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尺度交鋒與暗流之始

字數:6805   加入書籤

A+A-


    “默數”二樓辦公室的門在林默身後輕輕合上,將樓下陳衛國等人探究的目光隔絕在外。雨聲被厚重的絲絨窗簾過濾成模糊的背景音,室內隻剩下台燈昏黃的光暈和兩個男人之間無聲湧動的暗流。
    李明哲的目光如同精密的探針,迅速掃過房間。堆滿演算草稿的辦公桌,巨大的、寫滿核心要素的白板,角落裏嗡嗡作響的386電腦屏幕上還停留著國債定價模型的簡陋界麵——以及那個刺目的猩紅“∞”符號的殘留痕跡林默未完全關閉程序)。他的視線在那白板上“塵封之影”和“效率精度”幾個詞上停頓了一瞬,金絲眼鏡後的眼神難以捉摸。
    “很…務實的環境。”李明哲的嘴角勾起一絲標準的、帶著距離感的微笑,指尖拂過旁邊一張舊沙發的扶手,不著痕跡地避開了上麵可能存在的灰塵。他解開羊絨大衣的扣子,姿態優雅地坐下,仿佛身處華爾街的頂級會客室,而非這棟彌漫著油墨和陳舊木頭氣息的弄堂小樓。“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樣。”
    林默沒有接他關於環境的評價,走到辦公桌後坐下。兩個男人隔著堆滿文件的桌子相對而坐,如同棋盤兩端的對弈者。
    “波士頓的金融工程博士,”林默開門見山,聲音平靜無波,“華爾街頂級投行量化部門實習經曆。李博士突然回國,又‘恰好’找到我這裏,應該不是隻為敘舊。”他省略了“老朋友”三個字,點出李明哲刻意模糊的過往關聯——那場發生在瑞士巢穴和拓撲深淵的、被“方舟”力量強行掩埋的秘密。
    李明哲臉上的笑容不變,隻是鏡片後的目光銳利了幾分:“看來‘方舟’的保密協議也擋不住林總的‘信息渠道’。”他巧妙地默認了林默的知情,同時也劃清了界限——那是需要保密的領域。“回國,自然是想在祖國這片新興的熱土上做點事情。至於找到這裏…”他身體微微前傾,帶著一種審視的姿態,“聽聞‘默數’要做中國的量化先驅,林總更是以‘概率’稱王。這份魄力,值得關注。”
    “關注?”林默捕捉到這個微妙的詞,“還是評估?”
    “兼而有之。”李明哲坦然道,手指在膝蓋上輕輕敲擊,“新興市場,規則混沌,正是量化模型大展拳腳的舞台。但舞台之下,是深不見底的暗礁。”他話鋒一轉,指向白板上被圈出的“國債期貨”和“杠杆風險”,“比如,林總現在就準備踏入的這片水域。國債期貨,政策市的味道比a股更濃。保值貼補率…”他精準地點出核心,“一個高度依賴行政裁定、毫無透明規則可言的變量。用模型去預測它,無異於用尺子去丈量流沙。”
    他微微搖頭,語氣帶著華爾街精英特有的、居高臨下的“洞見”:“林總,模型再精妙,也需要建立在有效市場假說和信息相對充分的基礎上。這裏?政策風一吹,再完美的數學推演也會變成廢紙。關係、信息、對政策製定者意圖的揣摩…這些‘非量化’因素,才是這片海域真正的航標。”他攤了攤手,姿態輕鬆卻充滿壓迫感,“恕我直言,在這個階段,將寶貴的初創資源和算力投入國債期貨,甚至為此暫停a股數據建設,是一種…值得商榷的戰略選擇。效率與精度,恐怕難以兼得。”
    這番直指核心的質疑,犀利地點破了“默數”當下的困境和林默決策的潛在風險。樓下陳衛國的擔憂,被李明哲用華爾街的術語和更強大的氣場包裝,如同重錘砸向林默構建的理性堡壘。
    林默安靜地聽著,臉上沒有任何被冒犯或動搖的神色。直到李明哲話音落下,他才緩緩抬起眼,目光如同冰封的湖麵,映不出絲毫波瀾。
    “李博士說得對,也不對。”林默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穿透雨聲的隔膜,“政策混沌,確是事實。但這混沌本身,並非不可量化。它隻是…另一種形式的噪聲與變量。”他的指尖點向電腦屏幕,那裏雖然關閉了模型界麵,但猩紅“∞”的幻影仿佛仍烙印在空氣中。
    “傳統模型基於曆史數據擬合未來,在規則突變點必然失效。但失效本身,就是一種信息。”林默的目光轉向白板上那個被他寫下的“塵封之影”,“當規則模糊、預期分歧巨大時,市場參與者基於各自信息無論對錯)和情緒做出的博弈行為,反而會形成一種群體性的概率分布。捕捉這種分布中的非理性偏離與一致性預期破綻,正是模型在混沌中的生存之道。”
