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人丁興旺,風流人物!

字數:3946   加入書籤

A+A-


    錢家這樣的大家族,外人總以為他們的祖宅肯定在城裏最繁華的地段。
    其實不然,錢家的祖宅坐落在魔都城外的西郊,是一座十進十出的大宅院。
    一個家族能混到這份上,那可不是靠哪一代人突然踩了狗屎運發跡的,那是祖祖輩輩,一磚一瓦,一代接一代地往上壘。
    錢家祖上就是穿紅袍、戴烏紗的大官兒,攢了一百多年的家底兒、人脈和名聲,才攢出今天這份潑天的富貴和排場。
    錢家人口眾多,單說錢新之這一輩:他本人還有兩個同父異母的親弟弟,老二錢興元和老三錢興普。
    外加一個姐姐、兩個妹妹。
    當然了,按老規矩,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這姐姐妹妹們年節是回不了錢家祖宅的。
    錢興元和錢興普,也都是五十好幾的人了,各自兒女成行,掌管著錢家的產業。
    往上數,錢新之的老爹十多年前就過世了。
    他還有個二叔,名叫錢昌甫,今年七十多了。
    錢昌甫不是什麽出名人物,他爹就倆兒子,特別寵這個小兒子,結果寵過頭了,成了個十足的紈絝子弟。
    他娶了清末一位道台的女兒,但不知為何,兩人沒有一兒半女。
    【書裏關於錢昌甫的記載很少,就兩段話,隻提了他娶親,至於為啥沒孩子,隻字未提。】
    再往下,是錢新之的兒子輩。
    他有六個兒子,三個女兒。三個女兒早就出嫁多年,估摸著她們的兒女都快成親了。
    六個兒子分別是:
    老大錢德晟(41歲):錢新之原配所生,錢家的繼承人,現在是錢家對外的頭號話事人。
    錢新之隻管大事,日常事務都交給錢德晟打理。
    老二錢大光(41歲):側室所生,年紀和老大錢德晟差不了幾個月,現在幫著老大錢德晟處理家族事務。
    老三錢大明:妾室所生,在家族裏地位不算高,負責管理錢家在廣州的生意。
    老四錢德閔:原配所生的嫡次子,也就是錢詩瑤的父親,張元初未來的老丈人。能力有限,平時就幫著錢德晟管管雜事。
    老五錢大訫:三十來歲,寧京大學畢業,已經接手了不少家族生意,主要管湖北那塊兒的買賣。
    老六錢大覃【qin】:學曆最高,米字國首都大學出來的。前幾年歐陸打仗才回國,現在正開始熟悉家族事務。
    至於孫子輩,那就更多了,有些已經自立門戶出去闖蕩了。
    饒是如此,整個錢家宅子裏的人丁,依然相當興旺。
    張元初跟著父親張興忠,在錢新之的引領下走進錢家大院。
    這宅子可比張元初自己住的那處氣派多了,也熱鬧得多。
    說起來,老張家是張興忠這代才發跡起來的,靠他在政壇的威望成了有影響力的家族。
    但要論人口根基,張家真沒法跟錢家這種綿延百年的大家族比。
    進了大廳,隻見上首坐著位七十多歲的老者。
    錢新之趕緊引薦:“元初,這是我二叔錢昌甫。”
    “老太爺安好!小子張元初給您老拜年了!”張元初笑著拱了拱手。
    對著這麽大年紀的長輩,行個禮是應該的。
    接著,錢新之又把他兄弟、兒子、孫子輩的人一一叫來見張元初。
    對錢新之的兄弟們,張元初還保持著晚輩的禮數。
    至於錢新之的兒子和孫子輩,他就隻是微笑著點頭致意了。
    雖說今天是除夕,他也是以私人身份來參加錢家的家宴,但誰敢真把他當普通客人看?
    就算他給錢新之的兄弟們行禮,那幾個老家夥心裏也發虛,不敢坦然受著。
    張元初也不想讓他們為難,點到即止。
    那些孫子輩的小年輕們,看張元初的眼神裏則帶著點怯意。
    他們早知道錢詩瑤找了這麽個厲害的未婚夫,今天算是見著真人了。
    錢新之大概也明白自家人有點放不開,沒讓他們多待,隻叫上兩個弟弟錢興元、錢興普,一起陪著張元初父子說話。
    五個人聊了些家常閑話,刻意避開了政治話題。
    這幾個老家夥都是政壇老手,心裏門兒,現在的天朝跟五年前早就是兩碼事了,錢家也早就不摻和政壇的事了。
    話題更多是圍著生意轉:紡織業行情怎麽樣,餐飲業好不好做……聊得倒也算熱絡。
    剛開始錢興元和錢興普還有些拘謹,後來看張元初父子倆一點架子都沒有,話匣子也就打開了。
    唯一讓張元初有點哭笑不得的是,聊著聊著,這四個老家夥就把話題拐到當年的風月場上去了。
    張元初這才知道,原來這幾位年輕時,個個都是歡場常客,是那些老鴇子眼裏響當當的大客戶。
    張元初聽著這些崢嶸歲月,隻能端著茶杯默默喝水。
    偶爾扯扯嘴角應和一下,心裏卻直嘀咕:敢情這幾位年輕時,都是城裏響當當的風流人物啊!
    聊了一陣,錢新之看張元初不怎麽接這茬兒,覺得該說說正事了。
    他搓著手,笑嗬嗬地問:“元初啊,你看你和詩瑤這親事,打算啥時候辦呐?說起來,你們倆年紀都不小嘍。”
    按理說,這種事兒該他和張興忠兩個當爹的商量著定。
    但張元初不是一般人啊,你說成親就成親?在他這兒行不通。
    人家身居高位,每天忙得腳不沾地,時間安排上,他們根本插不上手。
    張元初當然明白錢新之的意思,錢詩瑤一晃都22歲了,過了年就二十三。
    要擱他上輩子那會兒,23歲?急什麽!大好年華呢!可眼下這年頭,23歲還沒嫁人的姑娘,都被人叫老姑娘了。
    尋常人家,姑娘十六七歲,頂多二十出頭就該嫁了。
    想想自己,也確實該成家了,都28了。
    他略一沉吟,心裏飛快地盤算了一下日程:“就過年後吧!等過完元宵節,開春之前,把婚禮辦了。”
    時間雖然有點緊,但這段時間反而是他相對能抽出身的時候。
    一旦開春,事情就堆成山了。
    尤其是北方大軍一動,遠東、高麗那邊肯定要打起來。
    上百萬大軍在那兒可不是擺著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