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最強老祖宗9

字數:3439   加入書籤

A+A-


    朱元璋卻道:“我大明一年國庫的收入,折合起來大概在兩千五百萬石左右,隻拿出十分之一供養藩王,綽綽有餘,曆朝曆代都是家天下,咱家子孫都是皇族,吃個十分之一的國家財政收入怎麽啦?又不是養不起。”
    朱綾冷笑道:“第一代是十分之一,接下來就不是了。在愚公移山故事裏有一句話‘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套用在大明頭上,國家財政大致是固定的,朱家子孫卻在不斷繁衍,哪怕一個藩王隻生三個兒子,要不了五六代,也會將大明徹底吃垮!”
    聽了這話,朱元璋、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瞪大了眼睛,滿是震驚之色。
    崇禎卻聽得滿眼淚花:“世祖大帝所言極是,若非宗室膨脹,吃垮了大明財政,我又怎麽窮得連遼東軍餉都發不出來?朝廷又怎麽會一而再再而三往老百姓頭上加稅,弄得民怨沸騰,各地相繼爆發農民起義?”
    大明的滅亡是諸多複雜原因疊加的。
    宗室問題隻是其中之一,卻是直接造成國家財政崩潰的症結所在。
    若是太祖時期能發現這個弊政,早早改變,大明又何至於落得這般田地。
    朱元璋呆愣住了。
    他自以為完美無缺的藩王製度,竟潛藏著如此嚴重的弊端。
    若是別人搞出來的,他還可以罵一罵。
    偏偏自己才是始作俑者。
    朱棣以藩王之身成功造反奪位,自然深知藩王的危害有多大。
    不過,他的理解,僅在軍事、政治層麵。
    是以,他登上皇位之後,下旨削藩,解除兵權,卻沒有削減老爹給藩王製定的豐厚待遇。
    畢竟都是自家手足親人,血濃於水。
    朱元璋在世時,藩王還算得用。
    朱棣削藩之後,藩王真就被當成豬給養起來了。
    直到此刻聽朱綾這麽說,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養豬也是需要飼料的,豬不斷產仔,負擔隻會越來越重。
    這一代代下來,大明肯定會被吃垮掏空。
    朱綾看向朱棣,笑著問:“四叔,你繼位之後,每次準備對北元開戰,是不是都因財政困難不得不暫緩出兵?”
    朱棣重重點頭:“沒錯,沒錯,每次摩拳擦掌,想著痛快打一場,太子都跟我哭窮,我就想不明白了,從洪武到建文,再到我永樂,大明也不過傳了三代,怎麽就窮成這個鬼樣子了?難道家族‘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也出現在我大明王朝身上了?”
    朱綾道:“大明財政緊張,又是你這位父皇幹的好事。”
    朱元璋虎目一瞪:“怎麽又是咱?沒完沒了了是吧?”
    朱綾翻了個白眼:“不然呢,是你,是你,還是你,大明財政緊張,三分之一是藩王俸祿太高,三分之一是你太過優待讀書人。”
    朱元璋不解:“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統治天下離不開文人士大夫,多給一點特權優待怎麽啦?”
    朱綾哼道:“那群所謂的讀書人,鬼心眼才是最多的,你為了拉攏江南士紳,給予考取功名的讀書人免除賦稅、免除徭役,結果這些讀書人的七大姑八大姨,各種亂七八糟的親友,都把名下的土地弄到這些有功名的讀書人和官員身上,導致數千萬畝良田的賦稅,就這樣白白流失,落入了那些既得利益群體的口袋裏。”
    “什麽?原來是這樣,這群該死的文人!”
    朱元璋氣得牙齒都快咬碎了。
    他給予讀書人優待,一方麵是安撫江南士紳,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拉攏人心,讓科舉入仕的官員不再被苛捐雜稅所困擾,能夠一心報效朝廷。
    萬萬沒想到,這群人那麽會鑽空子,竟利用這一點,幫助士紳、地主階層大量逃稅。
    朱棣、朱高熾和朱瞻基也是恨得不行。
    難怪大明江山傳了沒幾代,就出現各種財政困難。
    敢情是這群所謂的讀書人在背後搗鬼。
    崇禎是親身經曆過一次大明滅亡的人,知道問題很多,但朱綾真正點出來時,還是吃了一驚。
    朱棣眼中殺氣騰騰:“父皇,兒臣上位之後,狠狠宰了一批死硬的文官,這幾年也在反思當初做的是不是太過了?現在大侄女一點,才明白自己當年還是殺得太少了,就該把這群蛀蟲統統殺光。”
    朱元璋點了點頭,沉痛道:“是啊,咱們對文人太寬容了,武將直來直去,並沒有多少心眼,這群看著人畜無害、隻會動筆杆子的,才是真正的國賊。”
    朱瞻基好奇問:“姑姑,大明財政困難,三分之一是藩王俸祿,三分之一是文人鑽空子,最後三分之一是什麽?”
    聞言,朱元璋、朱棣等人,也齊齊看向朱綾。
    朱綾歎道:“最後三分之一,還是你們太祖幹的好事,他給藩王們製定了豐厚的待遇,逢年過節各種賞賜,就怕兒孫餓著凍著,卻給官員們製定了曆史上最低的工資,導致官員們窮得叮當響,想吃一口肉都難,當官的連父母妻兒都快養不起,又怎麽可能當好父母官?”
    “在俸祿如此之低的情況下,少部分一心為民的清廉官員會安於貧困,但絕大部分官員都會想盡各種辦法搞創收,弄點灰色收入進自己口袋裏,貪汙就像賭博,一旦開了口子,便會越陷越深。”
    “洪武一朝,皇帝各種打擊貪官,嚴刑峻法,鐵血鐵腕,結果貪官越打越多,道理就在這裏。”
    眾人聽得倒吸一口涼氣。
    “我的天,原來是這樣。”
    “我還納悶,這朝中的貪官怎麽抓了一茬又一茬?敢情工資太低才是根本原因。”
    “想想也對,千裏為官隻為財,很多官員的道德標準並不是很高,不可能人人都清廉如水,宛如包青天再世,朝廷給的待遇這麽差,肯定要貪汙謀財。”
    聽朱棣、朱高熾幾人七嘴八舌說著。
    朱元璋整個人都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