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翻天覆地!繁榮的占城!
字數:3822 加入書籤
四月的江南早已春暖花開,應天府的柳枝垂落新綠,朱高熾與朱雄英卻按捺不住心中的躁動——自南洋貿易傳捷報後,兩人便一直惦記著占城的建設與西方商路的開拓。
這日清晨,他們向朱元璋與太子標辭行,帶著常茂與康鐸,乘坐水師快船,一路南下直奔占城。
快船在南海中疾馳,海風裹挾著鹹濕的氣息撲麵而來,朱高熾憑欄遠眺,望著遠方水天相接的景象,心中滿是期待。
朱雄英則拿著一張南洋海圖,在上麵標注著即將抵達的港口,兩人時不時低聲交談,規劃著接下來的部署。
幾日後,快船抵達占城港口。
剛靠近碼頭,兩人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撼——昔日略顯簡陋的港口,如今已擴建得規模宏大,岸邊矗立著數十座青磚倉庫,碼頭上搬運貨物的工人往來不絕,大明的商船與南洋各國的船隻在港口內有序停靠,桅杆如林,旌旗飄揚。
街道兩旁,商鋪林立,既有賣大明絲綢、瓷器的店鋪,也有售賣南洋胡椒、橡膠的攤位,行人摩肩接踵,熱鬧非凡。
“沒想到才半年不見,占城竟變得這般繁華。”朱雄英感慨道。
一旁的當地官員笑著解釋:“托二位殿下的福,自從占城成了連接馬六甲港口與大明的交通樞紐,往來商賈日益增多,百姓們有的開起了客棧,有的做起了搬運生意,還有的跟著商賈學做買賣,日子比從前好太多了!”
道理其實很簡單,大明商賈想要前往馬六甲港口貿易,需先跨越漫長海路,而占城地處南海要衝,恰好是大明至馬六甲航線的中點,自然成了必經的轉運與補給樞紐。
商賈們的商船行至此處,必然要停靠港口:或是將大宗貨物拆分轉運,借助占城的碼頭設施分批次運往馬六甲,避免因船隻吃水過深難以靠岸;或是補充淡水、糧食與船用物資,更換受損的船帆、繩索,確保後續航程安全。
這一來便給了占城崛起的契機。
為滿足商賈需求,占城百姓紛紛投身相關行業:有人在碼頭開設貨棧,提供貨物存儲服務,賺取倉儲費用;有人組建搬運隊伍,幫商賈裝卸貨物,每日能得不少工錢;還有人開起客棧、飯莊,接待往來商客與船員,生意格外紅火。甚至連當地的手工業也隨之興盛,工匠們仿製大明的農具、器皿售賣,或是製作南洋特色的編織品、木雕,賣給商賈帶回大明。
隨著往來商賈日益增多,占城的市集也愈發繁榮,大明的絲綢、瓷器與南洋的胡椒、橡膠在此交匯流通,形成了熱鬧的貿易集市。
商賈們不僅帶來了財富,還帶來了大明的技術與文化,占城的造船、紡織等行業隨之進步,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水漲船高。
可以說,正是大明商賈的轉運與補給需求,讓占城從一個普通的南洋城邦,一躍成為連接大明與馬六甲的繁華樞紐。
兩人剛走下碼頭,便被聞訊趕來的占城百姓圍住。
老人們捧著自家種的水果,孩子們舉著鮮花,紛紛圍上前問好,口中說著不太流利的漢語:“殿下好!”、“多謝殿下!”
那熱情的模樣,讓朱高熾與朱雄英心中暖意融融。
他們笑著接過百姓手中的禮物,與眾人寒暄幾句,才在官員的簇擁下,前往城中的議事廳。
議事廳內早已布置妥當,李景隆、徐增壽等水師將領已在此等候。
見到朱高熾與朱雄英進來,眾人紛紛起身行禮:“參見大將軍王!參見皇太孫殿下!”
