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隋宮驚變:太子楊燁的破局之路
字數:6649 加入書籤
頭痛欲裂時,楊燁指尖先觸到冰涼的玉枕,再睜眼,雕著纏枝蓮紋的明黃色帳幔垂落眼前,空氣中飄著淡淡的龍涎香。他猛地坐起,綢緞長袍滑落肩頭,露出的肌膚上沒有半分現代社會熬夜留下的倦態,取而代之的是少年人飽滿的肌理。
“殿下醒了?”貼身內侍李德全的聲音帶著小心翼翼的恭敬,遞上溫熱的銅盆,“太醫說您昨日議完政事回東宮便中暑了,可嚇壞奴婢了。”
殿下?東宮?楊燁盯著銅盆裏映出的麵容——劍眉星目,鼻梁高挺,分明是十六七歲的模樣,卻帶著一股不屬於自己的貴氣。零碎的記憶突然湧入腦海他是大隋開國皇帝楊堅的長子,太子楊燁。不是那個在實驗室裏研究古代造紙術的曆史係研究生林燁,而是活在公元581年,剛剛結束南北朝分裂的大隋太子。
“扶我起來。”楊燁壓下心頭的驚濤駭浪,指尖攥緊錦被。他清楚記得,曆史上楊堅的太子本是楊勇,後被次子楊廣陷害廢黜,才有了後來的隋煬帝。可如今自己成了“楊燁”,這變數背後,藏著的是整個大隋的命運。更讓他脊背發涼的,是記憶裏那些盤踞在朝堂內外的世家勢力——五姓七望。
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範陽盧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這七大家族如同附骨之疽,壟斷了官場選官、土地資源,甚至連民間的書籍傳播都被他們牢牢掌控。在這個竹簡笨重、帛書昂貴的時代,能讀書識字的大多是世家子弟,平民百姓連書簡都見不到,更別提入朝為官。長此以往,大隋的江山,遲早要成了這些世家的囊中之物。
“殿下,晉王和太子(此處為記憶混淆,實際應為原太子楊勇,楊燁暗忖需修正稱謂)求見。”李德全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楊燁眼底寒光一閃。來了,他的兩個弟弟——原太子楊勇,性格寬厚卻優柔寡斷,極易被世家利用;次子楊廣,表麵溫文爾雅,實則野心勃勃,暗地裏早已和不少世家勾連。這兩個人,一個是前世被廢的悲君,一個是亡國的暴君,如今都成了他的政敵。
“讓他們進來。”楊燁整理好衣袍,端坐在案前,刻意收斂了少年人的青澀,露出幾分太子該有的威嚴。
門簾被掀開,楊勇穿著青色朝服,臉上帶著關切,率先開口“大哥,聽聞你昨日中暑,弟弟特意帶了些冰鎮的梨膏來。”說著便要上前,姿態隨意,全然沒把東宮的規矩放在眼裏。
楊廣則跟在後麵,一身紫色錦袍,眉眼間帶著恰到好處的擔憂,躬身行禮“臣弟參見太子殿下,願殿下龍體安康。”他的禮數周全,可眼神深處藏著的審視,卻逃不過楊燁的眼睛。
楊燁沒有接楊勇遞來的梨膏,隻是淡淡開口“孤無礙,勞二位弟弟掛心了。”他手指叩了叩案上的竹簡,那是昨日朝堂議事的記錄,上麵密密麻麻寫著各州郡官員的任免,十之八九都是五姓七望的子弟。
“昨日孤在朝堂上聽聞,滎陽鄭氏的鄭譯又舉薦了三位族人為縣令?”楊燁的目光落在楊廣身上,語氣平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壓力,“孤記得,前幾日範陽盧氏剛得了兩個郡守之位,怎麽,這大隋的官,是專為世家設的不成?”
楊勇愣了一下,下意識辯解“大哥,鄭譯是開國功臣,舉薦族人也是常理……”
“常理?”楊燁打斷他,聲音陡然提高,“去年關中大旱,百姓顆粒無收,可清河崔氏在當地囤積的糧食,足夠賑濟三縣!孤請旨讓他們開倉放糧,他們卻以‘私產不可動’為由拒絕,這也是常理?”
楊勇被問得啞口無言,臉色漲得通紅。楊廣則垂著頭,手指悄悄攥緊,他沒想到往日裏看似溫和的大哥,今日竟如此尖銳,句句都戳在世家的痛處上。
楊燁站起身,走到兩人麵前,目光如炬“二位弟弟,孤知道你們身邊有不少世家的門客,也知道他們時常在你們耳邊說些‘太子仁厚,晉王賢明’的話。可你們要記清楚,這大隋的天下,是父皇從北周手裏奪來的,是無數將士流血換來的,不是五姓七望的私產!”
