的典籍,其中一本《大周刑統》邊角磨損嚴重,顯然被反複翻閱。
    "世宗皇帝當年改革軍政,"林衝撥弄著火塘裏的炭,火星濺起如火鳳展翅,"本王要在此基礎上,推行"火德新政"。
    "他指向輿圖上的梁山泊,"首先,分田地,均賦稅,仿照後周"均田製",讓百姓有田可耕;其次,設軍屯,寓兵於農,當年世宗陛下的"殿前諸班",便是精兵製的典範。"
    宋江點頭,從袖中掏出一疊文書:"陛下,臣在鄆城時,曾見百姓苦於"身丁錢",趙宋苛捐雜稅多如牛毛。
    大周舊製,百姓年滿二十才服兵役,三十納賦稅,咱們該恢複這個。"他忽然苦笑,"當年臣被逼得寫反詩,不就是因為稅賦太重,百姓活不下去嗎?"
    吳用翻動《大周刑統》,忽然停在"滅門律"一頁:"世宗陛下嚴懲貪腐,咱們更要如此。即日起,凡楚官貪墨十貫以上,斬;枉法害民者,族誅。
    "他看向林衝,"梁山泊好漢多是苦出身,最恨官吏欺壓百姓,這一條必能得民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公孫勝忽然推門進來,手中捧著剛譯出的《石氏星經》:"陛下,司天監夜觀天象,心宿二大火星)亮度倍增,正是火德興盛之兆。
    "他指向星圖,"當年周武王伐紂,歲星在火;我楚興兵,大火星當空,此乃天命所歸。"
    林衝忽然想起在滄州牢城營,雪夜山神廟裏,看見的那場大火。那時隻道是厄運,不想竟是火德顯兆。他起身望向窗外,梁山泊水麵映著滿天星鬥,心宿二格外明亮:"傳本王令,改元"重光",
    取火德重興之意。明年春分,祭天於泰山,屆時..."他握緊拳頭,"要讓天下人知道,火鳳涅盤,楚祚複興!"
    後半夜,林衝獨自登上聚義廳舊址,摸著廊柱上當年的刀痕。忽然聽見身後腳步聲,轉身看見魯智深扛著禪杖走來:"教頭,哦不,陛下,
    "魯智深撓撓頭,"俺老魯不懂那些文縐縐的,就知道跟著你幹,準能讓百姓吃飽飯,不用再被狗官欺負!"
    林衝大笑,拍著魯智深的肩膀:"兄弟,等咱們滅了趙宋,你就去做汴京府尹,專管那些欺壓百姓的官吏!"他望向北方,眼中閃過世宗皇帝畫像上的威嚴,
    "世宗陛下當年沒做完的事,咱們來做。火德之運,必當照遍九州,讓四海之內,再無饑民,再無戰亂,天下太平!"
    魯智深的禪杖重重頓在地上,驚起寒鴉數隻,飛向滿天星鬥。火鳳旗在夜風中獵獵作響,仿佛在回應這跨越百年的誓言——從隋末的楚王火鳳,到後周的火德正朔,再到梁山泊上重立的楚國旗幟,一脈相承的,是對太平盛世的向往,是對天下蒼生的擔當。
    林衝知道,前路必然艱險,趙宋的百萬大軍、遼金的鐵騎、江南的方臘,都是必須跨過的難關,但他更知道,當火鳳展翅之時,所有的苦難都將化作重生的力量,正如當年世宗皇帝在高平之戰中逆轉乾坤,如今,他林衝,也要帶著梁山泊的弟兄們,在這亂世中,殺出一條火德重興的大道,讓天下百姓,終得太平。
    喜歡重生歸來,我林衝追妻火葬場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林衝追妻火葬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