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第一次鴉片戰爭(1)
字數:7715 加入書籤
英軍在擊敗廣東水師後,即向著定海今廣東舟山)前進
懿律打算攻下定海作為前進據點將步兵送上岸
1840年7月14號,英軍對廣州定海發起了進攻了
英軍的蒸汽戰船以火炮射程優勢始終徘徊在定海的岸防炮台射程之外,英軍炮火針對性的對著震遠和宏遠等炮台進行炮火壓製,掩護運輸船從定海側麵的海灘進攻
“大人!英國人登陸了!”
一個清軍守軍找到此時已經焦頭爛額的定海知縣姚懷祥
“什麽!”
姚懷祥大驚
清軍的岸防炮射程不及英國戰場上的火炮被英軍一一摧毀殆盡
炮台上,清軍士兵艱難抵抗不斷開炮還擊,但岸防炮的炮彈打出去根本打不到遠遠停在海麵上的英軍戰船
隻炸起數米高的海浪給英軍洗甲板
另一邊,五千英軍乘坐運輸船在定海出麵登陸,清軍士兵在隘口抵抗著英軍的猛烈進攻
英國士兵架設好迫擊炮和輕型火炮對準隘口上的清軍開炮
隘口上的清軍士兵拿起老式火繩槍和弓箭反擊,英軍的迫擊炮如同長了眼睛一樣不斷落在隘口的城牆上
清軍士兵被炸的人仰馬翻
“進攻!”
英國軍官拔出佩刀大喊一聲
海灘上的英軍士兵向著隘口發起了衝鋒
英軍的迫擊炮來自於1810年英國和神州建交時從神州購買的
“大人!英國人衝鋒了”
一個清軍士兵不斷躲避著炮火找到隘口守將
“他們衝鋒我們也衝鋒!殺!”
清軍守將大喊一聲舉著長刀帶著隘口的清軍守軍發起反衝鋒
但經受過神州式的新式訓練的英國新陸軍怎麽可能能讓這些清軍的反衝鋒成功,他們依靠手中的軍械局步槍對著衝鋒的清軍射擊
不少清軍士兵連靠近都沒有靠近就被擊中倒地
手持火槍的清軍士兵倒是能進行一換一
一旦他開槍打中英軍士兵後,他立刻就會被其他英軍射中
就這樣英軍在炮火的掩護下勢如破竹的占領隘口衝進了定海城
定海知縣姚懷祥帶領清軍在定海城內和英軍展開了巷戰
姚懷祥身先士卒,手持長刀,帶領士兵們在街道上與英軍展開白刃戰,清軍士兵們雖然裝備落後,但他們毫不畏懼,用長刀、匕首與英軍的刺刀進行搏鬥
然而,英軍的人數和火力優勢太過明顯,他們不斷增援,向清軍陣地發起一輪又一輪的進攻,清軍士兵一個接一個地倒下,鮮血染紅了定海的街道
戰鬥持續了一整天,此時的定海城內屍橫遍野,大部分為清軍士兵和當地奮起反抗的百姓的屍體
鮮血染紅了定海的街道,英軍士兵每前進一步都伴隨著數個甚至數十個的定海軍民的倒下
他們或趴在地上,或倚著斷壁殘垣,以各種姿勢保持著戰鬥的姿態,仿佛在訴說著不屈的抗爭
英國士兵手持軍械局步槍不斷推進,殘存的清軍守軍且戰且退,英國士兵的軍靴踩在定海的街道上,匯聚的血水如同花朵般綻放,散發著令人作嘔的味道
槍聲,慘叫聲不斷響起
姚懷祥和殘餘清軍血戰到黃昏,鮮血染紅了他的衣衫,這位年過半百的知縣麵對外敵仍然拚死反抗,最終定海的清軍守軍全體壯烈殉國,姚懷祥身負重傷被英軍包圍
“哼!你們這些侵略者!遲早不得好死!”
