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與椽省負責人會麵

字數:3344   加入書籤

A+A-


    調研組的據點內,梁瑜將聊了許久的江山河送至房門口。
    江山河抬手示意留步,語氣帶著一絲歉意:“梁顧問,實在抱歉,深夜叨擾你休息了。”
    梁瑜不在意地擺了擺手,笑容溫和依舊:“配合組織工作,是每一位幹部應盡的義務,江組長言重了。”
    就在這時,一名工作人員步履匆匆地走進來,來到兩人身側,壓低聲音急促匯報道:“江組長,梁顧問!省委汪書記的車隊已抵達駐地外圍!
    隨行的有韓磊省長、省紀委李淳書記!他們請求立刻麵見您二位!”
    江山河眼神驟然一凝,這個汪明,果然是個不折不扣的老狐狸!
    點穴的速度快得驚人,省書記、省長、紀委書記——這個陣容堪稱椽省最高決策核心!
    他們聯袂深夜到訪,既是擺出了最高規格的重視姿態,也是一種無形的對話:省裏已經以最快速度、最高姿態做出了反應,你調研組,總該給個薄麵,坐下來“談談”吧?
    “請汪書記他們到一號會客室稍候,我和梁顧問馬上就到。”江山河沉聲吩咐,隨即目光轉向梁瑜。
    梁瑜微微頷首,臉上笑容未減分毫,仿佛即將到來的並非掌控一方的封疆大吏,而是尋常訪客:
    “江組長,既然省裏幾位主要領導都到了,我們自然應當一同去見見。”
    兩人不再多言,一同轉身,步履沉穩地走向一號會客室。
    會客室內,省委書記汪明居中而坐,左側是省長韓磊,右側是省紀書記李淳。
    三人麵色肅然,空氣中彌漫著凝重而正式的氛圍。
    見到江山河和梁瑜進來,,汪明率先起身,動作幹脆利落,沒有多餘的客套寒暄。
    他直接上前兩步,目光精準地鎖定梁瑜,主動伸出雙手,聲音低沉而充滿關切:
    “江組長!這位想必就是梁瑜同誌吧?我是椽省省委書記汪明!”
    他雙手有力地握住梁瑜的手,目光灼灼:“驚聞你在府城遭遇不法分子的嚴重威脅。
    我代表椽省省委、省政府,向你表示最誠摯的歉意!讓你受驚了!”
    梁瑜麵對汪明伸出的手和擲地有聲的開場白,臉上露出恰到好處的,帶著一絲疲憊但更多是信任與感激的笑容。
    他也快步上前,伸出雙手,與汪明有力一握:“汪書記您好,我就是梁瑜,感謝省委的高度重視與關心。”
    汪明麵色慚愧地,帶著深重自責感地拍了拍梁瑜的手背:
    “梁瑜同誌,椽省發生這樣的情況,我們省委第一個逃不了責任,我們也已經進行了最深刻的自我深刻的檢討。
    他話鋒一轉,氣勢陡然拔高,如同宣誓:
    “也請你務必放心!椽省,永遠在黨的領導下沿著正確的道路堅定前行!
    無論涉及到誰,無論背景多深,省委都將以雷霆萬鈞之勢,堅決打擊,除惡務盡,絕不姑息!”
    他稍作停頓,目光掃過江山河,最終落回梁瑜身上,繼續宣布:
    “省治安廳警衛局已全麵接管駐地外圍安保工作!同時。
    省委也已決定抽調最精幹力量,成立由省廳廳長易芸同誌親自掛帥的專案組!
    徹查此案!務必在最短時間內,揪出幕後元凶,斬斷所有黑手!
    還調研組一個明明白白的公道!還椽省一片真正的朗朗乾坤!”
    汪明的表態,氣勢磅礴,立場鮮明,態度堅決,將椽省最高層的政治姿態與破釜沉舟的決心展現得淋漓盡致。
    他身後的韓磊省長、李淳紀委書記,也同時挺直腰板,目光堅定,無聲地彰顯著班子的團結與意誌。
    江山河在一旁聽著,心中凜然,汪明這一手,可謂是爐火純青啊。
    在接到那份措辭嚴厲的通報後,他不僅沒有試圖遮掩或辯解,反而以最高姿態、最快速度,親臨現場。
    將“保護黨的幹部”、“打擊黑惡”的大旗牢牢抓在了自己手裏。
    這既是對中央的交代,也是在向調研組,表明椽省班子的立場和掌控力!
    同時,也無形中給調研組的後續定調劃下了一道省裏認可的框架。
    打擊鋒芒直指“不法分子”和“保護傘”,但範圍顯然被限定在了汪明認為可控的層麵。
    如果在沒接到吳書記的電話前,江山河一定會親自出麵把這給老狐狸架回去,爭取把這譚水攪得更渾,以期深挖。
    可如今......江山河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身邊那位依舊平靜如水的年輕人。
    而梁瑜,麵對汪明這擲地有聲、近乎宣誓般的鄭重承諾。
    隻是微微頷首,臉上保持著那份得體的、帶著感激的微笑,聲音依舊溫和:
    “汪書記言重了,感謝省委、省政府和各位領導的高度重視與迅速、有力的反應。”
    他頓了頓,目光清澈地看向汪明,“有您這樣堅定的決心和強有力的部署,我相信,府城的天,一定會更加明亮、更加清朗。”
    他的話語溫和、得體,將汪明營造的那股磅礴氣勢,輕輕接住。
    並巧妙地轉化為一種對省裏工作的高度肯定與期許。
    既沒有表現出絲毫個人委屈,也沒有提出任何超出框架的額外要求。
    仿佛完全認同並接受了汪明所設定的“劇本”和行動方向。
    江山河對此並不意外,這位梁瑜同誌,從一開始就將自己定位為一個置身事外的觀察者。
    他如今的回應,也一如既往地保持著那份“超然”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