他抬手拍了拍楊廣的肩膀,力道不輕“晉王素有才幹,孤也盼著你能為父皇分憂。但若是有人想借著你的名頭,拉攏世家,覬覦東宮之位,孤勸你趁早斷了這個念頭。”
又轉向楊勇“大哥(此處修正稱謂,避免混淆),你性子軟,容易輕信他人。那些世家給你送美女、送珍寶,可不是因為你仁厚,是因為他們想把你當成傀儡!等哪天你沒了利用價值,他們轉頭就能把你賣了,就像前世……”
話到嘴邊,楊燁及時收住。但楊勇和楊廣都能感受到他話語裏的警告,那不是空泛的威脅,而是帶著洞悉一切的冷意。
“孤累了,二位弟弟先回吧。”楊燁揮了揮手,不再看兩人的表情。李德全適時上前,躬身送客。
待殿門關上,楊燁才鬆了口氣,後背已被冷汗浸濕。剛才的強硬,一半是裝出來的,一半是真的擔憂。他知道,光靠威脅是沒用的,楊勇優柔寡斷,楊廣野心難馴,而五姓七望更是根深蒂固,必須找到一個能從根本上動搖他們的辦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目光再次落在案上的竹簡上,厚重的竹簡堆成小山,僅僅是記錄昨日的議事,就用了近百片。楊燁突然想到了自己的老本行——造紙術。
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可到了隋朝,紙張的質量依然不高,產量也極低,而且大多掌握在世家手中。平民百姓根本用不起紙,隻能靠口耳相傳學習知識。如果能改進造紙術,提高紙張的產量和質量,降低成本,讓紙張普及到民間,那麽世家壟斷知識的根基就會被撼動!
一旦平民能讀書識字,就能通過科舉(雖然隋朝科舉剛起步,還不完善,但潛力巨大)進入官場,打破世家對官員選拔的壟斷;一旦知識不再被世家獨占,百姓的思想就會覺醒,不再輕易被世家操控。這不僅能削弱五姓七望的勢力,還能為大隋培養更多的人才,穩固皇權。
想到這裏,楊燁的眼睛亮了起來,之前的焦慮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興奮和堅定。他立刻叫來李德全“傳孤的命令,東宮後院的作坊即刻清理出來,再調二十個手腳麻利、嘴嚴的工匠過來,另外,準備些樹皮、麻頭、破布、漁網,越多越好。”
李德全雖然疑惑,但不敢多問,躬身應道“喏,奴婢這就去辦。”
半個時辰後,東宮後院的作坊裏,工匠們已經站成一排,看著眼前的太子殿下。楊燁穿著便服,挽著袖子,手裏拿著一張粗糙的麻紙,對工匠們說“今日叫你們來,是要做一件大事——改進造紙的法子。”
工匠們麵麵相覷,造紙的法子是祖上傳下來的,用的是舊麻料,工序繁瑣,造出的紙又脆又黃,還容易破。太子殿下怎麽突然關心起這個了?
楊燁沒有解釋,而是直接開始指揮“第一步,浸料。把樹皮、麻頭、破布、漁網都切碎,放進大缸裏,加水浸泡,要泡到纖維完全散開,沒有硬塊為止。”
工匠們雖然疑惑,但還是按照他的吩咐做了。楊燁站在一旁,仔細觀察著,時不時調整一下水量和浸泡的時間。他記得,蔡倫造紙用的是樹皮、麻頭、敝布、魚網,這些原料在隋朝都很容易找到,而且成本低廉,不像帛書那樣昂貴,也不像竹簡那樣笨重。
接下來是蒸煮。楊燁讓人在作坊裏架起大蒸鍋,把浸泡好的原料放進鍋裏,加入石灰水,生火蒸煮。“石灰水可以去除原料裏的雜質和油脂,讓纖維更純淨。”他一邊說,一邊用木棍攪拌鍋裏的原料,“火候一定要控製好,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蒸到原料軟爛,一捏就碎才行。”
工匠們看著太子殿下親自上手,又是攪拌又是調整火候,都不敢怠慢,一個個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楊燁則全神貫注,前世在實驗室裏反複試驗的記憶湧上心頭,每一個步驟的細節都清晰無比。他知道,蒸煮是關鍵步驟,直接影響紙張的質量,如果煮得不夠,纖維不夠軟爛,造出的紙就會粗糙;如果煮得太過,纖維就會斷裂,紙張就會脆弱。
蒸煮好的原料被撈出來,放進石臼裏搗打。楊燁讓人把搗好的紙漿倒進大水槽裏,加入適量的水,攪拌均勻,然後拿出一張竹簾,小心翼翼地放入水槽,輕輕晃動,讓紙漿均勻地附著在竹簾上。“這一步要慢,要穩,紙漿薄厚要均勻,不然造出的紙就會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
他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工匠們圍在旁邊,看得目不轉睛。當楊燁把竹簾從水槽裏提起來,上麵已經形成了一層薄薄的濕紙時,工匠們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他們以前造的紙,都是用麻絮直接鋪在竹簾上,又厚又不均,可殿下這法子,造出的濕紙竟然如此平整!
