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琉璃?收割西方諸國的利器!

字數:3108   加入書籤

A+A-


    離開乾清宮時,午後的陽光透過宮牆灑在青石板上,映得地上的積雪泛著微光。
    太子標走在朱高熾身側,忽然想起財報裏未提及的琉璃製品,忍不住問道:“高熾,如今工業區的匠人早已掌握了成熟的琉璃燒製工藝,想要多少便能燒多少,這東西若是推入南洋市場,跟搶錢沒什麽區別,為何不將它也納入貿易清單?”
    朱高熾腳步一頓,轉頭看向太子標,眼中帶著幾分笑意:“喪標,不是不納入,是還沒到時候。”
    他伸手拂去落在肩頭的碎雪,繼續往前走,“你看現在南洋的貿易,絲綢、瓷器、茶葉已是供不應求,雪糖、雪鹽更是被王公貴族瘋搶,單是這幾樣,就已經讓大明賺得盆滿缽滿。若是此刻急著把琉璃製品推出去,一來會讓南洋商賈覺得咱們急於圈錢,反而可能壓價;二來,物以稀為貴,一下子把好東西都拿出來,後續就沒了吸引他們的籌碼。”
    朱雄英跟在兩人身後,聞言也點了點頭:“高熾說得對。圈錢得一波一波來,就像釣魚,不能一次把魚餌都撒完!現在先讓南洋各國習慣用高價買咱們的貨物,等他們離不開大明商品時,再把琉璃拿出來,到時候才能賣上更高的價錢。”
    太子標若有所思地摩挲著下巴:“可琉璃製品成本低、產量高,若是能早點推出,豈不是能更快充盈國庫?”
    “喪標別急,”朱高熾笑著解釋,“咱們的目標可不止南洋這一塊市場。您忘了,馬六甲港口如今名聲在外,商船往來不斷,用不了多久,西方那些商賈肯定會聞風而來。他們那邊的貴族,素來喜歡奇珍異寶,琉璃製品晶瑩剔透,正好合他們的胃口。而且,西方各國可比南洋富庶得多,他們手裏的黃金、白銀才是咱們真正要收割的目標。”
    沒錯,朱高熾一直的目標都是西方諸國,現在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不狠狠收割他們一番怎麽能行呢?
    這話讓太子標眼前一亮:“你的意思是,把琉璃製品留著,專門賣給西方商賈?”
    “正是。”朱高熾點頭,語氣中帶著幾分篤定,“南洋各國雖也有財富,但比起西方諸國,還是差了些。咱們現在在南洋賺的錢,更多是為了穩固商路、建設港口;等西方商賈來了,才是真正‘狠賺’的時候!到時候,不僅是琉璃,咱們還能把改良後的絲綢、精致的瓷器,甚至是雪糖、雪鹽,都按更高的價格賣給他們。畢竟對他們來說,這些都是從未見過的稀罕物,就算價格翻幾番,他們也會爭相購買。”
    朱雄英補充道:“而且,咱們還能從西方商賈那裏換些咱們沒有的東西。比如他們那邊的香料、寶石,還有一些農作物種子,都能引進大明,豐富咱們的物產。這樣一來,既賺了他們的錢,又能補充咱們的資源,豈不是兩全其美?”
    太子標聞言,徹底明白了朱高熾的心思,忍不住讚歎道:“還是你們兄弟倆考慮得周全。跟西方諸國比起來,南洋各國確實窮了些,不過他們的特產也不錯,像胡椒、橡膠、象牙這些,都是大明稀缺的東西!咱們現在不急於收割他們,留著他們的家底,讓他們能持續跟咱們通商,一波接一波地賺,才是長久之計。”
    三人邊說邊走到宮門口,朱高熾望著遠處往來的商旅,眼中滿是憧憬:“等馬六甲港口的貿易再穩定些,咱們就派水師去西洋海域巡航,一方麵保護商船安全,另一方麵也能吸引更多西方商賈前來。到時候,大明的貨物會通過馬六甲港口,源源不斷地運往西方,而西方的黃金白銀,也會像流水一樣湧入大明的國庫。”
    “那時候,咱們就能有更多的錢用於建設了。”朱雄英接過話茬,“可以擴充水師,打造更先進的戰船;可以在美洲建設更多的據點,支援藩王們開拓;還可以在各地修建水利、興辦學校,讓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
    太子標看著兩個充滿朝氣的子侄,心中滿是欣慰。
    他想起馬皇後生前常說的話,說朱高熾和朱雄英是大明的未來,如今看來,果然如此。
    這兩個孩子不僅有開拓的勇氣,還有長遠的謀略,有他們在,大明的江山定會越來越穩固,越來越強盛。
    “好!”太子標拍了拍兩人的肩膀,語氣堅定,“後續南洋貿易的事,就按你們的想法來。戶部那邊,我會讓他們全力配合,無論是資金調配還是物資供應,都不會出問題。咱們就等著西方商賈送錢上門,到時候好好收割他們一波!”
    朱高熾和朱雄英相視一笑,眼中滿是自信。
    陽光漸漸西斜,將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長,映在宮道的青石板上,仿佛預示著大明未來的道路,將在他們的攜手努力下,走向一片光明與繁榮。
    離開皇宮後,朱高熾立刻讓人去工業區傳信,讓匠人繼續改進琉璃燒製工藝,不僅要提高產量,還要設計出更精美的樣式,為將來開拓西方市場做準備;朱雄英則去了水師衙門,吩咐將領加強馬六甲港口的巡邏,確保商路安全,同時密切關注西方商船的動向,一旦有消息,立刻上報。
    而此時的馬六甲港口,早已是一派繁忙景象。
    港口內桅杆如林,數十艘大明商船首尾相接,船工們光著膀子喊著號子,將一捆捆蜀錦、一箱箱青花瓷、一袋袋茶葉從船艙裏搬上岸,碼頭上的搬運車來回穿梭,車輪碾過青石板路發出“軲轆軲轆”的聲響。
    岸邊的集市更是人聲鼎沸,南洋各國的商賈擠滿了攤位前:占城商人捧著一匹雲錦,對著陽光細細查看織紋,身旁的夥計正與大明商販討價還價;爪哇王公的使者圍著裝滿雪糖的陶罐,捏起一粒嚐過便立刻拍板訂購,生怕慢了一步被人搶去;暹羅的船主則拉著水師將領,打聽下一批雪鹽到貨的時間,身後跟著的隨從正清點著裝滿白銀的木箱。
    港口外的海麵上,大明水師的戰船分列兩側,船舷上的火炮閃著冷光,水師士兵手持長槍站在甲板上,警惕地注視著往來船隻。
    偶爾有南洋小國的漁船靠近,水師士兵便會上前查驗,確認無異常後才放行。
    遠處的海麵上,幾艘巡邏的快船正穿梭往來,守護著這片從清晨到深夜都不曾停歇的繁榮貿易之地,空氣中彌漫著海水的鹹腥味、茶葉的清香與商賈們的談笑聲,交織成一幅熱鬧的通商畫卷。
    誰也不知道,用不了多久,這裏將迎來西方的商賈,而大明,也將借著這片港口,開啟收割西方財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