姚懷祥對著包圍而來的英軍怒罵一聲,轉身毅然決然跳入大海,壯烈殉國,海浪拍打著礁石,發出嘩啦嘩啦的響聲仿佛在為這個為國犧牲的英雄送行
隨著姚懷祥的犧牲,定海的抵抗隨著夜幕降臨而畫上了悲壯的句號
姚懷祥也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第一個殉國的清廷官員
姚懷祥的死也標誌著英軍徹底占領定海,也標誌著清軍的海防體係開始土崩瓦解
近代化戰爭的浪潮席卷著這個古老而腐朽的國度,定海的陷落撕開了滿清天朝上國的虛幻美夢
也打醒了某些人的不切實際的幻想
定海的近海上,神州的南海艦隊全程觀看了戰鬥過程
艦艇上的神州士兵們通過船邊的望遠鏡看著因為鴉片荼毒消瘦的清軍士兵們和英軍展開激烈的戰鬥,鮮血染紅街道,戰鬥一邊倒的倒向英軍
這些拿著冷兵器的清軍毫無畏懼的衝向侵略者,為保衛國家獻出了生命
姚懷祥在隘口戰鬥時看到過海上的奇怪艦隊,既不對英軍發起攻擊也不對他們發起攻擊,他們就像一個旁觀者,觀看著這場慘烈的戰鬥
第二天清晨,定海陷落的戰報就傳回了五角大明樓
朱怡倫看著戰報上的內容隻感覺一陣心痛
懿律和義律在攻占定海後就對下一步行動產生了分歧
懿律作為遠征軍總司令,主張采取以戰迫和的策略他認為,英軍已經通過占領定海展示了強大的武力,清政府很可能會因此感到恐懼而選擇妥協
因此,他希望以定海為戰略據點,繼續封鎖中國沿海港口,同時派遣使者前往清廷進行外交談判,迫使清政府接受英國提出的條件,如賠償鴉片損失、開放通商口岸等,避免過度的軍事行動引發清廷的全麵抵抗和國際社會的幹預
而義律則更加激進,他主張擴大戰果,直逼京師,他認為,定海的失陷隻是開始,英軍應該乘勝追擊,繼續北上進攻天津、北京等清廷統治核心地區,直接威脅清廷的統治,迫使清政府徹底屈服
他覺得占領定海隻是一個局部的勝利,隻有通過更大的軍事行動,才能讓清廷認識到英國的強大,從而獲得更多的利益和特權,這種分歧在英軍內部引發了激烈的爭論,也為後續的戰爭走向埋下了伏筆
也正是因為懿律和義務律的分歧導致英軍占領定海後一直沒有動作,變相的也為清軍調動軍隊爭取了時間
“海上的神州艦隊可是跟了我們一天了,要是做的太過火的話,我們這點人可不是神州一整個南海艦隊的對手”
懿律站在海灘上看著遠處海麵上停泊著的神州艦隊,海風吹拂著兩人頭發,太陽將他們的影子拉的老長
“那怕什麽,他們不是也把清朝當做敵人嗎?有我們在前麵給他們衝鋒陷陣,他們難道不高興嗎?”
義律不屑的說道
“神州皇帝怎麽說也是漢人,他不會看著我們在漢人的土地上燒殺搶掠”
懿律說道
這也是懿律主張以戰迫和的原因,他怕做的太過火招來神州皇帝的不悅,屆時英國在亞洲的所有利益將遭到毀滅性的打擊,這是他承擔不起的,也是英國承擔不起的
倫敦離神州太遠,印度離神州太近
印度作為英國在亞洲的戰略後勤基地 同時也是維多利亞女王王冠上的翡翠明珠,一個由印度血汗凝聚的寶石
羅伯特·皮爾在懿律出發前還專門找到他告訴他,動作不要太大以免讓神州皇帝不悅,而且年輕的維多利亞王儲對於這個東方帝國態度曖昧
因為,朱雲熙迎娶了公主阿米莉亞,而阿米莉亞的喬治三世和夏洛特王後的小女兒,而維多利亞的父親是愛德華王子
愛德華王子是喬治三世的兒子之一,阿米莉亞和他是同輩,年輕的維多利亞女王要叫阿米莉亞為姑姑,叫朱雲熙為姑父
朱怡倫作為朱雲熙的父親,維多利亞女王則是要稱呼朱怡倫為姑祖父
在這樣錯綜複雜的宗番關係下,也導致了年輕的維多利亞女王對神州態度曖昧
“我們總不可能繼續在這裏耗著吧”
義律說道
“是不能繼續在這裏耗著,可是.....”
懿律話還未說完便咳嗽了起來
“叔父,還是聽我的,我們先派船往他們的中心腹地插一插,這樣也能更好的逼他們談判不是嗎?”
