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要多走,多出去看
字數:5604 加入書籤
沈薇早就想吃燒烤了。
隻是這個時候的京城連夜生活都很欠缺,所以還沒有街邊的那些燒烤攤,燒烤店倒是已經看到有兩家了,但菜品比較單一,幾乎都是牛肉、羊肉之類。
這次弄了這麽多海鮮,她肯定要自己弄一次來吃吃。
除了海鮮外,她還拿了些羊肉、牛肉、豬排骨,素菜有青椒、玉米、茄子。
看到茄子的時候,杜小龍跟黃芩都感覺有點不對:“沈教授,茄子也能用來烤?”
“當然了,”沈薇把一整個茄子放在烤架上,道,“烤茄子可是我的最愛,等下你們吃過就知道了。”
“那玉米呢?”黃芩問,“我也在街邊看到過麥烤玉米的,但別人都是一整個放火旁烤,沒見過像您這樣一粒一粒剝下來,還要用竹簽串起來的,這得多麻煩啊。”
雖然沈薇是北方人,但對於烤玉米到底要怎麽吃,卻跟大多數北方人不一樣。她喜歡南方這種把玉米粒串起來烤的方式,主要是吃起來方便。
至於麻煩,確實有一點,但為了美食麻煩一點又咋了?
她還聽說過一道傳說級的菜,人家還把鯉魚的胡子剪下來,專門炒成一盤菜呢。
“沈教授,這邊鐵板燒熱了,”杜小龍道,“接下來怎麽弄?”
“先倒點油,把鐵板潤一下,再換油,直接把魷魚壓在上麵。”
沈薇這邊烤著茄子、玉米,黃芩烤著肉串,杜小龍就負責鐵板燒。很快各種香味散發出來,讓三個人都忍不住冒口水。
沈薇上一世就喜歡吃燒烤,不過燒烤剛開始普及那會兒,梁遠河很反對吃,說是什麽致癌物多。其實她心裏明白,那是因為梁遠河舍不得花錢。
後來她自己賺了錢,可以買燒烤吃的時候,身體又不行了。
常年的勞累、三餐不定時外加營養不良,讓她的腸胃變得很弱,就算吃也隻能很少地嚐試一下。
不過現在就完全沒這個擔心了,別說一點燒烤,就算是巴蜀那邊的特辣……還是微辣吧,微辣火鍋她也想吃就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烤串更是想怎麽擼就怎麽擼。
杜小龍和黃芩人生第一次吃海鮮燒烤,瞬間就愛上了。
來之前沈薇用大量靈泉水把海鮮泡過了,所以烤出來也沒有腥味,隻有焦香和鮮甜,外加上各種撒料,估計這香味都能飄出幾裏地。
吃飽喝足後,讓杜小龍兩人去休息,她則來到了實驗室開始工作。
已經冷卻的材料不能立即使用,還需要重新放回爐子裏,用低溫回火去除材料內部的應力,這樣材料才能成功被拉成細細的長絲。
三個多小時後,她打開了拉絲的機器,看著原本手指粗細的材料經過一道道的滾輪和模具,然後變成直徑隻有0.01毫米的細絲,而且一直沒斷,沈薇知道至少在機械性能上已經成功了。
等拉絲結束後,杜小龍和黃芩也睡醒了,三個人開始根據要求測試材料的電阻率。
這是一個簡單但又非常漫長的過程,考驗的就是細心和耐性,經過整整四個小時的操作後,長達一千米的細絲終於被布置妥當。
接下來就是最後一步了。
“室溫20度,受測材料溫度20。”
“電壓穩定。”
“端口連接完好。”
“測試用電流表已打開。”
“所有測試條件具備,合閘!”
瞬息間,測試用電流表的指針突然一個大幅度的偏轉,然後略微回彈、穩定。
“數值出來了,快計算。”
當看到紙上算出來的那個數字時,杜小龍和黃芩完全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第二次!開始。”
兩人壓抑著內心的激動,又使用不同的電壓進行了十幾次測試,最終得到的數值還是一樣。
“天啊,”黃芩捂著劇烈跳動的胸口,道,“真的能有這麽小嗎?”
“沈教授,您看看呢。”杜小龍都不敢確定自己算對了,趕緊把演算紙送到沈薇麵前。
“怎麽,”沈薇笑著道,“這不過是初中的知識,你一個研究生還不會了?”
“不是不會,是不敢相信。”杜小龍道,“我們算出來隻有0.11,但上一次還是1.1,這足足小了十倍啊!但我們隻對配方進行了2%的調整,真能有這麽大的效果?”
