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衝我來的?

字數:3621   加入書籤

A+A-


    琉球島上,白展堂站在燈塔上遠遠眺望,時不時的派出小船向遠處打探,直到三天之後,終於看到了南方過來的船隊,激動的他領著十幾條大船就迎了上去。
    看著中原戰船全副武裝的樣子,黃易微微皺眉,這跟約定的不符吧?如此做派,跟中原直接出兵有什麽區別?
    雙方一見麵,老白激動的上前問候,“恩師,看到您安然無恙,弟子終於能鬆口氣了,可嚇死我們了。您是不知道啊,整個中原都為您捏了一把汗的,若是再聯係不上您,我們就準備興兵直接滅了東北,然後橫掃倭奴。”
    滅東北?這是怎麽回事?
    “怎麽?難不成您不知情?”老白滿臉的驚訝,“特娘的,那***漢王朱高煦派人炸死了南明太子,可經過我們的調查才知道,南明太子打的是您逍遙侯的旗號,他分明就是衝著偷襲您去的。南明太子是替您擋了一炮!”
    什麽???
    在場之人無不震驚!怎麽會是這樣?
    特別是新任太子——四皇子朱尚烐,他怎麽也想不到,大哥竟然是替逍遙侯遭了難。
    連黃易本人也沒想到,南明一方竟然是打著我逍遙侯的旗號。若是這麽說,那還真有可能是衝我來的。
    旁邊的大嘴破口大罵,“娘的!他可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老白,你特娘太熊了吧?就帶這麽點兵力過來?這可是去給師父報仇的,咱們十萬中原水師是吃幹飯的?”
    老白尷尬的說道:“恩師,雖然朝廷一致同意出兵報仇,但沒有您的點頭,誰也不敢擅離職守。”
    “弟子這十幾條是補給戰船,拉的是裝備和糧草,還有三千私兵,專司護衛您來的。”
    黃易點了點頭,朝著東北方向看了一樣,冷哼一聲:“三千精銳,足夠了!”
    老白大喜,“我就知道恩師您會同意的。請恩師放心,這三千弟兄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保證個個殺人不眨眼,絕不會有半點心慈手軟。”
    黃易擺手道:“不,護衛和斥候歸你負責。殺戮之事有大明的兵馬,哀兵必勝,先去剿滅了倭奴,拿到鐵證,然後再去找朱老四要個交代。”
    啊?不是吧?我堂堂大將軍,隻負責護衛和斥候?老白暗暗叫苦。
    旁邊的大嘴小聲說道:“恩師,老白做了護衛,我做什麽?”
    咦?
    老白眼前一亮,“對呀,還是讓大嘴做護衛吧,我領兵殺敵!”
    黃易瞪了一眼,“先去收殮太子屍身,由大嘴護送回去。”
    哦哦,這樣啊……
    十天之後,船隊終於在倭國靠岸,見到了固守待援的三萬潰兵。
    四皇子朱尚烐趴在犧牲的大哥朱尚柄身上痛哭流涕,老白不禁心有戚戚,上次出使南明,還曾跟這位太子殿下把酒言歡,一轉眼再見竟然天人兩隔,人生無常啊!
    收殮好太子遺體,還有那些陣亡戰士的遺體,足足裝了數十條大船。
    黃易領著新任太子朱尚烐,指著那些遠去的大船進行了一次誓師大會,不滅倭奴,誓不回還。
    ……
    收到消息的燕王朱棣擔憂不已,他知道黃易不是善茬,說句睚眥必報也不為過,老二的那些小伎倆,想瞞過黃易的眼睛,根本沒戲,人家早晚會來找後賬。
    焦頭爛額的朱棣無奈,隻能來找軍師姚廣孝。
    可惜老和尚已然遲暮,最近幾個月一直稱病在家,朱棣再見的時候,對方連床都下不來了。
    聽完朱棣的講述,老和尚長歎一聲,“陛下,事已至此,怕是老衲也無力回天了。”
    “漢王殿下不知天高地厚,因一己私恨,妄圖以國事報之。他以為除掉了逍遙侯,大明才有希望重新入主中原?”
    “嗬嗬,殊不知恰恰是因為逍遙侯活著,所以南北大明才有了存在的依仗。一旦將來逍遙侯不在了,中原朝廷後人若是壓抑不住擴張的野心,南北大明隨時都是人家嘴巴的肥肉。”
    聽完老和尚的話,朱棣沒有反駁,此事他也曾思考過。
    當年黃易答應給條生路,甚至幫助南北大明各得富貴,這一點曆朝曆代誰人能及?誰人能有他這般胸懷?連敵人都容得下。
    可惜啊,老二那個魂淡,死性不改,非要跟人家記仇作甚?
    隻見老和尚接著說道:“陛下,聽聞中原繼任宰相是蓉兒公主,至少接下來的十年間,中原不會對南北大明用兵。再往後就不好說了。”
    “但此次倭國之事……若想保全大明不被報複,唯有一法——交出漢王!”
    這……
    朱棣再次沉默了,他曾經想過,但根本不可能,虎毒不食子,自己這三個兒子,哪一個都是心頭肉。
    此時此刻,他終於體會到當年老爹的為難。
    二十多年了,他一直不理解,為什麽老二作惡多端,弑父殺兄,竟然還能被老爹一再容忍?
    時至今日,兒子惹禍落在自己身上,朱棣終於理解了。
    屋內氣氛一時凝固,良久過後,朱棣緩緩搖頭,“即便是朕答應,皇後和太子也不會答應。”
    咦?
    說完這句話,他自己都愣住了,這話好熟悉!
    似乎又是當年那一幕,太子遇害,自己曾極力證明是老二朱樉做的局,可偏偏父皇和母後都不願相信。
    還有當年老二在長安差點打死黃易一事,誰都知道,把老二交出去,任由人家報仇即可平息禍端。如此可得一良才美玉,於大明可興盛五十年。
    奈何從皇帝到太子,甚至連皇後也不同意,所以才演變成反目成仇,五十年的大明國運,讓人家一個人鬧得二世而亡,禍端伊始,因果不虛。
    唉……難不成,我辛苦半生創下的東北大明,也會走上老路?因為老二這個魂淡而被滅?
    又是老二,難不成天下的老二都是魂淡嗎?
    老和尚眉頭緊鎖,似乎在下一個艱難的抉擇,片刻過後,咬牙說道:“陛下,老衲有一言埋在心裏二十年了,如今將死之人,不得不直言相告。再不說出去,恐大明越陷越深,萬劫不複。”
    朱棣愣了一下,隨即坐在了床邊,嗤笑道:“你這老殺才,共事一生了,竟然還跟朕藏著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