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雙喜臨門!大將軍王!

字數:4649   加入書籤

A+A-


    元宵佳節的應天府,細碎雪花如柳絮般飄落,卻被滿城的喜慶紅意暖得消融在半空。
    從午門到奉天殿,紅綢纏繞著廊柱,宮燈高懸於簷角,連漢白玉欄杆上都係著喜慶的彩結;燕王府外,百姓們自發搭起了觀禮台,孩子們舉著糖葫蘆擠在最前排,踮著腳尖盼著迎親隊伍;秦淮河麵上,水師戰船列成整齊的方陣,船舷上懸掛的紅燈籠倒映在水中,隨波蕩漾成一片流動的紅海。
    吉時一到,迎親隊伍的鑼鼓聲從皇宮深處炸開,瞬間傳遍京城。
    朱高熾騎著披紅掛彩的白馬走在最前,大紅喜服襯得他麵色紅潤,胸前那枚馬皇後親手挑選的和田玉雙魚佩,在陽光下泛著溫潤光澤。
    他雖仍時不時皺下眉,想起未看完的美洲礦場圖紙,可嘴角卻難掩笑意——馬蹄踏過青石板時,百姓們的歡呼聲浪一波高過一波,連雪花落在肩頭都覺得暖意融融。
    朱雄英緊隨其後,他的喜服按儲君規格繡著五爪蟒紋,腰間玉帶鑲嵌著東珠,目光掃過人群時,滿是皇太孫的沉穩與氣度,隻是在與朱高熾對視時,才會露出幾分同齡人的默契笑意。
    迎親隊伍抵達皇宮時,奉天殿前早已肅立著文武百官與宗室諸王。
    禮部尚書手持禮單,高聲唱喏著婚禮流程,聲音透過寒風傳遍廣場:“吉時已至,新人入殿——”
    朱高熾攜張氏、朱雄英攜蘇氏,踩著紅氈緩緩步入奉天殿。
    殿內燭火通明,數百盞宮燈將大殿照得如同白晝,馬皇後坐在觀禮席正中,身上蓋著繡著百子圖的錦毯,見新人進來,眼中瞬間泛起淚光,卻笑著拍了拍朱元璋的手;朱元璋身著龍袍,神情莊重,目光在兩個孫兒身上停留許久,才緩緩點頭。
    大婚典禮按儲君規格舉行,繁複卻井然有序。
    讚禮官唱“拜天地”,兩對新人並肩躬身,青石板上的積雪被衣擺掃落,卻絲毫不減儀式的莊嚴;唱“拜高堂”,朱元璋與馬皇後端坐於上位,接過朱高熾與朱雄英遞來的清茶,茶湯氤氳的熱氣中,馬皇後輕輕撫摸著孫兒的手背,低聲叮囑“往後要相互扶持”;唱“夫妻對拜”,張氏與蘇氏屈膝行禮時,頭上的鳳冠霞帔輕輕晃動,殿內響起陣陣祝福的掌聲,連素來嚴肅的老臣們都露出了笑容。
    就在眾人以為典禮將在“送入洞房”的唱喏中結束時,朱元璋突然抬手,示意讚禮官暫停。
    殿內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龍椅上,連朱高熾都停下腳步,疑惑地看向祖父。
    朱元璋緩緩起身,目光掃過殿內百官,聲音沉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今日既是皇孫大婚之喜,朕還有一事要宣布——廢除朱高熾燕王世子身份。”
    這話如驚雷般炸響,殿內頓時一片嘩然。
    文武百官麵麵相覷,諸王也紛紛露出驚愕之色——燕王世子之位乃是祖製所定,為何會突然廢除?
    朱高熾更是愣在原地,手指下意識地攥緊了喜服下擺,心中滿是茫然:老逼登這是什麽意思?難道自己哪裏做錯了?
    朱元璋卻沒理會眾人的震驚,繼續開口,語氣中帶著回憶與讚許:“諸位且聽朕說——當年高熾研製雪糖,讓大明百姓冬日有了甜味;造出水泥,讓北方城池固若金湯;燒製琉璃,讓皇家建築煥新顏……後來他在江南開辦工業區,引商賈投資,一年為朝廷增收三百萬兩白銀,這才撐得起洪武朝的北伐戰事,讓將士們有糧吃、有衣穿。”
    “當年遼東戰事吃緊,他與雄英親赴戰場,冒著箭雨勘察地形,連夜製定破敵之策,最終逼降納哈出,平定遼東之亂,讓大明北疆安穩至今;也是他提議遠征倭國,開拓東海貿易,短短兩年便讓東海商路成為朝廷重要財源,財政收入翻了一番;而後,他率軍北伐,奇襲捕魚兒海,生擒北元大汗,瓦解北元殘餘勢力;同年冬,又奔襲千裏,在漠北生擒瓦剌偽汗,讓草原部落盡數臣服;去年,他又領兵平定安南,布局南洋貿易圈,讓大明商船能直達呂宋、爪哇……”
    朱元璋一樁樁、一件件細數著朱高熾的功績,每說一句,殿內的寂靜便加深一分。
    百官們漸漸收起驚愕,眼中露出敬佩——這些功績他們雖早已知曉,卻從未想過竟全是眼前這位年輕殿下所立,且樁樁件件皆是關乎社稷的大功勞。