“這就是材料學。”沈薇道,“我們就像在漫天的星河中,尋找一個完美的點,在找到這個點之前,一切都是失敗品。”
杜小龍和黃芩兩人聽得渾身都起了雞皮疙瘩,心裏對材料學,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同。
“沈教授,我這輩子就死磕材料學了。”杜小龍道。
黃芩也跟著道:“我也是。”
“加油吧,”沈薇道,“往後咱們需要的特殊材料會越來越多,這種高導電率材料,不過是個小小的開胃菜。”
“那下一步我們做什麽材料?”黃芩感覺已經迫不及待了。
“別急。”沈薇道,“0.11雖然足夠用了,但還不是最完美。還有幾天時間才開學,還有時間把配比做最後的細微調整。”
說著她在紙上寫了幾組數字,交給了杜小龍:“我擬定了五種調整方案,你們爭取這幾天全部做完,挑選出最好的一種,開學後就可以給司馬教授交差了。”
“是!”
“以後這個課題也不能停,在做別的課題時,也要抽時間多想想。”沈薇繼續道,“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製造出常溫超導體。”
兩人眼睛都快掉地上了。
現在全世界的物理科學家,都在爭相研究超導體,據說國外已經有人成功了。
但環境要求特別高,需要零下兩百多度,根本沒有辦法在現實中應用。可要是能造出常溫超導體,那絕對會給應用物理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好了,你們繼續吧,”沈薇道,“這兩天我家裏的事情比較多,就不過來了。你們做完之後好好休息一下,等著開學。”
離開實驗室,沈薇又去了姑姑的裁縫店,給了幾套衣服的設計方案,又去了婚慶公司。
這個季節結婚的人相對較少,今天也不是周末,所以崔海濤非常難得地在公司,兩個股東終於碰上麵了,崔海濤便迫不及待地拿出了一個新的婚慶方案。
“西式婚禮,我覺得很有搞頭。”崔海濤道,“就是那種在教堂裏,讓牧師巴拉巴拉說一通,然後交換鑽戒之類的。出去後找個環境好點的草坪,擺上吃的喝的,客人想吃什麽自己挑那種。”
沈薇當然知道西式婚禮是啥樣子,而這個年代,大家對西方的膜拜幾乎到了一種狂熱的狀態,越來越多的追求西方的那種生活方式。
而傳統文化被很多人貼上了糟粕的標簽,直到幾十年後才正本清源,重新得到大家的認同。
而這一切的主要原因,不是文化的高低,而是國力。
國家強大了,人們有了自信,才能有自己的文化,甚至文明。
沈薇選擇材料學幫助國家發展軍事,也是想讓國家早點強盛起來,但在那之前,她也隻能跟著時代的步伐走。
“我同意你的提議。”沈薇道,“不過你設計的流程有點問題。”
“說真的,我也沒親眼見過外國人是怎麽結婚的。”崔海濤笑著道,“能搞出這個流程,我還專門去請教了好幾位在國外留過學的人。這不聽說你回來了,今晚還準備去找你,一起商量一下這個事。”
沈薇倒是可以給他一個正確的,並適合國內的西式婚禮流程,包括各種細節都能給到。
但她覺得這樣不是很妥當。
有些事情沒有親眼見過,沒有親身去體會現場的氛圍,隻是按照別人的方案做出來,多半會缺少神韻,甚至畫虎不成反類犬。
讓他出去多走走,多看看,多了解一下異地的風情,這對公司以後的經營有絕對的好處。
“為什麽不自己去看看?”於是她問道,“別人結婚的時候你去教堂看,不就知道人家到底是怎麽結婚的了?”
崔海濤一愣,問道:“我跟人家又不認識,突然就跑進婚禮現場,會不會不禮貌?”
“正好相反。”沈薇道,“隻要你不是去搗亂,並送上祝福,他們反而會很高興。當然了,前提是你要會點外語,還要學點‘上帝祝福你’、‘聖母瑪利亞與你同在’之類的話。”
崔海濤眨了眨眼,最後把心一橫:“好,那我去!不過出國有點麻煩,公司的事情也比較多,可能沒那麽快。”
“你也是時候安排一個經理,來幫你管理公司的事務了。”沈薇道,“不要什麽事情都親力親為,這樣你隻會累得半死,最後發現公司的規模還停留在原地。”
“好,這事就聽你的。”崔海濤道,“那我就先找經理,再出國。”
崔海濤把新方案順手就丟進了垃圾桶。
他覺得沈薇沒有直說,但意思很明確,這種不完美的東西堅決不要。
“快中午了,”崔海濤道,“難得你來公司一趟,今天大家也沒啥事,中午就一起聚個餐吧。新來的好些個員工,都還沒見過你這個股東,正好讓大家都認識一下。”
既然是公司團建,沈薇自然就不推辭了。
於是崔海濤把公司所有人都叫到一起,去不遠處一家新開的飯店吃午飯。
前台的接待員從抽屜拿出一串鑰匙,對著大家晃了晃,道:“你們先走,我來鎖門。”
等所有人都出去後,接待員從垃圾桶裏,撿起了崔海濤扔掉的那份不完美的新方案,飛快地藏進她的抽屜,這才拎著小包出了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