“免禮。”朱高熾擺了擺手,與朱雄英一同坐下,開門見山道,“此次前來,主要是詢問水師建設港口的進度,以及後續與西方接觸的事宜。景隆,你先說說港口建設的情況。”
李景隆上前一步,拿出一份圖紙,指著上麵的標注說道:“回殿下,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們便著手在南洋各國選址建設港口。目前,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有三座,分別位於暹羅灣、爪哇島和呂宋島,這三座港口均配備了倉庫、碼頭和防禦工事,可停靠千石級別的商船。另外,還有九座港口正在建設中,分布在蘇門答臘島、馬魯古群島等地,預計最遲明年便可全部竣工。屆時,整個南洋的主要航道,都將被我大明的港口覆蓋。”
徐增壽補充道:“不僅如此,我們還在各港口安排了水師駐軍,每座港口駐守五百名士兵,配備十艘戰船,確保商路安全。如今,南洋各國的商船想要通商,都需經過我大明港口,關稅征收工作也進行得十分順利。”
朱高熾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做得好!港口是貿易的根基,隻有把港口建好了,才能吸引更多商賈前來,咱們的商路才能越走越寬。”他頓了頓,話鋒一轉,“接下來,還有兩項重要任務交給你們。”
眾人聞言,立刻挺直了腰板,凝神傾聽。
“第一項,”朱高熾的目光掃過眾人,語氣嚴肅,“派遣一支先遣隊,繼續向西探索。這支隊伍由十艘戰船組成,配備充足的糧食、淡水和貨物,沿著印度洋向西航行,若是遇到西方的商船或船隊,便向他們表明身份,邀請他們前來馬六甲港口通商貿易。記住,態度要友好,但也要展現我大明水師的實力,讓他們知道與我大明通商,既安全又有利可圖。”
李景隆立刻應道:“臣遵旨!明日便挑選精銳將士,組建先遣隊,盡快出發。”
“第二項,”朱高熾繼續說道,“密切關注來自西方的商賈。一旦有西方商船抵達馬六甲港口,立刻派人接待,並向他們展示我大明的特色產品,比如精致的琉璃製品、改良的絲綢、頂級的雪糖和雪鹽。可以讓他們免費試用,讓他們見識到我大明商品的優質,勾起他們的購買欲望。”
朱雄英補充道:“不僅如此,還要向他們介紹我大明的貿易政策,告知他們隻要遵守我大明的規矩,便可在馬六甲港口自由通商,我們會保障他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同時,也要打探他們那裏的物產情況,看看有哪些東西是我大明需要的,為後續的貿易做準備。”
徐增壽點頭道:“殿下放心,我們會在馬六甲港口設立專門的接待處,安排懂外語的儒生負責與西方商賈溝通,確保各項事宜順利進行。”
朱高熾站起身,走到議事廳的窗邊,望著外麵繁華的街道,眼中滿是急切:“如今南洋貿易已步入正軌,咱們也該把目光投向西方了。那些西方國家素來富庶,手裏握著大量的黃金白銀,咱們要盡快與他們建立貿易聯係,把我大明的商品賣過去,把他們的錢財賺回來。這可是比在南洋賺錢快得多的買賣,我已經等不及要收割他們的錢了!”
眾人聽後,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朱雄英也走到他身邊,笑著說:“高熾說得對。等西方商賈來了,咱們就先拿琉璃製品打開市場,再逐步推出其他商品,一波接一波地賺,讓他們離不開我大明的商品,到時候,他們的錢財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入我大明的國庫。”
議事結束後,李景隆與徐增壽立刻著手安排各項事宜。
先遣隊的組建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水師士兵們紛紛主動請纓,想要參與這次向西探索的任務;馬六甲港口的接待處也很快搭建完成,儒生們開始學習西方的語言,準備迎接西方商賈的到來。
朱高熾與朱雄英則在占城停留了數日,親自查看港口的建設情況,與當地的商賈和百姓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
他們還去了占城的學校,看到孩子們正在學習著語和大明的文化,心中滿是欣慰——文化的傳播,比武力的征服更能讓南洋各國歸附大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