    朱高熾站在原地,聽著祖父的話,過往的辛勞與奔波如潮水般湧上心頭,眼眶微微泛紅,卻仍不敢相信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這些年,高熾立了如此多社稷之功,朕卻一直未予重賞,”朱元璋的聲音陡然提高,目光落在朱高熾身上,滿是期許,“今日大喜之日,朕決意:冊封朱高熾為大將軍王,世襲罔替!兼任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掌天下兵馬!”
    “轟——”這句話徹底點燃了奉天殿,百官們再也按捺不住,紛紛抬頭看向朱高熾,眼中滿是震驚與敬畏。
    朱高熾本人更是如遭雷擊,呆立在原地,嘴唇動了動卻發不出聲音——掌天下兵馬?還是世襲罔替?
    這可是連朝中老將都未曾擁有的權柄,老朱竟如此信任自己?
    他難以置信地看向朱元璋,卻見祖父與馬皇後正含笑望著他,眼中滿是認可;太子標站在一旁,率先鼓掌,聲音洪亮:“恭喜大將軍王!”
    朱雄英也跟著鼓掌,笑著衝他點頭,眼中滿是為兄弟高興的真誠。
    百官們見狀,立刻反應過來,紛紛躬身行禮,齊聲高呼:“恭喜大將軍王!賀喜大將軍王!吾皇聖明!”
    聲音震得殿內燭火微微晃動,連殿外的雪花都似被這股氣勢驚得加快了飄落的速度。
    朱高熾這才緩過神,快步走到朱元璋麵前,雙膝跪地,聲音帶著幾分哽咽:“皇祖父,孫兒……孫兒恐難當此重任!”
    “你擔得起!”朱元璋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堅定,“朕看了這麽多年,你的能力、你的心性,都配得上這‘掌天下兵馬’之權!往後,大明的邊疆安穩、軍隊建設,就交給你了。”
    馬皇後也笑著補充:“好孩子,這是你應得的。往後既要掌好兵馬,也要照顧好家庭,莫要辜負你祖父的期望。”
    朱高熾聽後心中隻覺得暖洋洋的,隨後重重點頭,眼眶通紅卻目光堅定:“孫兒定不辱使命!定護大明疆土安穩,定不負皇祖父與皇祖母的信任!”
    典禮過後的宴席上,氣氛比先前更加熱烈。
    百官們紛紛向朱高熾敬酒,恭喜他封王掌兵;諸王也圍過來,尤其是即將前往美洲的藩王,更是殷勤地請教軍務,盼著將來在美洲能得到大將軍王的兵馬支持。
    朱高熾舉杯回敬,從容應對,眉宇間已多了幾分“掌天下兵馬”的氣度,不再是那個古靈精怪的年輕殿下。
    秦淮河上的煙花在此時綻放,第一朵煙花升空時,恰好照亮了奉天殿的琉璃瓦,將紅色的喜意與金色的龍紋映得格外耀眼。
    百姓們的歡呼聲、宴席上的舉杯聲、煙花的爆裂聲交織在一起,匯成一曲屬於大明的喜慶樂章。
    馬皇後坐在席間,看著朱高熾從容應對百官、朱雄英與蘇氏低聲交談的模樣,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她的心願不僅了結,更看到了大明未來的希望,有這兩個孫兒在,大明的江山定能穩固長久。
    宴席散去時,月光已穿透雲層,灑在皇宮的紅牆上。
    朱高熾與朱雄英並肩走在宮道上,身上的喜服仍帶著淡淡的香氣。
    “恭喜你,大將軍王!”朱雄英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我還說等自己做了皇帝,再給你這個封爵呢!卻沒想被皇爺爺搶先了一步!”
    “不過這樣也好,往後我在朝堂處理政務,你在邊疆守護疆土,咱們兄弟倆,定能讓大明更加強盛。”
    朱高熾聽後沒好氣地瞥了他一眼,然後笑罵道:“誰願意做這大將軍王啊?這樣一來咱可是要一直給你打工了!”
    “怎麽?你還不樂意了?”朱雄英揶揄嘲諷道,“要不還是回去做你的燕世子,把這大將軍王讓給你那兩個弟弟?”
    嗬嗬,他們恐怕擔不起啊!
    朱高熾目光望向遠方的星空,那裏仿佛能看到美洲大陸的輪廓,看到水師戰船在大洋上航行的身影。
    “罷了罷了,少爺的身子辛苦的命!”他輕聲道,“往後不僅要守好中原,還要幫王叔們在美洲站穩腳跟,讓大明的旗幟,插遍四海。”
    月光下,兩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長,肩上的喜服與未來的重任交織在一起。
    這場元宵大婚,不僅是他們人生的新起點,更是大明王朝邁向輝煌的新開端——有掌天下兵馬的大將軍王朱高熾,有未來承繼大統的皇太孫朱雄英,有開拓海外的宗室諸王,有擁護朝廷的文武百官與百姓。
    大明的未來,注定將在這片土地上,在萬裏之外的新大陸上,書寫出前所未有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