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藍軒小築

字數:5132   加入書籤

A+A-


    冰原城南,碧波湖畔。
    此處靈氣氤氳,水光瀲灩,與城中喧囂繁華截然不同,顯得清幽雅致。
    湖畔一側,坐落著一片占地頗廣的園林建築,粉牆黛瓦,掩映在垂柳翠竹之間,正是北域南部頗負盛名的清談之所——藍軒小築。
    陳默與柳詩情按下遁光,落於小築正門前。
    抬眼望去,一道古樸的木製大門上方,懸掛著一塊墨底金字的牌匾,“藍軒小築”四字筆力虯勁,平添幾分超凡脫俗的意境。
    柳詩情遞上一份靈氣盎然的玉質請柬,守門的青衣侍衛驗看後,目光在陳默身上略微停留,感受到那股深不可測的氣息,沒有多問,恭敬地將二人迎了進去。
    步入其內,眼前景致豁然開朗。
    並非想象中的宏偉殿宇,而是一處精心營造、移步換景的古典園林。
    亭台樓閣,小橋流水,假山荷塘,布置得錯落有致,極富禪意。
    參與交流會的修士三三兩兩漫步其間,或低聲交談,或靜坐賞景,氣氛閑適而高雅。
    主廳“聽雨軒”臨水而建,四麵皆是巨大的雕花鏤空木窗,懸掛著淡青色的輕紗帷幔。
    當陳默與柳詩情聯袂步入聽雨軒時,頓時吸引了不少目光。
    陳默一襲簡單青袍,身姿挺拔如鬆,麵容算不得絕世俊美,卻自有一股沉穩如嶽、淵渟嶽峙的氣度。
    自開辟體內世界後,他周身氣息返璞歸真,愈發內斂,卻又於無聲處透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厚重與神秘,令人不自覺地將心神投注過去。
    走在他身旁的柳詩情,一襲絳紫色宮裝完美勾勒出她窈窕曼妙的身段,雲鬢高挽,珠釵輕顫,容顏嫵媚動人,一顰一笑間天然流露出一股動人心魄的風情。
    她嘴角含著一抹淺笑,正側首與陳默低聲交談著什麽,兩人並肩而行,氣質一沉穩一嫵媚,竟出奇地和諧,宛如一對璧人,引人注目。
    他們的出現,立刻引起了廳內相熟之人的注意。
    “呦!快瞧瞧是誰來了!”
    一名身著天藍色流雲道袍、麵容俊朗的年輕修士率先笑著開口,語氣帶著熟稔的打趣,“這不是我們聚寶閣的柳大掌櫃嗎?每次見你,身邊總少不了青年才俊相伴,真是令人豔羨啊!”
    另一位身著鵝黃色長裙、性格看似爽朗大方的女修也立刻接話,目光在陳默身上流轉,笑道:
    “詩情妹妹,這次又是從哪裏尋來這般出眾的道友?氣質如此不凡,還不快與我們介紹介紹?你可不能總是吃獨食,藏著掖著呀!”
    柳詩情聞言,那張嫵媚傾城的臉頰上適時地飛起一抹淡淡紅暈,她嗔怪地白了那黃裙女修一眼,聲音嬌柔:
    “李姐姐你可莫要胡說,平白壞了陳道友清譽。我與陳道友隻是恰巧同行而來,並非你們想的那般。”
    陳默早已心誌如鐵,這等程度的調侃於他而言不過是清風拂麵。
    他麵色如常,從容地向眾人拱手一禮:“在下陳默,見過諸位道友。今日有幸參與此會,聆聽高論,若有見解淺薄之處,還望各位不吝指教。”
    他這番不卑不亢、坦然自若的態度,反而讓先前略帶曖昧的調笑氛圍變得自然起來,化為了同道之間的友善打趣。
    眾人哈哈一笑,氣氛頓時更加融洽,紛紛熱情地招呼他們入座。
    廳內布局並非嚴肅的隊列,而是散放著數百張紫檀木小幾,每張幾旁設著三四個蒲團,可供數人圍坐品茗論道。
    小幾上早已備好了靈氣盎然的香茗與各式罕見靈果,氤氳的茶香與清甜的果香淡淡彌漫,沁人心脾。
    正前方有一略高的白玉平台,顯然是主持論道之人所在。
    整個環境清幽、雅致,充滿了閑適與智慧交融的氛圍,更像是一場追尋大道的思想盛宴,而非炫耀武力或資源的場所。
    陳默和柳詩情就近尋了一張空置的小幾坐下。稍作寒暄,待人員大致到齊後,交流會正式開始。
    一位身著樸素灰袍、麵容清臒、目光溫潤睿智的老者緩步走上白玉台。他須發皆白,卻精神矍鑠,周身道韻自然流轉,令人心生敬意。
    “諸位道友,今日老朽青鬆,腆顏主持此次小會。”
    老者聲音溫和,如春風拂過山林,開場白簡單而直接,“修行之路,漫漫長途,閉門造車,終是下乘。交流印證,碰撞思辨,方是精進之良途。
