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抱大腿,萬能貿易平台!

字數:4216   加入書籤

A+A-


    柯梃身體微微前傾,眼神銳利起來:“你看得很清楚,亞洲戰場已經打完了,天朝進入了和平發展。
    但這還不是關鍵,關鍵是——實力!天朝對付一個島國,不到一年就打趴下了,這是什麽軍力?
    他們的空軍強到什麽程度?你聽說過他們丟過製空權嗎?聽說過他們被動防守嗎?
    沒有!他們從頭到尾都在進攻!”
    柯梃越說越清晰:“這次戰爭,天朝動用了多少家底?
    據我所知,陸軍前後大概也就三百萬上下,還不是全壓上去。
    最激烈的時候,同一時間也就百萬人在打。
    空軍?連一半實力都沒使出來,後備飛行員動都沒動!
    你想想,他們要是把牌全亮出來,這世界上有誰能擋得住?”
    他喝了口咖啡,對比道:“反過來看花旗國,他們參戰比天朝早。
    在歐陸戰場,拉上幾個國家一起打日耳曼,打到現在也沒占上風,誰知道這仗還要打多久!”
    .......
    其實在後麵的對倭戰爭中,張元初壓根兒就沒打算動用全部家底,更別提舉國之力去打這場大仗了。
    看看整場戰爭就明白了,遠東戰役,天朝名義上投入了二十八個集團軍。
    可真正在前線拚殺的也就十來個,剩下的都在收複失地或者駐防。
    南洋那邊打馬來半島,天朝就派了個西南集團軍,五萬多人,就把小鬼子收拾了。
    高麗半島,前期調了三個集團軍,後來又從遠東調了三個,總共才六十多萬人。
    南太平洋,就一個第三十四集團軍加三個海軍陸戰師,十萬出頭。
    到了打小鬼子本土,神奈川登陸用了海軍陸戰一師、四師和兩個摩托化集團軍。
    北九州、下關一帶,前前後後加起來也就十二個集團軍。
    天朝常備的集團軍有多少?整整四十個!
    可這場仗打完,動用的連三十五個都不到,更別說那些二線的地方守備部隊和預備役了。
    天朝現在預備役超過五百萬,真要到了危急關頭,這些兵隨時能拉起來上前線。
    可這些部隊,連一個兵都沒動!
    空軍方麵,全國八十五個空軍師,現役戰機兩萬多架。
    可真正飛上天的連一半都不到。
    至於那幾萬預備役飛行員,還有戰爭期間新訓出來的兩三萬菜鳥,更是連飛機毛都沒摸著。
    海軍倒是全用上了,不過天朝海軍還嫩,正好拿這場仗練兵,沒啥好說的。
    關鍵是陸軍和空軍這兩大頭,根本沒用全力,空軍連一半力氣都沒使出來。
    就這樣,小鬼子連一年都沒撐住就跪了。
    這情況,難怪柯梃要琢磨天朝如今的軍事實力,到底強到了什麽地步?
    誰能想到,幾年前還被全世界看不起、讓小鬼子按著打的國家,短短幾年就脫胎換骨,成了世界級的軍事強權。
    再加上天朝搗鼓出的那種秘密武器,輕輕鬆鬆就砸碎了小鬼子的抵抗意誌,這就更讓柯梃打定主意:換老大!
    反正都是當小弟,跟著強的混不好嗎?
    這就好比找工作,兩家公司要你,一家開五千,一家開一萬,你選哪家?傻子都知道怎麽選!
    跟著花旗國?那幫人精得很,肯定推他出去當炮灰,頂在天朝前麵。
    他才不幹這傻事呢,跟著天朝做做生意、搞搞貿易、賺賺錢不香嗎?
    就算跟花旗國對上了也不用愁,天朝的艦隊就在家門口杵著,安全有保障。
    要是跟著花旗國,萬一把天朝惹毛了,給他扔幾個“大爆竹”,那樂子可就大了。
    天朝弄出來的“核”,不隻是花旗國怕,柯梃也怕得要死啊!
    這鬼東西威力那麽大,挨上幾顆,除了跪地舉白旗還能幹啥?
    ...................
    與此同時,小鬼子本土,最近冒出來個叫“萬能貿易平台”的東西。
    這平台可不得了,算是商界劃時代的革新。
    在這平台上,你能找工作、招人、買各種礦產物資……啥都能幹。
    不用說,這肯定是邱世傑和鄭清泉這兩個大商人折騰出來的。
    他們合計了這麽久,終於在小鬼子本土正式掛牌了。
    為了少點麻煩、避免意外,這平台的注冊地和總部都放在了天朝本土的寧京。
    不過寧京總部就是個名頭,眼下真正重要的分部在魔都和小鬼子首都。
    但光靠他們倆,動作不可能這麽快。
    畢竟兩人都是大商人,人脈廣,而且按規定,個人持股不能超過百分之三十三。
    所以這段時間,他們又在國內拉了幾個大老板合夥,一起搞這個平台。
    結果這攤子鋪得比他們原先想的還大。
    .....
    “目前我們的分部已經開設了不少,其中福岡、名古屋等地都已經有分部存在。
    機構已經拉起來,並且也招募了很多島國百姓,對他們所擅長的技能,文化程度,年齡等都做了統計。
    國內方麵,王老板他們正在搭建,燕京、盛京這些大城市也鋪開了。
    李老板那邊,也從工商部和工業部拿到了營業執照以及采礦證書等,不過這裏倒是有一點問題。”
    “眼下咱們國內,還有西伯利亞、遠東都不讓私人開礦了。
    但工商部那邊指點我們,說不如去澳洲和南洋試試。我國現在已經和澳洲建立了平等的貿易往來關係....”
    鄭清泉坐在一把椅子上,手裏捧著一個茶盞,一邊喝著茶,一邊向邱世傑說著公司目前的一些動向。
    戰後嘛,商機遍地,發展經濟才是正題。
    他們這些大商人自然忙得腳不沾地,都想著抓緊賺錢。
    “分部和礦的事先不急!”
    邱世傑放下茶盞,精神頭十足地說道:
    “這幾個月,國內往倭國跑的商人越來越多。咱們這買賣想火起來,關鍵得吆喝出去!
    得讓他們都知道咱們這平台,還得想辦法拉他們來用。
    這塊兒,不知道弄得怎麽樣了?”
    說到賺錢,他的精神頭就來了。
    對他們這個貿易平台來說,眼下賺其他商人的錢是最快、最見效的。
    前期投入這麽大,總得有點進項撐著才行。
    雖說大家合夥湊錢辦的公司,但隻出不進,誰也扛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