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除夕家宴!馬皇後的告誡!
字數:4941 加入書籤
除夕的應天府,滿城紅燈籠映著白雪,宮牆內更是張燈結彩,鎏金銅爐裏燃著名貴的龍涎香,與飄來的年夜飯香氣交織在一起,驅散了冬日的寒意。
奉天殿內,數十張紫檀木桌依次排開,桌上擺滿了山珍海味——油光鋥亮的烤全羊、肥美的清蒸江團、晶瑩剔透的蜜餞果子,還有從美洲運來的玉米糕和番薯餅,處處透著熱鬧與喜慶。
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按品級依次入座,目光時不時望向殿門方向。
不多時,太監高聲通報:“陛下、皇後娘娘駕到——”
朱元璋身著明黃龍袍,牽著一身鳳冠霞帔的馬皇後緩步走入殿內。
馬皇後雖依舊虛弱,卻特意梳妝打扮了一番,臉色在鳳冠的映襯下多了幾分血色。
一眾官員和藩王連忙起身行禮,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都免禮吧,”朱元璋抬手示意,聲音洪亮,“今日是除夕,不必拘於禮數,都坐下好好吃喝。”
待眾人落座,朱元璋端起酒杯,目光掃過殿內:“今日設宴,一來是辭舊迎新,與諸位同慶佳節;二來,有一件大事要向諸位宣布——開春之後,第二批藩王將啟程前往美洲就藩,開拓大明疆土。”
這話一出,殿內瞬間安靜下來,隨即爆發出一陣低低的議論聲。
文武百官眼中皆露出驚喜,尤其是戶部、工部的官員,還有那些出身士紳世家的大臣,手指都忍不住在桌下輕輕敲擊——他們早就聽聞美洲資源豐富,卻一直苦於沒有機會參與,如今皇帝親自宣布此事,分明是釋放出“允許民間參與美洲開發”的政治信號。
戶部尚書率先起身,拱手道:“陛下英明!藩王就藩美洲,既能拓展大明疆土,又能為朝廷增加賦稅,臣以為,可鼓勵士紳商賈隨藩王同往,提供糧草、工匠支持,朝廷亦可從中收取商稅,一舉多得!”
“宋尚書所言極是!”一名出身江南士紳的禦史連忙附和,“臣家中族人早已有意前往美洲開拓,若能得到朝廷許可,定能為藩王提供助力,也為大明添磚加瓦!”
一時間,官員們紛紛建言,有的提議設立“美洲通商司”,專門管理與美洲的貿易;有的建議製定“海外開墾條例”,明確士紳商賈在美洲的權益;還有的主動請纓,願隨藩王前往美洲,協助管理地方。
每個人都在暗中盤算——誰能搶先與藩王建立聯係,誰能拿到美洲的采礦權、通商權,將來定能為家族帶來潑天財富。
朱元璋看著官員們踴躍的模樣,心中暗暗點頭。
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大明想要真正占據美洲,單靠藩王和軍隊遠遠不夠,必須借助士紳商賈的力量,讓他們帶著資金、工匠和百姓前往美洲,才能讓這片新大陸真正紮根大明的文明。
馬皇後坐在一旁,看著殿內熱鬧的景象,嘴角露出淡淡的笑容。
她雖不懂朝堂權謀,卻也知道,皇帝此舉是為了大明的長遠打算,心中不由得為他感到欣慰。
宮廷宴會一直持續到暮色降臨,官員們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隨後,坤寧宮的家宴正式開始,沒有了百官在場,氣氛更顯溫馨。
一張張圓桌擺在暖閣中央,朱元璋和馬皇後坐在主位,太子朱標、朱高熾、朱雄英坐在左側,其餘藩王則按長幼順序坐在右側,桌上的菜肴也換成了家常口味——紅燒肉、燉雞湯、炒青菜,還有諸王小時候愛吃的糖糕。
可即將前往美洲的十二位藩王,卻沒什麽心思動筷子。
楚王朱楨看著碗裏的紅燒肉,想起小時候馬皇後親手為他夾菜的模樣,眼眶微微泛紅;魯王朱檀摩挲著手中的瓷碗,心中滿是忐忑——美洲雖好,卻遠隔萬裏,這一別,怕是再也見不到父母了。
至於他們的母妃,除開病逝的不談,等到老朱病逝的話,他們也可以向大哥朱標申請接到自己的封國養老,以全人倫之情。
“父皇,母後,”朱楨率先起身,端起酒杯,聲音帶著哽咽,“兒臣此去美洲,不知何時才能再回京城,您二老一定要保重身體,兒臣定會時常給您二老寫信,匯報美洲的情況。”
“是啊父皇母後,”代王朱桂也跟著起身,平日裏大大咧咧的他,此刻也紅了眼眶,“兒臣在美洲定好好開拓,不給老朱家丟臉,隻是……隻是兒臣舍不得您二老。”
諸王紛紛起身,你一言我一語,述說著心中的不舍與掛念。
