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我是試點局駐漢東調研組顧問,梁瑜。

字數:4428   加入書籤

A+A-


    枯燥的排隊時間漫長難熬,若非孟鈺在身邊低聲交談解悶。
    梁瑜幾乎要被這沉悶的空氣和緩慢的節奏壓垮——沒有智能手機消磨時光,幹站著排隊簡直是種酷刑。
    就在這時,前麵的窗口傳來激烈的爭吵聲。一個穿著工裝、滿臉憤懣的中年男人拍著台麵:
    “憑什麽不給我過?!我材料齊全!就因為三年前那個姓張的包工頭出過事?他早不是我公司的人了!你們這是搞連坐!”
    裏麵的辦事員冷著臉:“係統裏有提示,關聯企業有曆史不良記錄,需要進一步核查。等著吧。”
    “核查?核查多久?十天半個月?我這工地等著開工!你們這是要把人逼死!” 男人氣得渾身發抖。
    梁瑜的心猛地一沉。他捕捉到了關鍵詞——“係統提示”、“曆史不良記錄”。
    這就是那套靠人腦記憶的黑名單最大的弊端,看來京海在具體執行層麵,不僅流於形式,更成了懶政刁難的借口。
    男人最終被保安勸離,梁瑜不動聲色地靠近那個窗口,隻聽辦事員對旁邊同事低聲抱怨:“煩死了,又是這種破事。
    上麵就發了個名單,說這幾家公司老板以前行過賄還是怎麽的。
    讓注意,注意個屁!誰知道真的假的?查又沒地方查,卡著人家又鬧,裏外不是人!”
    梁瑜接過孟鈺手中的資料遞了進去,打斷了他的話語:“同誌,您好,我來辦這個三級建築資質的年審。”
    辦事員頭也不抬,手指在一張打印模糊的清單上劃拉著:“嗯…營業執照副本原件複印件、資質證書原件複印件…” 他語速飛快,像在念經。
    “都帶了,您看看。”梁瑜把材料整理好推過去。
    辦事員終於抬眼,漫不經心地翻了幾頁,手指突然停在審計報告某一頁:
    “你這審計報告,簽章有點模糊啊,不行,得重新找事務所蓋個清晰的章。”
    梁瑜皺眉:“同誌,這是原件,事務所正規章,掃描件可能有點失真,但原件很清楚啊。”
    “我說不行就不行!下一個標準就是要清晰可辨!下一個!” 辦事員不耐煩地揮手,像驅趕蒼蠅。
    梁瑜沒動,眼神沉靜下來問道:“同誌,哪份文件規定了簽章清晰度的具體標準?
    您能給我看看嗎?或者,我該去找哪個部門確認這個標準?”
    辦事員一愣,顯然沒料到這個看起來老實巴交的小子會較真,他惱怒的回道:
    “你哪來那麽多問題?!規定就是規定!你不服氣去找我們領導投訴啊!後麵人等著呢!”
    周圍的視線瞬間聚焦過來,身後排隊的人群也響起不滿的催促聲:“小夥子別磨蹭啊!”“就是,快點啊!”
    梁瑜沒再爭辯,默默收回材料,他清楚,這不是一個人的刁難。
    而是整個係統自由裁量權過大、缺乏監督和標準化流程的縮影。
    權力哪怕再小,一旦失去約束,落到具體執行者手中,就可能成為折磨人的工具。
    走出令人窒息的隊伍,孟鈺揉了揉發酸的肩膀,忍不住低聲抱怨:
    “我的天,我算是親身體會到了!這叫辦事?等了整整倆小時。
    就等來一句重印,我這輩子都沒在哪個機構等過這麽久!”
    梁瑜無奈地歎了口氣,語氣卻異常堅定:“這就是普通企業和群眾日常麵臨的辦事難,也正是我們必須整改的核心痛點之一!”
    這時,蔣偉也悄然靠攏過來,看到梁瑜手中的材料原封不動,有些詫異:“梁顧問?這麽快…沒辦成?”
    梁瑜搖了搖頭,眼神銳利地看向審查中心深處:
    “沒辦,蔣哥,幫我查一下市行政審查局局長的辦公電話。
    我要親自向他請教一下,這些亂象,到底該由誰來負責。”
    蔣偉的效率極高,不到五分鍾,一個電話號碼就發到了梁瑜的電話上,後麵還附注了名字:市行政審查局局長,王琦。
    梁瑜拿出電話,直接撥通了王琦的號碼,電話響了幾聲才被接起。
    一個帶著點官腔和些許被打擾不耐的男聲傳來:“喂?哪位?”
    梁瑜的聲音平穩,沒有任何寒暄,開門見山:“王琦局長嗎?我是試點局駐漢東調研組顧問,梁瑜。”
    電話那頭明顯頓了一下,梁瑜這個名字。
    在普通百姓中可能不顯,但在體製內特定層級。
    尤其是最近關注黑名單製度試點的人耳中,分量極重。
    “梁…梁顧問?”王琦的聲音瞬間拔高了一個調門,那份不耐消失得無影無蹤。
    取而代之的是掩飾不住的驚訝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
    “哎呀!梁顧問您好您好!您怎麽…到京海來了?也沒提前通知一聲,我們好安排接待……”
    梁瑜直接打斷了對方客套的試探,語氣依舊平穩,卻透著一股公事公辦的冷峻:
    “王局長,接待就不必了,我現在就在市行政審查中心辦事大廳。”
    “啊?!”王琦的聲音透出真正的慌亂,“您…您在大廳?視察工作嗎?您看這事鬧的,我馬上過來!馬上!”
    “不必過來。”梁瑜的聲音斬釘截鐵,“我打電話,是向你反映並核實幾個問題。
    同時,也是作為製度試點顧問,了解一下京海市在行賄黑名單製度落地執行過程中的實際情況。”
    “您說!您請說!我一定高度重視,立刻整改!”王琦的語氣已經帶上了惶恐。
    梁瑜條理清晰,語速不快,每一個字都像重錘敲在王琦心上:
    “第一,舉報信箱設置問題。按照試點草案要求,舉報信箱應設置在醒目、便於投遞的位置。
    但我在大廳看到的信箱,這是否符合‘醒目、安全、便於投遞’的要求?
    這種形同虛設的設置,是設計失誤,還是你們刻意為之?”
    “這…這…”王琦冷汗都下來了,“梁顧問,這…可能是下麵人圖方便…我立刻讓他們整改!立刻挪位置!”
    梁瑜沒理會他的解釋,繼續道:
    “第二,辦事流程標準化與自由裁量權濫用問題有嚴重問題!
    請問,這是個別人員素質問題,還是貴局普遍缺乏明確的、可量化的受理標準?
    這種自由心證式的刁難,是否已成為某些環節的潛規則?”
    “竟有這種情況?!反了天了!”王琦的聲音充滿了憤怒:
    “梁顧問,您放心!這是嚴重的作風問題!
    我馬上調查!嚴肅處理涉事人員!我們一定加強培訓,完善標準!”
    “第三,”梁瑜的聲音更冷了幾分,“貴局既然存在黃牛公然在大廳內招攬加急業務,明碼標價,並指向特定辦公室。
    這種公開的權錢交易,就在審查中心大廳內堂而皇之地上演!
    王局長,對於這種係統性、公開化的違規違紀甚至違法行為。
    你作為行政審查局的主要負責人,是否知情?你的日常監管是如何落實的!?”
    電話那頭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隻能聽到王琦粗重的呼吸聲。
    梁瑜點出的這三點,刀刀直指要害這已經不僅僅是作風問題了,而是嚴重的廉政風險和管理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