    他拿起桌上那張被紅筆圈出“另行核定”的舊文件:“保值貼補率的具體數值是未知,但圍繞它產生的預期分歧度、市場情緒波動、曆史政策變動頻率…這些,都是可觀測、可量化、可納入模型的‘熵’。模型的目標,並非精確預測政策結果——那在當下確實不可能——而是計算在不同政策情景假設下,市場可能出現的定價扭曲區間及套利概率。”
    林默拿起筆,在麵前一張空白紙上快速勾勒出一個簡單的二維坐標圖。橫軸是“保值貼補率預期範圍”,縱軸是“國債理論價格”。他在橫軸上標出一個寬泛的區間0  5),然後在縱軸對應的價格區間98  103)內,畫出一條向上傾斜的、但充滿毛刺和不確定帶的曲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模型的作用,是劃定這條價格與預期關聯的‘可能性走廊’,並計算當市場價格短暫脫離這條走廊時,進行反向操作的安全邊際和預期收益概率。”他放下筆,目光重新鎖定李明哲,“這需要強大的數據清洗能力、對市場微觀結構如流動性溢價)的把握、以及…處理極端混沌的數學工具。效率與精度,不是取舍,而是需要在更高維度上達成新的平衡。”
    辦公室裏陷入短暫的沉寂。台燈的光暈在林默冷峻的側臉上投下深刻的陰影。他話語中蘊含的、將混沌本身視為可量化對象的冷酷邏輯,以及那種直麵深淵而非規避的決絕,讓李明哲精心準備的“華爾街箴言”顯得有些…浮於表麵。
    李明哲臉上的笑容淡了幾分,金絲眼鏡後的眼神變得認真而銳利,如同重新評估一件被低估的武器。“將混沌本身建模…很激進,也很…危險的想法。林總似乎對處理這種‘極端混沌’頗有心得?”他意有所指,目光似不經意地掃過林默依舊略顯蒼白的臉色和按在桌沿、指節微微發白的手。
    林默避開了關於“心得”的試探,直接指向核心:“李博士回國,想必不是隻為點評‘默數’的戰略。你的‘關注’,具體指什麽?合作?投資?還是…”他頓了頓,吐出冰冷的兩個字,“…競爭?”
    外灘,和平飯店。臨江的雅間,推開窗便是渾濁的黃浦江和對麵浦東初露端倪的工地輪廓。細雨已停,江風帶著潮濕的寒意。
    陳衛國有些局促地坐在鋪著雪白桌布的圓桌旁,看著對麵慢條斯理品著龍井的李明哲,又看看身邊一臉沉靜、仿佛剛才辦公室裏那場無聲交鋒從未發生過的林默,感覺渾身不自在。他寧願在樓下對著電話吼,也不想摻和這兩個人之間那種看不見刀光劍影的對話。
    “這裏的龍井,還算地道。”李明哲放下青瓷茶杯,姿態優雅,仿佛剛才在“默數”小樓裏針鋒相對的是另一個人。“林總,陳經理,國債期貨這片水,現在看著淺,底下可全是旋渦。想站穩腳跟,光靠模型這把尺子,不夠。”他話鋒一轉,拋出了橄欖枝,“我在波士頓的導師,在利率衍生品定價領域是權威。他的一些最新研究,或許能幫林總完善那個‘政策模糊熵’模型。另外…”他微微一笑,帶著掌控感,“我在央行和幾個關鍵國債承銷商那邊,有些…可以說得上話的朋友。一些非公開的政策討論風向,市場預期熱度,或許能提供模型之外的必要補充。”
    這是赤裸裸的資源展示。頂尖的學術理論支持,加上國內稀缺的、直達政策核心圈的信息渠道。對於初創的“默數”而言,這無疑是極具誘惑力的砝碼。
    林默端起茶杯,沒有喝,目光透過氤氳的熱氣,平靜地看著李明哲:“代價呢?”
    “合作,自然需要誠意。”李明哲身體微微前傾,鏡片後的目光帶著商人的精明,“我希望深度參與‘默數’國債期貨模型的研發過程。不是顧問,是核心研發成員。相應的,我帶來的資源和信息,也將對項目完全開放。當然,‘默數’的股權結構,也需要體現這種深度合作的誠意。”他頓了頓,補充道,“放心,我對日常管理沒興趣,隻對模型和它能在市場上挖掘出的‘概率金礦’感興趣。”
    要求深度介入核心模型研發,並索要股權!李明哲的野心昭然若揭。他看中的不是“默數”的現在,而是林默那套將混沌建模理念的未來價值,以及其在未來中國金融市場可能爆發的潛力。
    陳衛國的臉色變了變,看向林默。這條件,近乎引狼入室!