有的說會將美洲的奇珍異寶源源不斷地送回京城,有的說會在美洲為二老修建廟宇祈福,還有的說會好好教導子孫,讓他們永遠記得自己是大明的子民。
馬皇後看著兒子們泛紅的眼眶,眼淚也忍不住流了下來。
她抬手,輕輕拍了拍身邊朱樉的手,聲音輕柔卻堅定:“你們都是老朱家的子孫,是大明的藩王,即便去了海外,也不能忘了自己的身份!那裏雖遠,卻也是大明的疆土,你們要相互扶持,好好治理封地,為大明的江山社稷多做貢獻,莫要讓父皇和我失望。”
“兒臣遵旨!”諸王齊聲應和,聲音哽咽卻充滿堅定。
他們知道,母後的話不僅是叮囑,更是期望——他們肩上扛著的,不僅是自己一脈的未來,更是大明開拓海外的重任。
雖然從老六朱楨開始,這些藩王都不是馬皇後的親生骨肉,但馬皇後自嫁與朱元璋,便以寬厚之心待後宮眾人,更將所有宗室子嗣視作己出。
老六朱楨生母早逝,是馬皇後親自將他接入宮中撫養,夜裏為他縫補衣物,白日教他讀書識字,連他幼時愛吃的蜜糕,都記得讓禦膳房時常準備;老七朱榑性子頑劣,曾因闖禍被朱元璋罰跪,也是馬皇後悄悄送去棉衣,溫言勸他知錯改過;至於更小的朱柏、朱楩等藩王,更是在馬皇後的照拂下長大,幼時生病,她親自守在床前喂藥,逢年過節,總不忘給他們準備合身的新衣與寓意吉祥的玉佩。
她從無嫡庶之分,待每個孩子都傾注真心:藩王們就藩前,她會親手為每人繡一方平安符;得知他們在封地遇到難處,會悄悄叮囑朱元璋多予支持;甚至連他們的子嗣出生,她都會派人送去賀禮與養育的箴言。
這份超越血緣的慈愛,早已刻進諸王心中。
如今馬皇後病重,他們雖非親生,卻比誰都更怕這一別便是永訣——他們敬她的賢德,念她的恩情,更不舍這位如同親母般的皇後,從此天人永隔。
這份敬愛與牽掛,無關血脈,隻源於她數十年來始終如一的母儀天下,早已讓她成為所有宗室子嗣心中最溫暖的依靠。
朱元璋看著眼前的一幕,心中百感交集。
他端起酒杯,聲音帶著幾分沙啞:“都坐下吧。你們去美洲,是為了大明的將來,父皇為你們驕傲!記住,無論你們走多遠,大明永遠是你們的後盾,宮裏永遠有你們的位置!若是想回來看看,向朝廷申請後隨時都能回來。 ”
諸王坐下,拿起筷子,卻依舊難掩心中的傷感。
朱高熾見狀,端起一碗玉米糕,笑著說:“諸位王叔,這玉米糕是從美洲運來的,你們嚐嚐,將來去了美洲,可要讓這玉米長得比現在還好。等將來美洲的玉米豐收了,運回來給皇祖父皇祖母嚐嚐,他們定會開心的。”
朱雄英也跟著附和:“是啊王叔們,美洲雖遠,卻也有無限可能。將來孫兒定會派人去美洲看望你們,也看看你們開拓的成果。”
暖閣內的氣氛漸漸緩和,諸王拿起筷子,品嚐著桌上的菜肴,也品嚐著這離別前的溫馨。
馬皇後看著兒子們,眼中滿是不舍,卻也帶著期盼——她相信,她的兒子們定能在美洲闖出一片天地,為大明開創更廣闊的未來。
夜漸漸深了,家宴也接近尾聲。
諸王起身向朱元璋和馬皇後告辭,每走一步,都顯得格外沉重。
馬皇後一直送到殿門口,看著兒子們的身影消失在回廊盡頭,才在朱元璋的攙扶下回到暖閣。
“他們……會好好的吧?”馬皇後輕聲問道,眼中滿是擔憂。
朱元璋握緊她的手,柔聲道:“會的。朝廷早為他們備好了周全支持,水師會派戰船護送船隊直達美洲封地,工部趕製的農具、種子已堆滿天津港倉庫,連防治瘴氣的藥材都按人頭多備了三成。美洲雖遠,卻無中原那般複雜的勢力糾葛,那些土著部落分散且戰力有限,掀不起大的風浪,孩子們不用分心應對戰亂,隻管安心開拓。”
“他們帶去的三護衛都是精銳,再加上招攬的工匠、儒生,足以快速搭建據點、開墾荒地。何況高熾早已把美洲的礦產分布、可通航港口、適宜耕種的平原都標注得清清楚楚,連如何與當地土著互通有無都給了章程,等於為他們鋪好了路。”
“這些孩子雖非人人都有老二、老三、老四的開拓力,卻也都是老朱家的血脈,骨子裏帶著不服輸的勁。隻要他們肯踏實做事,依托美洲的金礦、良田、良港,用不了幾年就能站穩腳跟,把封地建成富庶之地。他們不會讓我們失望,更不會丟了大明的臉麵。”
暖閣內的燭火依舊明亮,映著兩人相握的手。
窗外,除夕的鍾聲緩緩響起,辭舊迎新,也預示著大明的海外開拓之路,即將翻開新的篇章。
而那些即將遠赴美洲的藩王,也將帶著大明的希望與牽掛,在萬裏之外的新大陸上,書寫屬於他們的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