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作品
字數:3457 加入書籤
孟沅翻看兒子的“作品”,心中既驚訝又欣慰。回家後,她特意將小冊子裝訂好,放在書櫃的顯眼位置。
與此同時,予安麵臨著升學的壓力。作為六年級學生,她需要為即將到來的中學考試做準備。美術特長班的考試競爭激烈,需要同時兼顧文化課和專業技能。
一個周日的下午,予安對著數學試卷發呆,眼圈微微發紅。
“怎麽了?”宋霆野注意到女兒的情緒,輕聲問道。
予安咬著嘴唇:“數學好難...我怕考不上美術班...”
宋霆野坐下來,拿起試卷看了看:“確實不簡單。但記得爸爸說過嗎?難不代表做不到。需要幫助嗎?”
父女倆一起研究了半天數學題。令人驚訝的是,予寧也湊過來,似懂非懂地聽著,偶爾還插嘴問問題。
“弟弟都能聽懂,我更應該學會。”予安被激起了好勝心,重新投入學習。
三月初,營區傳來一個好消息:宋霆野被提拔為副團長。這意味著更大的責任,但也意味著更多時間在辦公室,減少外勤任務。
“這樣就能更多時間陪家人了。”宣布這個消息的晚上,宋霆野對孟沅說,“我記得自己的承諾。”
孟沅笑著握住他的手:“我和孩子們都為你驕傲。”
晉升儀式簡單而莊重。予安和予寧都穿著最好的衣服出席,看著爸爸肩章上的變化,予寧小聲對姐姐說:“爸爸的星星又多了一顆!”
儀式結束後,新任團長找到宋霆野:“宋副團長,知道你重視家庭教育,我們正計劃組織一個‘軍營開放日’的家庭專場,由你負責如何?”
宋霆野立即想到了這對孩子們的意義:“保證完成任務!”
開放日定在四月中旬。與以往不同,這次專門為家屬設計,有許多互動環節。予寧自然成了“小顧問”,滔滔不絕地提出建議:“可以讓小朋友坐坦克!”“可以看哥哥們訓練!”
予安則提出:“可以設置一個繪畫角,讓孩子們畫下自己看到的。”
最終方案采納了孩子們的多項建議。開放日當天,場麵熱鬧非凡。孩子們興奮地體驗各種裝備,家屬們則對親人的工作環境有了更深理解。
最受歡迎的環節之一是“小軍事家”繪畫角,由予安和林小雨指導孩子們作畫。令人驚訝的是,予寧也安靜地坐在那裏,認真地畫著一架“未來飛機”。
“這是我設計的飛機,”他向圍觀的人解釋,“可以飛得更高更快,還能變成潛水艇!”
一位軍官開玩笑地問:“那你打算給它起什麽名字呢?”
予寧想了想,鄭重地回答:“叫‘和平號’,因為爺爺說軍人的使命是守護和平。”
童稚的話語讓在場的大人們肅然起敬。
五月,予安迎來了美術特長班的招生考試。考場外,全家人都來為她加油。
“姐姐一定行!”予寧比誰都緊張,小拳頭攥得緊緊的。
考試分為文化課和專業技能兩部分。當予安走出考場時,臉上帶著疲憊但自信的微笑:“我盡力了。”
等待結果的日子漫長而煎熬。為了分散注意力,予安投入到新的創作中——為爸爸的辦公室畫一幅畫。
“想要什麽樣的畫?”她問宋霆野。
宋霆野想了想:“畫一幅能代表軍人精神和家庭溫暖的作品。”
這個要求很有挑戰性,予安構思了很久。最終,她決定畫一幅夜晚軍營的景色:辦公室的燈還亮著,窗內是伏案工作的軍人身影,窗外遠處是家屬樓的點點燈火,天空中繁星閃爍,最亮的幾顆星特別標注著“爺爺”和“楊爺爺”。
當這幅畫完成時,宋霆野久久駐足畫前,眼中閃著感動的光:“這就是我每天工作的意義。”
六月初,好消息終於傳來:予安以專業考試第一名的成績被美術特長班錄取!全家慶祝了一番,予寧比姐姐還興奮,逢人便說:“我姐姐是冠軍!”
暑假來臨前,予寧也從幼兒園畢業了。畢業典禮上,他作為學生代表發言:“我長大後要開飛機,保衛祖國的藍天!謝謝老師教我知識和道理...”
孟沅在台下錄像,手微微發抖:“我們的予寧真的長大了。”
暑假裏,宋霆野兌現承諾,帶全家去海濱度假。這次他們選擇了一個寧靜的海邊小城,住在一間能看到海的民宿裏。
每天清晨,予寧就拉著爸爸去沙灘上跑步,美其名曰“飛行員體能訓練”。予安則帶著畫具,捕捉日出和海浪的美景。
一個午後,全家在海邊散步時,發現了一位老人正在沙灘上畫軍事地圖般複雜的沙畫。走近一看,竟是位退役老兵。
“這是當年登陸演習的陣型。”老人見予寧感興趣,熱情地講解起來。
讓宋霆野驚訝的是,予寧居然能聽懂大部分內容,還不時提出相關問題。
“小朋友懂得不少啊!”老人讚歎道。
予寧驕傲地回答:“我爸爸是軍人,我爺爺也是軍人!”
就這樣,一家人與老兵成了朋友,每天聽他講海洋和軍事的故事。予安的畫本上又多了一係列海洋主題的作品。
假期最後一天,老兵送給予寧一個貝殼做的飛機模型:“小朋友,記住,祖國的海空都需要守護。”
予寧鄭重接過禮物:“我會記住的!”
回家後,予寧多了一個新習慣:每天研究地圖和軍事雜誌上的圖片。雖然大多數字還不認識,但他會纏著大人問個不停。
九月,予安升入中學,開始了住宿生活。第一次離開家,她既興奮又忐忑。
“姐姐不在家,我會想她的。”送走予安後,予寧悶悶不樂地說。
宋霆野摸摸兒子的頭:“姐姐也在想我們。但這是她成長的必經之路。”
為了緩解予寧的孤單,宋霆野每周未值班時都會帶他去營區。予寧很快成了官兵們熟悉的“小尾巴”,甚至有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幫助圖書管理員整理軍事類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