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最強老祖宗43
字數:4005 加入書籤
“來人啊,救命啊!”
“有人假冒皇帝,意圖謀反篡位,快來人啊!”
範永鬥等人拚命喊叫,叫聲還真把當地的一位大官給吸引了過來。
這位大官是宋炳良,是山西巡撫,朱元璋和朱棣來時,上頭已經打好了招呼。
此番宋炳良出現在這裏,就是給朱元璋和朱棣身份做背書的。
是以,宋炳良一進來,就領著身後一眾官員下跪,對著朱元璋和朱棣行大禮:“見過太祖皇帝,見過成祖皇帝。”
這一幕,看得範永鬥八人集體傻眼,麵色慘白,如遭雷劈。
此刻,他們才明白,自己真遇到天降正義了。
完了!
完了!
這下全完了!
不僅數代經營賺取的千萬財富盡數散盡,就連身家性命也難保。
通敵叛國,乃是十惡不赦的大罪。
朱棣指著這幾人,吩咐道:“去設好刑場,朕與父皇要處置了這幾個奸商。”
朱元璋憤恨道:“這群狗東西,為富不仁,個個都該死,今日叫咱撞上了,定要將你們淩遲處死、九族滅絕。”
“太祖皇帝饒命!”
“我等一時糊塗,犯下大錯,還請您給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太祖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啊!”
“……”
八人嚇得屁滾尿流,拚命磕頭,哭爹喊娘地求饒著。
朱元璋可不會心慈手軟,厲聲道:“將這幾條狗拖下去,淩遲三千刀,要是少一刀,劊子手也別活了!其家族,不分男女老少,哪怕是繈褓嬰兒,都給咱押往菜市口處決!”
八人大驚,顯然是沒想到朱元璋會這麽狠,居然要淩遲三千刀,團滅他們九族。
他們磕頭如搗蒜,不住哀求著:“太祖皇帝饒命,太祖皇帝饒命啊!”
朱元璋充耳不聞,大手一揮:“拖下去!”
八人頓時如死狗般被堵住嘴巴,拖了下去。
做到這一步,朱元璋仍不解恨:“國之將亡,必有妖孽,貪官奸臣橫行,又有奸商賣國,大明不亡才怪!滴水成冰非一日之寒,上億兩的資產,也絕非一代人能攢下的,這八家的祖先也不是好東西,給咱挖墳掘墓,挫骨揚灰,撒到城外臭水溝裏去。”
宋炳良戰戰兢兢應道:“是!下官遵旨!”
收拾完八大皇商,朱元璋和朱棣帶了上百車金銀,浩浩蕩蕩回到了京城。
此時,前線捷報傳來,朱綾開始宣傳造勢,讓所有百姓都相信崇禎是天命所歸,既有神仙相助,又有祖宗顯靈。
與此同時,朱綾剛完成關門打狗,從這群大肆炒作糧價的奸商手裏弄到了大批糧食。
宣傳威懾,外加發放糧食賑災,胡蘿卜加大棒,雙管齊下。
古人愚昧又迷信,否則曆朝曆代也不會有那麽多皇帝製造所謂的祥瑞,忽悠百姓,讓他們相信自己是真命天子。
朱綾大搞輿論戰,不斷宣傳。
一開始,隻有一小部分人相信。
可隨著關外的戰報不斷傳開,很多親眼看到皇太極首級懸掛在城牆上的人證實,便有越來越多百姓相信崇禎是天命之人。
仙凡有別。
凡人血肉之軀,又豈能與上天的意誌對抗?
逆天而行,遲早會遭天譴。
老百姓最怕的就是這個。
很快,李自成領導農民起義軍就出現了極大的分化。
一部分農民軍認為,崇禎作為上蒼認可之人,帝位穩固,無論他們怎麽打,都不可能推翻大明。
既然結局早已注定,他們為什麽還要做無用功?
造反是大罪,一旦失敗,不但自己性命不保,九族都得跟著人頭落地。
看不到推翻大明的希望,他們自然想著退出。
李自成好不容易走到這一步,又怎麽會甘心半途而廢?
大怒之下,李自成讓人以動搖軍心,斬了幾個鬧騰得最厲害的農民,強行控製。
然,朱綾既裹挾狂風暴雨而來,又豈容他李自成亂播天氣預報?
在朱綾的源源不斷的宣傳攻勢和糧食暴擊之下,農民起義軍人心不斷潰散。
李自成越是斬殺手下穩固軍心,起義軍的人心散得越厲害,越想脫離投降。
就在人心崩潰即將達到頂點時,朱綾安排幾個折梅軍,宛如天兵般突然出現。
不等李自成反應過來,折梅軍一槍正中眉心。
一代梟雄,便這樣死在一個籍籍無名的小輩手中。
他雙眼瞪得老大,一臉死不瞑目。
李自成死後,農民起義軍徹底崩潰,接受朝廷招安。
朱綾也代表崇禎下旨,赦免一幹人等的造反的罪過,開倉放糧,安排他們興修水利。
孫子兵法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不戰而屈人之兵,此為兵家之上上策也!
朱綾沒有發動大軍,僅憑宣傳造勢和發放糧食,運用各種心理戰術,輕鬆瓦解了幾十萬農民起義軍,可謂是深得兵家三昧。
朱元璋聽說此事,沉默了許久,才感歎道:“朱綾這孩子,果真是亙古未有之奇才,有勇有謀,文治武功兼備,不知世上何人可堪相比?”
朱棣歎道:“更難的是她有一顆仁心,無論擁有多厲害的智謀和軍事能力,她始終將萬千百姓放在第一位,盡可能避免減少傷亡。有她這樣的皇帝,既是咱朱家的福氣,也是天下百姓的福氣。”
朱元璋不置可否:“她對百姓越好,對上層便會越狠,另一個世界大明的朱家,咱的兒孫不知道會被她禍害成什麽樣呢?”
在親情上容易犯糊塗的朱元璋,其他方麵可不糊塗。
他疼惜兒孫,也明白自家兒孫都是什麽德行,為非作歹,殘害無辜。
朱元璋把百姓和官員當牛馬,自然舍不得依法嚴懲,選擇睜一隻閉一隻眼。
即便是魯王朱檀做的那樣過分,天怒人怨,百官彈劾,他也隻不過讓人剃了朱檀的頭發,罰他閉門思過。
很多事情,他心裏門清得很,看似糊塗,隻是不想處理而已。
朱元璋既看到朱綾對百姓的仁心,自然能夠反推,她對禍害百姓之人會有多狠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