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椽省會更好

字數:4440   加入書籤

A+A-


    就在孫姿努力安撫著家屬情緒的時候,他的視線自然望向了台階上正走下來的省委一行人。
    隻一眼,他就在那群氣場強大、神情肅穆的領導中,精準地捕捉到了那個有過一麵之緣的身影——梁瑜。
    那個他當時隻以為是普通群眾,事後才驚覺其身份背景深不可測的“看客”!
    孫姿的眼神瞬間變得極其複雜,他當時出手,完全是出於治安員的本能和一絲尚未熄滅的正義感。
    根本沒想過能扳倒王魚這棵大樹,更做好了被打擊報複、黯然退場的準備。
    可就是眼前這個看似溫和無害的年輕人,僅僅是給了他一個電話,在省裏大佬麵前露了個麵,說了幾句話。
    整個椽省的政治生態似乎就被一隻無形的大手強行扭轉了方向!
    省委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和力度雷霆出擊,將他眼中那座幾乎不可撼動的大山——王魚——連根拔起,送上了斷頭台。
    他孫姿,一個小小的分局副局長,竟然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了這場驚心動魄的高層博弈中一個關鍵的支點?
    甚至因此獲得了“英雄”的殊榮?這巨大的反差讓他感到一陣眩暈,如同踩在雲端,腳下是萬丈深淵。
    他的目光不自覺的望過身邊的一眾受害者家屬,又牢牢的望回梁瑜的身上。
    那逍遙法外、作威作福數十年的王魚,竟然……就這麽輕而易舉的栽在了這個年輕顧問的手裏。
    這個認知,讓孫姿心底泛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寒意,以及一種更深沉的敬畏。
    台階上,梁瑜似乎也感受到了這道灼熱而複雜的目光。
    他的腳步微微一頓,視線平靜地穿過人群,與孫姿的目光在空中短暫交匯。
    沒有言語,沒有表情的明顯變化, 梁瑜隻是極其輕微地地對著孫姿的方向,點了一下頭。
    這個動作仿佛蘊含著千言萬語,又仿佛隻是對一個“熟人”的尋常致意。
    孫姿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板,幾乎要抬手敬禮。
    但最終隻是對著梁瑜的方向,用力地點了點頭,用感激的目光無聲致謝。
    就在這時,陪同梁瑜的李淳也注意到了孫姿那邊的情況。
    他臉上立刻堆起恰到好處的笑容,對梁瑜說道:“梁顧問,你看,孫姿同誌現在可是民心所向啊!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省委也看到了他的擔當和作為,我們正準備大力宣傳孫姿同誌的先進事跡。
    樹為全省政法係統的標杆,號召廣大幹警向他學習!這樣的好同誌,必須重點宣傳。”
    他的聲音不大不小,剛好能讓周圍的省委代表們聽到。
    梁瑜聞言,收回目光,臉上也浮現出笑容道:“李書記說得對,在關鍵時候保護群眾利益,維護法律尊嚴,是我們每一位人民幹部,應該做到的第一要務。
    省委的表彰和重用,是對正氣最好的弘揚,也必將鼓舞更多同誌勇於鬥爭。”
    他的話語滴水不漏,完全契合省委當前的宣傳口徑。
    一行人不再停留,在便衣警衛的護衛下,走下台階,坐進了等候的專車。
    車隊緩緩駛離法院。大門外道路兩旁,早已是人山人海。
    這起震動全省的公開宣判,顯然還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弦。
    當王魚死刑的宣判結果傳出時,聚集的群眾臉上無不洋溢著激動和喜悅的笑容。
    壓抑了太久的憤懣和對正義的渴望,在這一刻得到了宣泄的出口。
    “劈裏啪啦!趴趴趴!”
    就在車隊剛剛駛出法院大門,匯入主幹道時,一陣突兀而響亮的鞭炮聲驟然響起。
    聲音震耳欲聾,青煙彌漫!顯然是有人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當場點燃了準備好的鞭炮慶祝!
    雖然執勤的治安員反應迅速,立刻衝上前去厲聲製止。
    但那幾聲炸響,卻已如同幾記響亮的耳光,穿透了車窗,無比清晰地灌入了車內每一位省委代表的耳中。
    刹那間,車廂內陷入一片死寂,李淳臉上的笑容都變得有些僵硬。
    其他幾位陪同的省裏幹部,也都下意識地避開了視線,或低頭整理衣襟,或裝作看窗外風景。
    但空氣中彌漫的尷尬和某種難以言喻的羞臊感,幾乎令人窒息。
    那一聲聲鞭炮,哪裏是在慶祝?分明是無數無形的巴掌,狠狠地抽在他們這些主持正義的領導臉上。
    它尖銳地諷刺著:若非民怨沸騰至此,若非積弊深重難返。
    一個罪犯的伏法,何至於讓百姓激動到要當場放炮?
    這一巴掌,自然打不到梁瑜的臉上。他甚至還饒有興致地微微側頭,透過深色的車窗玻璃。
    平靜地看著外麵那短暫的混亂和彌漫的青煙,看著群眾臉上那因王魚伏法而由衷欣喜的表情。
    待車輛駛離混亂區域,駛入相對通暢的道路,車內的壓抑氣氛依舊沒有完全消散。
    梁瑜這才緩緩收回目光,轉向身旁的李淳,語氣平和道:“李書記,看來我們這一次,確實是替椽省百姓除去了一個心腹大患啊。”
    他頓了頓,目光直視著李淳眼睛,“剛剛群眾的行為固然不可取,違反了治安條例,該批評教育還是要批評教育。
    但歸根到底,這還是群眾心意的一種最樸素、最直接的體現,我的個人意見是,它很值得我們深思。”
    梁瑜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無形的壓力:
    “當下,我們的第一目標,此刻恐怕不該是去責怪群眾‘不懂治安條例,而是要好好想想。
    如何讓群眾相信,這樣的‘鞭炮慶祝’,以後再也不需要了?
    我想,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向椽省人民交出的答卷。”
    這番話,像一盆冰水,兜頭澆在李淳等人心頭。
    梁瑜的話語沒有一句去指責省裏的工作不力,卻用最平和的語言,點出了最尖銳的問題。
    群眾放鞭炮的深層原因,不恰恰是對省裏過往治理能力的否定和對未來能否徹底根治腐敗的疑慮。
    對於這位背景深厚的特別顧問,提出的思考意見,其威力。
    甚至比最嚴厲的批評都更讓李淳等人如芒在背,如坐針氈。
    這番思考意見要是傳上了京城哪一位領導的辦公桌……。
    李淳隻覺得後背瞬間滲出了一層細密的冷汗,他迅速調整呼吸,對梁瑜的反思議題肯定道:“梁顧問說的是,說的是啊!您這番話,真是振聾發聵,發人深省!”
    他連連點頭,語氣帶著一種刻意的沉重和痛定思痛的覺悟:
    “群眾的情緒,確實是我們工作的一麵鏡子,照出了我們過去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
    省裏一定會深刻反思,深化整治,絕不讓群眾再為打掉一個腐敗分子而放鞭炮!”
    他的表態鏗鏘有力,像是在對梁瑜承諾,也像是在給自己和同僚打氣。
    車廂內其他幾位省裏幹部也紛紛附和,氣氛顯得熱烈而統一。
    梁瑜靜靜聽著,臉上依舊浮現著那種溫和、得體的微笑:“今天有幸見到李書記和幾位領導同誌的這堅決的表態,使我堅信椽省的未來,一定會更好。”
    梁瑜說完便收回目光,沒有在多說什麽,他本可以不說這些話。
    但他的前世又何嚐不是其中的一個群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