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兩門槍術?

字數:4985   加入書籤

A+A-


    “精彩!”馬主任和王老師也走上擂台,馬主任滿臉興奮,“神槍!真是神槍!”
    董峰嚇了一跳,這個稱號自己現在可不敢應下:“馬老師您捧了,我這水平,可不敢稱神槍。”
    於成搖頭。
    “不必謙虛。你的槍法......”他斟酌著用詞,“不僅招法精妙,而且自成體係,而且這體係和我複原的雙手劍術之間,有著極強的聯係......”
    “隻能說,原先我並不是陰謀論者。”於成笑著搖頭。“現在,我覺得華夏武藝失傳論,未必沒有道理。”
    場邊傳來一陣輕笑,董峰笑著說道:“其實我和你一樣,也是在學了爺爺教的這些武藝之後,才覺得這就是咱們華夏古代的傳統武藝。”
    “畢竟除了咱們華夏,古代哪裏還有能誕生這種完備武藝體係的土壤?”
    雲中龍跳上擂台,伸出大手:“董峰是吧?我叫雲中龍。你這槍法,能教我嗎?”
    董峰與他握手:“咱們互相學習,互相交流。決鬥上我經驗不足,還得仰仗各位經驗豐富的前輩為我解惑呢。”
    其他隊員也圍了上來,七嘴八舌地提問,董峰一一解答,態度誠懇。
    隻有王興國站在外圍,眼神複雜。
    “興國。“劉教練走到他身邊,“你怎麽看?”
    王興國沉默片刻。
    “槍法確實厲害。”他頓了頓後,繼續說道。“但擂台和實戰是兩回事。”
    “也就是說,你也承認在擂台狀態下比拚槍法,你勝不過他,對吧!”
    王興國不語,即便事實勝於雄辯,但他依舊不願開口承認。
    他本就是一個固執的人。
    比起如同彗星般崛起的於成,和從霓轟回國的黃琴與趙小詩,固執的王興國,才是華夏隊中資格最老的成員。
    即便國內的謾罵一屆比一屆更多;即便因為不出成績,體育局對於決鬥項目的重視程度一減再減;即便隊長和其他隊員都換了好幾遍。王興國依舊固執的奮戰在華夏隊的第一線。
    所以即便王興國不僅傲慢自大還嘴臭,但他依舊成為了華夏一眾網友口中“華夏隊的良心”。
    作為在之前那個全員擺爛的華夏隊中,唯一刻苦訓練,認真比賽的男人,網友們還給他取了個“怪客”的稱號。
    全員擺爛,都沒想贏,就隻有你拚命,不怪嗎?
    甚至五年前,網上決鬥迷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王興國退出華夏國家隊這個泥潭,加入別的國家隊中,接受更為專業的訓練,取得更好的成績。
    畢竟一上場,誰努力,誰躺平,這都是藏不住的。
    但王興國一直沒有放棄過對於華夏決鬥的追求。
    他也曾想幻想過,隨著他的水平繼續提高,帶隊出線,打入世界決鬥大賽的決賽中。
    可後來夢想實現了,卻不是因為他。
    於成初次帶隊,就憑一手複原的華夏雙手劍術,擊敗卡塔爾,將華夏隊拽進了世界決鬥大賽的決賽圈中。
    後來即便被白象國淘汰,也是因為當時運氣不好,抽中了對白象隊極為有利的特殊賽製。
    在那之後,王興國便迷茫了。
    於成不必說,沒有特技的他,純是憑借著高超的劍術和武術天賦打下了“小劍聖”的稱號,實力自然高強;
    黃琴的特技“虎撲”和出眾的戰場嗅覺,讓她的實戰水平十分凶悍,即便和頂級的選手相比,也不遑多讓。
    趙小詩則比較特殊,她在普通比賽中的實力並不算特別出眾,但是在特殊的情況下,她的實力會比華夏隊中其他選手加在一起都要強悍!
    眼見著自己的武藝被一個個後來居上的新人超越,恍惚之間,王興國突然發現,自己奮鬥十年,卻幾乎要成為華夏隊中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
    這讓他在去年比賽結束後,就生出了退役的想法。
    此刻看著台上認真講解槍法的董峰,那滿是膠原蛋白的年輕臉龐,王興國心中退役的想法更為強烈。
    劉教練毫無察覺,隻是拍了拍王興國的肩膀,便走到一邊。