    林默放下茶杯,杯底與瓷碟發出清脆的磕碰聲。“模型是‘默數’的基石。核心研發,隻能由我主導。”他的聲音沒有絲毫回旋餘地,“李博士的理論和信息,可以作為有價值的‘外部因子’輸入,經過清洗和標準化後納入模型框架。合作可以,股權也可以談。但模型的核心黑箱…不行。”
    寸步不讓!林默劃下的紅線清晰而堅硬。他可以接受資源和信息的交換,但絕不允許任何人染指他構建數學秩序的核心堡壘,尤其是在經曆了拓撲深淵的洗禮之後。
    李明哲臉上的笑容終於淡了下去,眼神變得銳利如刀。氣氛瞬間再次緊繃。
    就在這時。
    雅間的門被輕輕叩響。一個穿著考究、麵帶精明之色的中年男人探進頭來,看到李明哲,立刻堆上熱情的笑容:“哎喲!李博士!真巧啊!剛聽人說您在這兒!”他目光掃過林默和陳衛國,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審視。
    “王經理?”李明哲瞬間換上社交麵具,笑容無懈可擊,“真是巧遇。來,介紹一下,這位是‘默數投資’的林總,陳經理。這位是萬國證券國債部的王經理,真正的市場老手。”
    王經理熱情地與林默、陳衛國握手寒暄,眼神卻總是不由自主地瞟向李明哲,顯然是為他而來。他看似隨意地坐下,加入了談話,話題很快被李明哲引導到近期的國債市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總對國債期貨也有興趣?好啊!現在可是進場的好時候!”王經理呷了口茶,壓低聲音,帶著一種分享內幕的神秘感,“我跟你們說,別看現在風平浪靜,多空兩邊都憋著勁兒呢!關鍵就在那個‘保值貼補’上!我們內部剛開完會,上麵吹的風向…這次貼補率,不會低! 空頭那幫人,怕是要栽大跟頭!”他拍著胸脯,“消息絕對可靠!怎麽樣,李博士,林總,有沒有興趣一起…做點文章?”
    這看似無意間拋出的“內幕消息”,如同在緊繃的弦上撥了一下。陳衛國聽得眼睛發亮。李明哲麵帶微笑,不動聲色地觀察著林默的反應。
    林默臉上沒有任何表情,隻是端起已經微涼的茶杯,目光落在窗外渾濁的江麵上。王經理口中“不會低”的貼補率,與他模型中基於當前信息計算的寬泛區間,以及那猩紅的“∞”所代表的政策混沌深淵,形成了刺耳的對比。
    是相信這種來路不明的“內幕”?還是堅持自己那套尚在繈褓中、飽受質疑的混沌量化模型?
    他將茶杯放回桌上,發出輕微的聲響,目光轉向李明哲,聲音平靜無波:“李博士怎麽看王經理的消息?”
    李明哲微微一笑,金絲眼鏡反射著窗外的天光:“消息嘛…總是真真假假。王經理的渠道自然值得重視,不過…”他話鋒一轉,帶著一絲玩味,“市場博弈,有趣就有趣在…有時候,過於一致的‘可靠’消息,本身就是最大的風險因子。林總覺得呢?”
    他沒有給出答案,反而將球拋回給林默,眼神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考校。
    深夜,“默數”小樓二層。
    電腦屏幕的幽光映照著林默專注而蒼白的臉。屏幕上,國債定價模型的界麵再次打開。在“保值貼補率預期”的處理模塊中,那個基於“錨定範式”的修正函數靜靜運行著。
    林默沒有輸入王經理的“不會低”,也沒有輸入任何具體數值。他調出了模型日誌,找到了昨夜小劉輸入“0.00”後、引發模型崩潰又被修正函數“馴服”的那段原始數據流記錄。
    混亂的數值洪流、閃爍的噪點…這些被記錄下來的、代表模型原始邏輯崩潰的“錯誤信息”,此刻在林默眼中,卻成了另一種珍貴的“數據”——模型在遭遇極端混沌衝擊時的原生反應。
    他啟動了一個自編的數據挖掘小程序,開始對這段崩潰日誌進行深度分析,試圖從中提取出更細微的、代表市場在極端政策預期零貼補)下可能出現的、非理性行為的特征模式。
    屏幕上,數據流被拆解、分類、重組。冰冷的代碼無聲流淌。
    突然!
    分析程序在日誌的一個極其短暫的噪點爆發區間,捕捉到了一組異常高頻、非隨機、且具有微弱自相似結構的信號片段!這信號的形態…極其極其微弱地…與他腦海中蘇晴刻下的那個扭曲十二麵體拓撲奇點的某些局部結構特征…產生了模糊的共振!
    林默的瞳孔驟然收縮!心髒像是被一隻冰冷的手攥緊!
    這不是數學上的相似!更像是一種…源自同一種深層混沌本質的…數學回響!國債市場的政策混沌深淵,與拓撲汙染的核心奇點…在數學的底層,存在著某種詭異的同頻振動?
    就在這時!
    窗外,弄堂對麵那棟廢棄小樓的屋頂陰影裏,一點極其微弱的、如同煙頭般的暗紅色光點,極其短暫地…閃爍了一下。隨即熄滅,仿佛從未出現過。
    林默猛地轉頭,淩厲的目光刺向窗外那片沉沉的黑暗。弄堂裏空無一人,隻有風穿過老牆的嗚咽。冰冷的直覺如同毒蛇,瞬間纏繞上他的神經。
    有人在監視。
    而且,那暗紅的光點…像極了某種…非民用設備的激光測距或監聽裝置的指示光束!
    喜歡概率密碼請大家收藏:()概率密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