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人才歸國,金烏計劃!

字數:3842   加入書籤

A+A-


    “我說元初!”何敬之望著灰蒙蒙的海麵:“你說的那些洋博士,真能搞出你說的‘金烏計劃’?那可是二十五億大洋,夠買多少門重炮了。”
    張元初笑了笑,沒接茬。他心裏清楚,老何這是心疼錢呢。
    想想也是,擱誰身上,一下子砸掉小半個國庫搞啥核計劃,都得肉疼。
    可他張元初心裏明鏡似的,這年頭打仗,光靠槍炮硬拚不行,得有撒手鐧,而那些留洋回來的科學家,就是咱手裏的“核撒手鐧”。
    “老何!”張元初指了指遠處漸漸清晰的郵輪:“你瞅著吧,這些人回來,作用可大著呢,日後說不定都得把他們當祖宗供!”
    王世貞在旁邊點頭如搗蒜:“可不是嘛!咱科技部天天盼星星盼月亮,就盼著這些大拿回來。
    您不知道,之前咱科技部人才稀少,想搞些牛逼科技壓根沒門路。現在好了,有這些留洋博士,咱啥造不出來?”
    說話間,兩艘郵輪如巨鯨般破浪而來,船頭的青天白日旗在晨風中獵獵作響。
    張元初眼睛一亮,看見甲板上密密麻麻站滿了人,有穿西裝的中年人,有拎著皮箱的年輕人,還有跟著父母的孩子。
    這些可都是他費盡心思從花旗國、米字國“搶”回來的寶貝。
    張元初整了整領口,大步流星迎上去。
    扶梯剛放下,一位戴眼鏡的中年男子就拎著皮箱走下來,身邊跟著同樣氣質儒雅的女士。
    張元初一眼就認出來,這是在花旗國搞核物理研究的張文書【化名】和他妻子王承欲。
    “張教授!王教授!”張元初老遠就伸出了手:“可把你們盼回來了!我在國內天天掰著指頭數日子,就等二位回來給咱撐場子呢!”
    張文書握住張元初的手,使勁晃了晃:“張司令大名,在花旗國的華人圈裏那是如雷貫耳啊!
    我們在那邊看報紙,您帶著弟兄們把小鬼子揍得找不著北,我們這些海外遊子聽了,夜裏睡覺都踏實!”
    張元初哈哈大笑:“那都是將士們的功勞!不過說真的,您二位能回來,比給我十個師都強。咱現在搞的金烏計劃,就等著二位來牽頭呢!”
    何敬之在旁邊看得直咋舌,悄悄拉過王世貞:“老王,這些人真有這麽神?能搞出那啥核計劃?”
    王世貞壓低聲音:“何總,您可別小看了!就說張教授兩口子,在花旗國那都是拿過科研大獎的,咱國內現在缺的就是這種頂尖人才。
    您想想,連花旗國都舍不得放他們回來,最後還是咱拿了好多資源做交換,才把人給‘換’回來的。”
    說話間,碼頭上已經熱鬧起來。
    留學生們拖著行李,看著祖國的土地,眼裏泛著光。
    有個年輕小夥兒突然大喊:“回家了!終於回家了!”
    周圍人紛紛鼓掌,不少人抹起了眼淚。
    張元初看著這場景,心裏暖暖的,然後轉頭對王世貞說道:“王部長,我吩咐你的事情安排好沒有?”
    “司令,您放心!”王世貞拍著胸脯說道:“寧京城內前段時間修建起來的那一片居民樓,已經被我們買下來了,就是用來安頓這些同胞的!”
    .........
    4月7日,寧京科技部會議室。
    剛從海外歸國的科學家們帶著時差的疲憊,卻被張元初開門見山的開場白激得精神一振。
    “各位專家剛回來,按說該讓你們先歇夠了再談正事。”張元初坐在長桌首位,手指敲了敲麵前的牛皮紙袋:
    “可現在這形勢,咱們連喘氣都得算著秒數。花旗國和米字國最近在核物理上搞小動作,想鼓搗出能炸平城市的玩意兒,這事兒你們比我清楚。
    咱剛把小鬼子趕跑,總不能回頭又讓人拿新家夥指著腦門吧?”
    會議室裏響起輕微的騷動。
    這些穿著粗布長衫的科學家們交換著眼神,有人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鏡,有人下意識摸向口袋裏的筆記本。
    “我不懂太玄乎的理論,就知道一句話!咱得趕在他們前頭把那玩意兒造出來。這是我攢的一點資料,你們看看吧。”
    張元初沒繞彎子,把一疊油印資料挨個分發下去。
    這些資料上密密麻麻記著後世高中課本裏的核物理基礎,在這個連原子反應堆都沒影兒的年代,這些“粗淺”知識足夠讓科學家們的眼睛泛起興奮的光。
    “我給這計劃起了個名,叫‘金烏’。”張元初趁熱打鐵:“目標就一個:造出咱自己的核武器。
    錢不是問題,25億資金已經劃到賬戶,缺啥設備直接找後勤部長!”
    有位頭發蓬亂的物理學家突然站了起來:“司令,您這些資料從哪兒弄的?這核裂變公式……”
    “甭管哪兒來的!”張元初直接打斷了他:“您就當是老天爺托夢給我的。現在給你們一周時間倒時差,之後王世貞會帶你們去西北的秘密基地。
    那兒啥都有,就是沒老婆孩子!等項目成了,我給你們每人發個漂亮的科研助理。”
    科學家們哄笑起來,有人小聲嘀咕:“助理要會算公式的那種。”
    張元初也笑道:“隻要你們能搞出來,別說助理,給你們配個翻譯官都行。”
    會議結束時,幾個老教授已經湊在一起畫起了反應堆草圖,全然不顧時差帶來的眩暈。
    科學家的瘋狂,從看見真理微光的那一刻就停不下來。
    4月16日,舟山軍港機場,海風卷著鹹澀撲在張元初臉上。
    陳紹寬和沈鴻烈站在碼頭上,看著那架塗著青天白日徽的座機降落,兩人對視一眼,司令這次來,怕是要跟海軍“算賬”了。
    “從去年撥軍艦到現在,快一年了吧?”張元初剛下舷梯就開口,目光掃過停泊的“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
    “軍費像流水似的往這兒灌,結果就培養出仨合格艦長?陳司令,沈司令,你們該不會把好苗子藏起來喂魚了吧?”
    陳紹寬趕緊敬禮:“司令明鑒!咱哪兒敢藏著掖著?自打前朝海戰以後,咱海軍連像樣的教科書都沒有,現在培養艦長就是瞎子摸象。
    您瞧瞧那些學員,好多連魚雷發射管都沒摸過,更別說指揮萬噸巨艦了。”
    張元初放緩語氣:“我知道難處,不然也不會把家底兒都押在你們身上。今兒來不是興師問罪的!”
    他忽然指向港口外的驅逐艦:“帶你們看個寶貝,給你們三十分鍾,把艦隊拉到外海!”
    “是!”陳紹寬和沈鴻烈兩人對視一眼,立刻便下去傳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