    今日之會,旨在論道,不拘形式,不論出身,但求暢所欲言。於道法、於修行、於天地感悟,皆可探討。望諸位各抒己見,若能於彼此有所啟發,便不負此番相聚。”
    沒有冗長的致辭,青鬆老人簡單幾句便點明主旨,隨即率先分享:
    “那麽,便從老朽開始,拋磚引玉吧。近日老夫於靜坐內觀時,對天地間靈氣潮汐的細微波動與修士內心禪定之間的玄妙呼應,略有感觸……”
    青鬆老人分享了約一炷香的時間,闡述了他觀察到在不同時辰、不同天象下,天地靈氣的流轉會有極其細微的潮汐般變化。
    他並提出了一些猜想,引發了眾人深思。
    “前輩所言極是!”
    一位專修陣法的修士立刻接口,神情興奮,“晚輩布置大陣時,亦發現陣法效能確有周期性波動,與前輩所言的‘靈潮’現象頗有相似之處……”
    話題迅速展開,如同投入靜湖的石子,蕩開層層漣漪。
    很快,討論的熱情被徹底點燃。
    廳內氣氛熱烈而專注,時而有人高聲反駁,提出不同見解;時而有人陷入沉思,若有所得;時而有人因一句妙語而撫掌讚歎,引來共鳴。
    柳詩情也沉浸其中,她提出了一個關於“木係生靈之氣與靈潮共生共長”的頗為新穎的觀點,引來了幾位同樣精修木係功法修士的由衷讚同和更深層次的追問。
    她侃侃而談,援引實例,眼神明亮專注,顯得自信而魅力四射,與平日裏那嫵媚動人的形象判若兩人。
    陳默大多時間在靜靜聆聽,博采眾長。
    他並未高談闊論自身的世界之道,那太過驚世駭俗,容易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但當討論及“空間的穩定性與能量流轉的法則本質”時,他輕描淡寫地說了幾句關於空間節點與能量潮汐相互錨定的見解。
    卻直指問題核心,玄奧非常,讓幾位對空間法則有涉獵的修士先是愕然,隨即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再看向他時,目光已帶上了明顯的敬佩與探究。
    論道持續了整整兩日,思想的火花不斷碰撞,每個人都感覺獲益匪淺,對自身道途有了新的感悟。
    陳默雖也從這些北域精英的見解中汲取了不少靈感,用以完善自身世界,但他心中記掛的,始終是那場可能關乎九轉還魂草的交換會。
    眼見窗外月色再次爬上中天,清輝灑滿湖麵,青鬆老人再次起身,麵帶滿足而欣慰的笑容。
    “好了,諸位道友。”
    他聲音溫和地傳遍大廳,“本次論道,老朽收獲頗多,想必諸位亦有所得。論道無終,修行不止。
    願諸位道友今日之所思所悟,能化為明日精進之階梯,助各位早日突破瓶頸,更上一層樓!”
    眾人雖意猶未盡,但皆感收獲滿滿,紛紛起身,相互拱手道別。
    不少人相談甚歡,相約日後私下再聚,繼續探討未盡之言。
    柳詩情帶著陳默隨著人流向外走去。
    陳默低聲問道:“柳仙子,不是說交流會結束後,另有一場交換會?”
    柳詩情嫣然一笑,傳音道:“陳道友莫急。那交換會規格更高,涉及之物也更為特殊,並非所有與會者都有資格參與。請隨我來。”
    說著,她不著痕跡地轉了個方向,引著陳默走向園林深處一條更為僻靜的回廊。
    在回廊轉角無人處,柳詩情取出一枚觸手冰涼、刻著複雜暗紋的黑玉符遞給陳默,聲音壓得極低:
    “此地隻認符不認人。進去之後,需掩去身份形貌。”
    同時,她又遞過一件寬大的黑色鬥篷和一張造型古樸、沒有任何花紋的青銅麵具,“這鬥篷和麵具皆煉製了隱靈紋,能有效隔絕神識探查。”
    陳默會意,接過玉符和偽裝衣物。
    在接觸玉符的刹那,一股隱晦的靈力波動便包裹住他周身,似乎在驗證著什麽。
    兩人迅速穿戴整齊,寬大的鬥篷籠罩全身,青銅麵具遮住麵容,對視一眼,微微點頭,隨即若無其事地融入寥寥數名同樣裝扮的身影中。
    順著回廊,穿過一道被巧妙陣法遮掩、尋常難以察覺的月洞門,步入小築後方一處更為幽靜的別院。
    別院入口,兩名身著黑衣、氣息沉凝如淵、同樣戴著麵具的守衛默立兩旁,其身上隱隱散發出的靈壓,赫然是合道境修士。
    每個到來者都心照不宣地取出那枚黑玉符,在守衛麵前略作展示,對方微微頷首後,方能被放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