    另一邊,於成正在和董峰探討槍法。
    “咱們兩個對決的時候,你好像不止用了一種槍法?”
    “於老師好眼力!”董峰驚訝的豎起大拇指。“這您都看出來了?”
    “還是很明顯的。”於成得意的說道,他對自己在武藝上的悟性一向很滿意。“最開始你的槍法如同柳枝舞於風中,上下翻飛間基本不和我的槍杆磕碰,但是槍槍直指破綻,讓我疲於應對。後來則如同堂堂之陣,正兵壓來,通過正麵的壓製,讓我不知該如何處理。”
    “沒錯,這是兩門槍法。”董峰點點頭確認。“第一門,乃是赫赫有名的楊家槍。”
    “楊家槍?”於成不禁驚呼出聲。
    即便在傳武不存在的世界,史料和小說中,依舊流傳著楊家槍的威名。
    隻不過因為招式的缺失,沒人知道具體的招式罷了。
    大多數人,都默認楊家槍乃是史料中虛構的誇張招式,屬於編撰史料的文人們的臆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刻董峰說他用的是楊家槍,給於成等人的感覺,就是突然有個人跳出來,說他剛剛在擂台上用的乃是“降龍十八掌”一樣。
    關鍵這槍法還挺強!
    “是啊,楊家槍。”董峰點點頭,“有虛實,有奇正,用起來如同風舞梨花,無孔不入,是以也被稱為‘楊家梨花槍’!《宋史.李全傳》中記載‘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說的就是這門槍法。”
    “那第二門又是什麽槍法?”雲中龍問道。
    “第二門槍法,叫做太極槍。”董峰解釋道,這也是他最早開始練的槍法。
    說起太極槍的來曆其實很有意思。
    太極拳的發源地陳家溝,其實原先並沒有所謂的“太極槍法。”
    陳家溝內傳承的槍法,源頭有兩處。
    一處是“汜水縣禹家槍,係張飛傳至禹家”的張飛神槍,也稱桓侯八槍!
    不過傳入陳家溝的時候也許是出了岔子,隻留下了四招,變成了“桓侯四槍”。
    另一處傳承,則是得自王堡村的王堡槍!
    王堡槍的起源,是王堡村王氏家族遷居懷慶後的第四代傳人王仲錦,將楊家槍加以改進創編而來的,號稱“槍挑黃河兩岸”。
    在楊露禪之前,北方武林中王堡槍的名頭,甚至比陳家溝的名頭更響亮。
    所以陳家溝的太極槍法,最早是由桓侯四槍和楊家槍融合而來,之後加入太極心法,才最終成型的。
    而後來名頭最響的“太極十三槍”,與陳家溝的“太極槍”反而關係不大。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守衛首都的神機營被派遣到通州、山海關等地駐防,京師防衛力量驟減。於是載漪奏請挑選精壯兵丁擔任保衛京城的重任,1898年“武勝新隊”成立,1899年3月,滿清將“武勝新隊”賜名“虎神營”。
    甲午戰爭中與日軍作戰的“淮軍”雖然擁有毛瑟槍、克虜伯炮,卻沒有刺刀裝備,對全盤歐化的日軍發起的刺刀衝鋒,淮軍沒有裝備抵抗,隻能節節敗退。
    所以一向喜愛耍槍弄棒的載漪,在自己掌控的軍隊中也招募一些武術家,來到軍營為他訓練冷兵器的刺殺功夫。
    楊氏太極的傳人楊健侯,就是在這段時間進入大營任職的。
    當時教授的,就是這太極十三槍。
    這太極十三槍往上追溯可以追到武式太極,趙堡太極,等等等等......
    傳承路徑?剪不斷理還亂;具體起源?還是楊家槍!
    千年傳承,萬槍之母,就是這個意思了!
    “你用的槍圈,就是太極槍的招數對吧。”於成比劃著,他總感覺槍圈之下,還隱藏著浩如煙海般的槍術奧秘,但是又說不出來。
    “不完全對。”董峰搖搖頭,於成一怔。
    “怎麽說?”
    “剛剛雖然我用的確實是太極槍,但是槍圈,不能說是太極槍的招式。”董峰解釋道,“這是所有華夏大槍中,最為終極的奧秘之一。”
    喜歡武術決鬥之王請大家收藏:()武術決鬥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