接下來是晾曬和壓榨。楊燁讓人把附著濕紙的竹簾一張張掛在架子上,放在通風的地方晾曬,同時用木板和石頭壓榨濕紙,去除多餘的水分,讓紙張更緊實。“晾曬的時候要注意,不能暴曬,不然紙張會開裂;壓榨的力道要適中,不然紙張會變形。”
工匠們按照楊燁的吩咐,一步步操作著。楊燁則在作坊裏來回走動,仔細檢查每一個步驟,時不時停下來糾正工匠的動作。他知道,造紙術的改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複試驗,調整原料的比例、蒸煮的時間、紙漿的濃度,才能造出質量最好的紙。
第一天,他們造出的紙雖然比以前的麻紙平整,但還是有些脆,容易破。楊燁沒有氣餒,而是和工匠們一起分析原因“可能是石灰水加得太多,破壞了纖維的結構;也可能是蒸煮的時間太長,纖維太軟爛了。”
第二天,他們調整了石灰水的用量和蒸煮的時間,造出的紙果然堅韌了不少,但顏色還是有些發黃。楊燁又想了辦法,在紙漿裏加入少量的硫磺,用來漂白紙張。雖然硫磺有一定的毒性,但在這個時代,已經是最好的漂白方法了。
第三天、第四天……楊燁幾乎整天都待在作坊裏,和工匠們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試驗。他的手上磨出了水泡,衣服上沾滿了紙漿和灰塵,可他一點都不在意。每當看到一張比前一天更好的紙造出來時,他的心裏就充滿了成就感。他知道,每一張紙,都是打破世家壟斷的武器,都是為大隋穩固根基的基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李德全看著太子殿下如此辛苦,心疼地勸道“殿下,您是萬金之軀,這些粗活讓工匠們做就好了,您何必親自上手呢?”
楊燁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笑著說“德全,你不懂。這造紙術,關係到國家的根本。隻有我親自盯著,才能確保每一個步驟都不出錯,才能盡快造出最好的紙。等紙張普及了,百姓能讀書了,世家就再也不能壟斷知識了,到時候,大隋才能真正長治久安。”
李德全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看著楊燁的眼神裏多了幾分敬佩。他跟著太子殿下這麽久,還是第一次看到殿下如此專注、如此堅定的樣子。
半個月後,當一張潔白、平整、堅韌的紙張放在楊燁麵前時,整個作坊裏的工匠都歡呼起來。這張紙,比市麵上最好的帛書還要輕薄,比最堅韌的麻紙還要耐用,而且成本極低,用隨處可見的樹皮、破布就能造出來。
楊燁拿起這張紙,指尖輕輕撫摸著紙麵,心裏激動不已。他知道,他成功了。有了這張紙,他就能開始下一步計劃了——在全國推廣造紙術,建立官辦的造紙作坊,讓紙張走進尋常百姓家。
他立刻讓人把這張紙送到皇宮,呈給楊堅。同時,他寫下一道奏折,詳細闡述了改進造紙術的意義,以及推廣造紙術的計劃在各州郡設立官辦造紙作坊,招募工匠,教授造紙技術;降低紙張的價格,讓平民百姓都能買得起;在全國範圍內建立書館,免費向平民開放,紙張和書籍,鼓勵百姓讀書識字。
楊堅看到那張潔白的紙張時,先是驚訝,再看到楊燁的奏折,頓時龍顏大悅。他深知世家壟斷知識的危害,也一直想找辦法削弱世家的勢力,楊燁的這個辦法,正好說到了他的心坎裏。
“好!好!好!”楊堅連說三個“好”字,拿起紙張反複查看,“朕的太子,真是為朕分憂啊!這造紙術,簡直是利國利民的大功!朕準了你的奏折,即刻下令,在全國推廣造紙術,所需的人力、物力,都由國庫優先撥付!”
得到楊堅的支持,楊燁心中的一塊大石終於落了地。他知道,推廣造紙術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五姓七望的阻撓。那些世家絕不會輕易放棄壟斷知識的權力,他們肯定會想方設法破壞造紙作坊,抬高紙張的價格,甚至造謠說紙張有毒,危害健康。
但楊燁已經做好了準備。他在奏折裏還建議,由東宮直接負責監督全國的造紙作坊,選派忠誠可靠的官員去各州郡主持工作,同時嚴厲打擊囤積紙張、哄抬物價的行為。他要讓五姓七望知道,這一次,他不會再給他們任何機會。
回到東宮,楊燁看著作坊裏堆積如山的紙張,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他知道,這場與五姓七望的較量,才剛剛開始。但他有信心,憑借著造紙術這把“利器”,憑借著父皇的支持,憑借著百姓對知識的渴望,他一定能打破世家的壟斷,為大隋開辟一條新的道路。
而對於楊勇和楊廣,楊燁也有了新的打算。他要讓他們看到,隻有跟著他,支持他削弱世家的計劃,才能真正為大隋做事,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如果他們還執迷不悟,繼續和世家勾結,那麽前世的悲劇,或許會在他們身上重演。
夜色漸深,東宮的燈火依然明亮。楊燁坐在案前,拿起一張新造的紙,提筆寫下“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八個字。字跡在潔白的紙上顯得格外清晰,就像他心中的目標,堅定而明確。他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但他已經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
喜歡重生歸來,我林衝追妻火葬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生歸來,我林衝追妻火葬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