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臨危受命,美女勇挑誘凶重擔

字數:3185   加入書籤

A+A-


    暮色漫過窗欞時,宋瑞安的鋼筆尖在筆記本上戳出個洞。
    他抬頭時,王婍正對著玄關鏡反複調整耳後的茉莉香脂,指尖在鏡麵上壓出淡白的印子——可那股子清苦的茉莉味裹在她身上,總像新換的校服,帶著說不出的生澀。
    "小婍,再背段《牡丹亭》。"劉誌強忽然開口。
    他坐在藤編搖椅裏,手指無意識摩挲著書脊上的牡丹花瓣標本。
    王婍的喉結動了動。
    她垂眼盯著手機屏保上的杜麗娘畫像,聲線發顫:"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停。"劉誌強摘下眼鏡,用衣角擦拭鏡片的動作頓了頓,"王三立上周在審訊室背這段時,尾音會輕輕打個旋兒,像他母親哄他睡覺時哼的搖籃曲。
    你剛才的"年"字,咬得太利了。"
    宋瑞安的後槽牙咬得咯咯響。
    他抓起桌上的刑偵報告拍在茶幾上,紙張邊緣掃落半塊檸檬:"上周便利店監控拍到王三立跟蹤姬蓉,這周他租的地下室就發現了帶血的戲服。
    再拖兩天,指不定又要出人命!"他轉向王婍,聲音軟下來,"小婍,要不試試盤個發髻?
    姬蓉出事那天紮的是攢心髻,王三立在現場照片上盯了十分鍾......"
    王婍的手指絞著裙角,指節泛白:"我今早試了,發簪總滑下來。
    上次在抓捕現場被嫌疑人拽頭發,頭皮到現在還疼......"她忽然頓住,低頭盯著自己磨出薄繭的手腕,"隊長,我是不是真的不合適?"
    劉誌強的搖椅吱呀一聲停住。
    他望著王婍發頂翹起的碎發,那縷頭發在暖光裏泛著栗色,像極了停屍房監控裏姬蓉掙紮時散開的發梢——王三立挑的目標,都有這樣一縷倔強的碎發。
    "施女士。"他突然轉頭看向沙發上的施麗婭,"你上周說,在圖書館遇到姬蓉時,她正抄《牡丹亭》的唱詞?"
    施麗婭正端著劉誌強泡的陳皮茶,聞言手指一抖,茶水濺在袖口。
    她想起姬蓉出事前三天,兩人在古籍區並肩抄書,姑娘的鋼筆尖總在"似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那句上停頓,墨跡洇開像朵皺巴巴的牡丹。
    "王三立的作案模式,是尋找"另一個母親"。"劉誌強的指尖叩了叩茶幾上的心理學著作,"他母親生前愛唱《牡丹亭》,總在耳後點茉莉香脂,去世時攥著半本戲書。
    姬蓉符合所有特征——碎發、茉莉香、會背戲文。"他轉向施麗婭,"你那天在警局做筆錄時,我注意到你抄的《牡丹亭》,連句讀都和姬蓉的筆記一模一樣。"
    施麗婭的呼吸突然急促起來。
    她想起姬蓉出事那晚給自己發的消息:"施姐,今晚去教堂還願,你送我的茉莉香脂我點了。"手機屏幕的冷光映著她發梢的碎發,像極了此刻落在自己肩頭的暮色。
    "劉醫生的意思是......"宋瑞安的眼睛亮起來。
    "誘餌需要的不是刑警的警覺,是"母親"的溫度。"劉誌強推了推眼鏡,"施女士和姬蓉身高相近,說話時會不自覺摸後頸——和王三立母親的習慣一模一樣。"
    施麗婭的茶杯"當啷"落在茶幾上。
    她望著窗外漸沉的夕陽,想起姬蓉葬禮上,老人捧著女兒的遺照哭到窒息:"蓉蓉說要去見個懂戲的人......"她深吸一口氣,喉間像塞了團浸了水的棉花:"我去。"
    宋瑞安猛地站起來,藤椅在地板上劃出刺耳的聲響。
    他伸手要握施麗婭的手,又在半空頓住,搓了搓掌心的汗:"施女士,我們會安排三組便衣在教堂裏外蹲守,王婍帶定位儀,許隊帶拆彈組在三百米外待命......"
    "安全設備呢?"李寶突然開口。
    他一直靠在玄關處,魚符在口袋裏燙得掌心發紅。
    王婍從警包取出個銀色手環,表麵刻著細小的紋路:"這是改裝的定位儀,內置緊急呼救器,按三次內側按鈕——"
    "防水不行。"宋瑞安的聲音低下去,"為了縮小體積,防水膠圈沒來得及換。
    教堂後麵有噴泉池,王三立上次作案就是把人拖進水裏......"
    客廳裏突然靜得能聽見掛鍾的滴答聲。
    施麗婭低頭盯著手環,金屬貼著手腕涼得刺骨。
    她想起姬蓉出事時,監控裏的噴泉池泛著冷光,姑娘的戲服下擺浸在水裏,像朵被揉碎的牡丹。
    "我知道了。"她抬起頭,眼尾微微發紅,"總比姬蓉當時孤立無援好。"
    夜色徹底漫進來時,眾人陸續告辭。
    施麗婭裹緊外套站在樓道裏,趙婉兒攥著她的手不肯放:"姐,我陪你去買明天要穿的月白衫子吧?"
    李寶摸了摸口袋裏發燙的魚符,抬頭看了眼天空——烏雲正從東邊湧來,像團團壓著的棉絮。
    他鬼使神差開口:"我也去。
    老街那家裁縫鋪還開著,順路。"
    三人沿著青石板路往前走時,風裏飄來若有若無的茉莉香。
    轉過第三個街角,趙婉兒突然拽了拽李寶的衣袖:"哥,你看那座破廟。"
    暮色裏,朱紅廟門半掩著,門楣上的"觀音閣"三個字褪得隻剩些淡紅的影子。
    門縫裏漏出點光,像是有人點了支蠟燭,在風裏忽明忽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