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6章 秦家四小初登場
字數:3767 加入書籤
八三年七月十五日。
半島酒店門前,掛著六號車牌的寶馬初代七係緩緩停了下來。
副駕駛車門被推開,謝佩芝下車走到後排,為秦浪打開了車門。
秦浪今天特意穿了一身黑色中式短掛,他下車以後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
與此同時,另外一輛車也停在了不遠處。
來福、咕咕仔、何曉和小武四人分別從車上下來,他們走到秦浪身邊,表情都有些拘謹。
婁小娥由於大部分時間都在老家忙著開拓市場,所以何曉現在除了偶爾回家看看外婆外,其他時間都跟在咕咕仔身後,形影不離。
咕咕仔這個大佬教了他很多以前聽說都沒聽說過的“知識”。
秦浪抬手拍了拍大小孩來福的肩膀,然後又摸了摸其他三人的腦袋。
他這個簡單的動作,讓來福四人都放鬆了很多。
也不怪來福他們緊張,這種港島豪門宴會他們從來沒參加過,難免有些放不開。
秦浪帶著他們一同走進了半島酒店。
半島酒店的內部裝修很豪華,水晶吊燈、地麵也鋪著厚厚的地毯,裝修風格偏向於歐式貴族風。
秦浪之所以帶他們來參加包船王小兒子的百日宴,主要是想讓他們多出來見見世麵,認識一些人。
今天這樣的港島頂級社交場合,對於他們來說就很合適,一次就能認全乎。
“老六!”
隻見霍先生帶著秦浪的大徒弟走了過來。
小家夥今天穿著一身合體的小西裝,他一見秦浪嘴角立馬就咧開了,馬上就湊到了他身邊喊了一聲“師父”。
“乖!”
秦浪揉了揉他的小腦袋,指著來福四人給他介紹道:“這是師父的弟弟們,你帶著他們在大廳裏玩吧。”
小家夥也不認生,有模有樣朝來福四人揮揮手,笑嘻嘻跟他們打招呼:“師叔們好,我是師父的徒弟小剛。”
“哈哈!”
秦浪又揉了一下他的小腦袋,這小子是個自來熟,他這聲“師叔”叫的很順口。
來福從來不跟大人玩,隻願意跟小孩子混在一起。
來福四人看著小大人一樣的小剛也都露出了笑臉。
來福蹲在小剛麵前揉了揉他的腦袋。
嗯,來福蹲下都比小剛高出一頭。
他“嘿嘿”笑道:“我叫來福,是六哥的弟弟,你既然是六哥的徒弟,那就是我侄子,以後誰敢欺負你就告訴我,我幫你打他!”
“好呀!”小家夥拍著小手笑道:“師叔,幼兒園裏的張長明老是找茬,你能不能幫我教訓他一下?”
來福摸了摸後後腦勺,他還真被這個小家夥整不會了,讓他打大人沒問題,欺負小朋友他真幹不出來。
咕咕仔多聰明啊,見大佬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馬上就開口跟小剛打招呼。
“我叫咕咕仔,你好啊小剛。”咕咕仔跟小剛握了握小手。
咕咕仔本身就是逗比的性子,還跟四歲多一點的小剛玩起了社交禮儀。
何曉和小武性子有點沉,他們隻是對小剛笑了笑,用來表達善意。
霍先生知道來福幾人的信息,所以麵帶笑意的看著來福幾人跟小剛胡鬧,沒有一點要阻止的意思。
他拉著秦浪往裏走去,邊走邊說:“讓他們在大廳玩吧,我帶你去認識一個很有意思的人。”
秦浪回頭看了跟著他進來的謝佩芝一眼,謝佩芝朝他點點頭,示意明白怎麽做。
秦浪先是跟包船王打了個招呼,這才跟著霍先生來到了半島酒店二樓雅間。
雅間內,霍先生指著一個鬼佬老頭對秦浪介紹道:“老六,這是半島酒店的大股東,嘉道理先生。”
秦浪打量了一下在港島大名鼎鼎嘉道理,笑著伸出手跟他握了一下。
“你好,嘉道理爵士,我是萬隆公司秦浪。”
嘉道理鬆開秦浪的手以後才笑著說道:“不要稱呼我爵士,朋友們都叫我老羅蘭,現在咱們是朋友了……不是嗎?”
“嗬嗬!”
秦浪笑道:“恭敬不如從命,老羅蘭,既然咱們是朋友了,你叫我老六就好,我的朋友們也都這麽稱呼我。”
秦浪對於嘉道理家族的印象還是不錯的,盡管老話兒常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教員也說過“把朋友搞的多多的”。
嘉道理這個家族在港島已經紮根了一百多年,早已將自己家族視為港島本土勢力的一份子。
如前文所述,港島的本地資本曾經對英資發起過一場反攻,而嘉道理家族便是其中的關鍵力量之一。
與匯豐沙遜家族截然不同的是,嘉道理家族將港島視為自己的基本盤所在,而沙遜家族則是把港島當作一片可以隨意收割的韭菜地。
值得一提的是,老羅蘭的父親當年為了港島電力係統不被小鬼子侵占,最終慘死在小鬼子的集中營裏。
而老羅蘭本人同樣也是個狠角色,在他父親被關進集中營後,他親手按下了炸毀了電力樞紐的起爆器。
無論他們這樣做的初衷究竟是什麽,至少可以看出嘉道理家族在立場問題上是非常鮮明的。
此外,嘉道理家族與老家的聯係也很緊密,即便是如今許多人都對其避而遠之的霍先生,他們家也毫不避諱,敢於公開與之往來。
“老六,坐下聊!”霍先生指著椅子對秦浪說道。
秦浪抻了一下褲線,挨著霍先生坐了下來。
老羅蘭看著秦浪感謝道:“老六,我今天之所以讓阿泰請你過來,就是想當麵表示一下感謝。”
秦浪聞言不解的看著老羅蘭,他跟嘉道理家族也沒什麽業務往來,這個“感謝”從何而來?
老羅蘭看著他迷惑的表情“哈哈”一笑,開口解釋道:“老六,嘉道理家族子孫艱難,我這一代還好點,有一個弟弟。”
“但我兒子米高一直都沒有孩子,這成了他的心病,一直苦尋無果。”
老羅蘭聳了聳肩:“嘉道理家族紮根港島百年,早已經習慣了港島的風俗習慣,包括對子孫的重視程度和嫡係血脈的延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