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889章 草原發展的根基

字數:3223   加入書籤

A+A-


    “我明白,愛根。可是,千頭萬緒,我真的不知道應該怎麽去做啊。”
    蘇蘇歎了口氣,麵帶憂愁地道。
    “不用擔心,玉龍學院那邊已經派過來五百名基層行政官員與三百各類工匠,足以保證你這邊統治的基本運轉。
    你必須要記住幾件事情,第一,要努力學習,學習各種文化知識,唯有讀書才能讓你頭腦更清晰、視野更開闊。”
    李辰說道。
    “辰帥,您請慢些說,我記下來。”
    托倫在旁邊趕緊拿起了鉛筆和一個小本子,開始往下記。
    蘇蘇也同樣如此。
    “第二,要興辦學校,將學校辦到各個部落中去,要將所有的孩子都集中起來,包括大人也是,都要進行學習,唯有全民學習能力上去,都能識字讀書,未來才更有希望。”
    “第三,要編寫課本教材,結合草原曆史文化,要突出消彌仇恨、民族融合。最重要的要義就是,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體、平等團結、共同繁榮、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休戚相關、同為整體。
    要讓所有人都明白以前的仇恨是那些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而刻意挑起來的民族糾紛,從現在開始,彼此間的仇恨就不存在了,也不會再流血了,再不會有戰爭,有的隻是團結一致、繁榮發展。”
    “第四,要大興農業和工業,一方麵要合理開墾可耕種土地,種植糧食,另外一方麵還要瞄準草原特色,搞肉類、皮毛的深加工,銷往大衍,商貿互通,用來賺錢。”
    “第五,要讓所有人都記得,草原是大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樣,我們不再是敵人,隻是一個國家不同的民族而已,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共同維護好、保衛好我們的家園,專心致誌過好自己的日子。”
    “第六,夫子、教師,永遠都是這個社會中最受尊崇的群體,他們教書更喻人,要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道的良好風俗,要讓所有人都尊敬他們……”
    李辰滔滔不絕地說了下去,蘇蘇和托倫記得滿頭大汗。有些東西,他們隻能暫時記下,一時間還真的是無法完全理解消化。
    不過,李辰也並不強求,隻要他們能將這些記下來,知道這些東西就行,到時候,自有玉龍河學院來的夫子們為他們貫徹這一理念。
    什麽才是民族融合?什麽才是文化根植?說白了,就是教育。一切依托教育,在教書育人中春風化雨,這樣才能起到教化一個民族的作用。
    想當初,他在貊族就是這麽幹的,那現在,在這裏,也同樣適用。
    隻不過就是地盤大小的事情罷了。
    當然,草原上的情況要比貊族複雜得多,畢竟,這邊可是涉及到了鄂金內部的融合以及與北莽玉寒王廷所轄部落的融合,但無論如何,路雖遠、行則必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隻要堅持做下去,就一定會有結果。
    “同時,在你們這邊,我也同樣會建立一個研發基地,專門研究新式武器,以裝備全軍,所以,現在所有的工匠都必須集中起來,你們一邊發展生產,同時還要一邊整軍備戰,隨時預防北莽王廷打過來。
    走的時候,我在這邊會給你們留下一支部隊,一萬人左右,足以能保證你們的安全。”
    李辰說道。
    之前在查幹城屠城的時候,他就特意讓杜遷將那些工匠都區分開來,大概有三千人左右各類的工匠,畢竟,就算是初級人才,那也是人才,現在正好用來建立這個研發基地,同時生產各類武器。
    不過,火炮與爆炸彈,李辰暫時沒有在這方生產的打算。
    畢竟,這種武器現在能不擴散就不擴散,始終保持武器方麵的代際碾壓,才是最重要的。遠程投石機和弩炮包括重弩這種純機械能武器,倒是可以規模化量產。
    旁邊不僅僅是蘇蘇和托倫在記,那些蘇蘇特意從族中挑選出來的優秀年輕男女們,也同樣瞪大了眼睛,盡管大部分都不識字,無法記錄,可他們無不是默默地記在心裏,眼中直放光。
    當然,更多的是從玉龍河帶來的一群行政文職官吏們,也在拚命地記錄著,力爭全都揉碎了融合在腦海裏——每一次親耳聽到辰帥講話,都給他們以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每一次都給他們打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如果可以,他們真是巴不得天天跟在辰帥身邊聽記學習。
    接下來的幾天裏,李辰將那些北莽的大部落包括鄂金部落重要的首腦們召集在一起,每天開會,與他們一起研究未來草原發展的辦法,提出各種合理化建議,讓所有人都看到他的真誠,看到他隻是想為了草原人活得更好的樸素想法,同時他提出的諸多理念與發展草原的各種辦法更是讓草原人心馳神往,如果真的這樣發展下去,那幾年之後的草原必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最後,李辰尤其表達了他的真誠,將那些繳獲的輜重糧草的半數,給各個部落發了下去,以解決他們的糧食問題,別的不說,就這一招,直接讓那些部落感激涕零,同時,李辰還直接廢除了奴隸製,將更廣大的草原奴隸解放出來,這一招更是深得民心。
    要知道,草原上被壓榨的奴隸們,才是最廣大的底層大眾,李辰隻是簡單的這一招,直接便奠定了蘇蘇統治的基礎,讓無數剛剛解釋的奴隸無比地擁戴她。
    非但如此,李辰還從那些奴隸當中選了最優秀的那些年輕人,將他們集中起來,進行短期速成學習,主要就是學習玉龍河的理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必須要深植他們心中,成為他們心中永遠不滅的火焰。
    然後再將他們散出去,那時候,可就是天寬地遠了。
    至於各地的訴苦大會,更是開展得如火如荼,那是玉龍河人收攏廣大人心的拿手好戲,自不必再提。
    一時間,草原上昨夜流過的血還未幹,今日的仇恨便已經在人們心中逐漸淡去,整個草原雖然還在整合之中,卻在一夜之間便煥發出了欣欣向榮的景像來。
    最後,李辰將田玉慶帶著一萬戰士留了下來,以保證草原上的絕對安全,防止任何突發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