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最後的機會,脫穎而出!

字數:3594   加入書籤

A+A-


    窗戶外頭酷暑難耐,屋裏卻是一片清涼。
    為啥?全靠空調!
    這好東西一經問世,張元初當然第一時間就給軍政大樓安排上了。
    如今,不論是五行大樓還是政府大樓,裏頭都涼爽得很。
    “漢斯軍看來是真不行了哦!”
    張元初看著西大陸戰場的最新情報,不由得搖頭歎息,
    “從去年年底到現在,滿打滿算也就一年光景,竟頹勢盡顯。
    庫克戰役是他們最後的機會了,可惜啊,之前的錯誤決策耗幹了他們的元氣!
    現在就算想拚命,也沒多少本錢往裏頭填了。”
    “他們是以一國之力對抗整個盟軍陣營,任何戰機都容不得閃失,錯過一個就少一個。
    可他們偏偏接二連三地錯失良機,搞成現在這樣,隻能說阿道夫的狂妄自大,最終害了自己。”
    這時,楊耿光從外麵大步走進來,接過話頭:
    “當初要是他在東線久攻不下的當口,果斷轉攻為守。
    把優勢兵力集中起來,先吃掉在麵條國半島登陸的盟軍部隊,他們很可能就拿下整個戰局了!
    隻要解決了半島上的盟軍,盟軍至少半年內再也組織不起這樣規模的兩棲登陸。
    他們就能騰出半年時間,回頭去解決北熊人。當時的北熊軍,其實已經快撐到極限了!”
    他找個位置坐下,繼續分析道:“開戰以來,他們陣亡的軍人超過千萬,國內青壯年都快打光了。
    再拖半年,北熊軍的防線必崩無疑!
    可惜啊,漢斯軍做出了最錯誤的決策。
    阿道夫以為北熊軍已是強弩之末,想著一鼓作氣拿下,結果……唉,才有了今天。
    隻能說,時也,命也!”
    “說得在理!”張元初表示讚同,“可惜,阿道夫沒抓住這最後的機會。如今,他們已經回天乏術了。
    憑一國之力硬扛世界幾大強國,說實在的,漢斯軍的表現已經足夠強悍。
    我相信,全世界找不出第二支軍隊,能在如此劣勢下做得比他們更好。”
    漢斯軍人那種深入骨髓的嚴謹,在很多時候確實能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他們的失敗,並非敗在實力不濟。
    歸根結底,是阿道夫幾次關鍵性的誤判,又聽不進前線將領的意見,一步步把自己推入了深淵。
    楊耿光看了眼日曆,說道:“今天都八月十八號了,離當初和北熊人約定的日子,隻剩二十八天了。
    他們的軍隊已經開始反攻烏蘭了,照這個趨勢看,問題應該不大。”
    “時間上是有點緊,不過……”張元初語氣一轉,帶著幾分超然,“這跟咱們關係不大了。
    就算他們沒打自己的臉,又能怎樣?
    在他們還以為能對我們形成點兒威懾的時候,殊不知,他們的種種行為,在我們眼裏就跟小孩子過家家差不多。”
    他說著,從抽屜裏拿出一本書,扔給楊耿光:“你看看這個,王亦秋那小子,到底讓他搞成了!”
    “你看這本書裏,他闡述了多種作戰模式。
    單純的步兵作戰、步空協同、步坦空協同、海陸空三位一體協同等等,都有大量詳實的闡述和他自己的獨到見解。”
    “更厲害的是後麵,”張元初點上一支煙,繼續說道,“他大膽預測了未來的戰爭形態。
    他認為,未來戰爭更多的是製海權和製空權的較量,陸軍雖然不會消失,但地位會大幅下降。
    ‘非接觸作戰’和以戰略威懾為核心的‘威懾作戰’,將成為大國博弈的主題。”
    “不得不說,這小子的眼光很毒辣,看得準!
    眼下,我們的導彈技術已經世界領先,對五百多公裏外的目標都能做到精確打擊。
    隨著技術發展,命中精度還會更高。
    張元初的語氣中帶著讚賞,王亦秋這小子,當年還是團長時就癡迷於沙盤推演。
    後來當了步兵一師師長,每次大戰前,更是要把各種可能性推演個遍。
    當時下麵各個師,不就都這風格嗎?
    王亦秋的步兵一師,因為師長和各級軍官都愛推演,得了個“參謀師”的外號。
    周成義的步兵二師,因為他本人是神槍手,全師上下都苦練槍法,被譽為“神槍師”。
    後來部隊裏好多狙擊骨幹都出自二師。
    還有吳德水的步兵六師,因為師長愛玩飛刀,整個師都興起飛刀熱,得了“飛刀師”的名頭。
    真是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
    楊耿光接過書,捧在手裏仔細翻閱,不時地點頭稱許。
    他快速瀏覽了主要章節後,才合上書,抬眼看向張元初,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
    “王亦秋這小子,別看他現在才三十多歲,可對軍事上的見解,那是真不一般!
    很多觀點一針見血,直戳要害。這麽多年打磨下來,這小子總算是脫穎而出了!”
    雖然之前的陸軍軍官培養體係裏,確實提拔了不少本身文化程度不高、但後來去陸軍大學進修過的校級軍官。
    甚至是一些準將、少將。
    但說實話,最受他們這些上層看重和信賴的,終究還是帝國軍校出身的軍官。
    這倒不是高層有什麽偏見,而是在這個時代,帝國軍校軍官確實是通過實戰檢驗出來的、最優秀的一群人。
    看看現在陸軍的一眾大佬就知道了。
    王亦秋、周成義、孫明禮,哪怕是吳德水,哪一個不是帝國軍校畢業?而且還都進陸大深造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