義律說道
“好吧”
懿律點點頭
經過幾天的十幾天的爭論,最終義律選擇了妥協提出了威脅天津逼迫清朝皇帝和談的方案
8月,六艘英國三級風帆戰列艦出現在了天津大沽口,英艦的出現瞬間引起了清廷的注意
當英國軍艦出現在大沽口的消息傳到紫禁城皇宮,霎時朝野震動
“皇上,英艦直逼大沽口,我們應該立刻做出反應,此時英國人已經占領定海,隨時能北上”
主站派大臣站出來說道
“皇上,我們大清國物產豐富,這些英夷來此無非就是想討些賞賜,倒不如我們多給他們一些,拿了賞賜他們自然就退去了”
主和派大臣如此說道
愛新覺羅·旻寧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此前他支持禁煙是因為林則徐等人的大力主張,而現在英國人因為虎門銷煙一事發起了對自己的戰爭,定海淪陷的時候,愛新覺羅·旻寧還不以為然,認為他隻要不是打到京城來,林則徐等人自然就能平叛
但現在英國軍艦悄無聲息的出現在大沽口,這裏距離京城十分近,若是英國人在大沽口登陸,京城就岌岌可危了
態度上就沒了剛開始下旨讓林則徐禁煙時的豪邁和大局在握,轉而變得謹慎了起來
隨著主和派聲音越來越大,林則徐等主戰派深陷廣東戰場無法脫身
獨木難支的黃爵滋根本無法抗衡因為愛新覺羅·旻寧轉變態度而擴大的主和派
“陛下,我們或許可以先和英國人談談,若是談不攏我們再做擴大抵抗的打算尚無不可”
此時直隸總督琦善站了出來說道
“我們雖然是先和英國人談談,但是路上我們可以順勢糾結沿途軍隊支援廣東,若是談不攏我們再發起進攻也不遲”
琦善繼續說道
見有人站出來給出解決辦法,愛新覺羅·旻寧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
“既然如此,朕封你為欽差主持談判事宜如何”
愛新覺羅·旻寧說道
琦善顯然沒想到皇帝居然會派自己去
“臣覺得琦善琦大人可擔此重任”
主和派官員趁機站出來說道
皇帝隻要有主和的意願,這些人肯定是不會放過的
“皇上,林則徐,鄧庭楨等人正在廣東抵抗,如此是不是有......”
黃爵滋站出來欲言又止說道
背刺兩個字黃爵滋說不出口,雖然皇帝背刺臣子是經常有的事情,但不能直挺挺的說出皇帝背刺臣子這句話
“這些英夷發動戰爭就是因為林則徐在廣東的禁煙行為,若沒有禁煙,英夷也不會如此無禮,攻占定海無非就是表達對林則徐禁煙的抗議罷了,臣請皇上罷免林則徐以平息英夷的怒火”
主和派官員說道
能為侵略者辯經的人,無非就是害怕自己的位置沒了,無法繼續榮華富貴了,隻要國家還在他們就能繼續榮華富貴
“臣等請求罷免林則徐”
主和派集體出聲道
愛新覺羅·旻寧看著下麵一幹人等態度愈發動搖
但此時又不能如了這些主和派的願真的罷免林則徐的官位
“好了!琦善,朕封你為欽差,去和英國人談判,同時南下途中籌略軍隊協防廣東”
愛新覺羅·旻寧語氣不容否定的說道
“是,皇上”
琦善還想爭論兩句但看到愛新覺羅·旻寧堅決的態度也隻能接下這份差事
琦善帶著愛新覺羅·旻寧的先和後戰的模糊旨意以及籠絡英人以退為進的期待南下廣東
等琦善到達廣州的時候已經是年末的11月下旬,這還是琦善在路上磨磨唧唧趕路才在這個時間到廣州
琦善到廣州後,仗著欽差大臣的身份,越過林則徐,鄧庭楨,關天培三人直接下令拆除了珠江口的部分炮台和遣散了廣東水師的大部分水兵
這一切的行為都是琦善為了向英國方麵釋放和平意願而做出的決定
而此時,英國已經徹底占據定海,但因為東季季風並未做出大規模軍事行動
懿律因為身體原因在9月份已經離開回英國去了,由義律接管了遠征軍的指揮權,同時英國本土又增援了六千精銳新陸軍過來,伴隨新陸軍前來的還有六艘蒸汽戰艦和十艘三級風帆戰列艦
此時義律手中的兵力已經超過萬人
此時的廣東沿海已經被英軍完全封鎖,封鎖區甚至已經擴大到了福建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