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秋狩

字數:3586   加入書籤

A+A-


    掖庭。
    一大半是匯聚到滄池的流水,其他興建的宮室殿宇,是皇帝的後宮。
    仲夏豔陽,綠樹碧水映襯著金黃的屋頂,幽靜得恍如夢境。
    董仲舒走進林中巷道時,一個宮娥走來恭敬地行禮道:“太史令,陛下在永春宮。”
    董仲舒略一點頭,永春宮,是王夫人所在,皇後雖尊,但如今得寵的是王夫人。
    至於說得寵到什麽地步,元朔六年大司馬衛青出征,其麾下將軍蘇建全軍覆沒,單身逃回,趙信甚至亡歸匈奴,此役衛青軍功不多,故不得益封,實為封無可封,隻是賞賜千金。
    而就在此時,“王夫人方幸於上,甯乘說大將軍曰:‘將軍之所以功未甚多,身食萬戶,三子皆為侯者,徙以皇後故也,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貴,願將軍奉所賜千金為王夫人親壽’,大將軍乃以五百金為壽。”
    一介婦人,身在幽宮,略微身動膀搖,就從當世大司馬那敲去了半數之功,乃至全數之功,那一日,無數沙場拚殺的將士沉默,長安萬民為之默然。
    千裏遠行,征戰匈奴,如笑話爾。
    然後,“天子聞之,問大將軍,大將軍以實言,上乃拜甯乘為東海都尉。”
    大司馬的五百金,便宜了王夫人,便宜了甯乘,偏偏地,與衛氏外戚無關。
    在大漢,尊寵妃子的一個重要方麵就是重用其家人,如“天子召兄長君、弟青為侍中”,皇後的兄長衛長君本為庸碌之人,隻是奴婢所生的幾個孩子中的老大,因為妹妹、弟弟的緣由,就一而再躍成為地位顯赫的外戚。
    但是似乎王夫人家沒有得力的兄弟子侄,哪怕陛下有心扶持,也召了王夫人兄、弟入宮為侍中,卻始終沒有像衛青、霍去病那般耀眼的存在。
    在竇太皇太後、王太後死後,劉徹在行止起居上頗為豁達,後宮從來不要護衛甲士,而隻要宮娥,也沒有大臣不許進入後宮的迂腐規矩,內朝心腹大臣經常被召到後宮議事,連通稟都不必,便可以長驅直入。
    待內臣之寬,可見一斑。
    寬敞豪華的宮室,格調奇特,華貴侈靡,具有一種神秘的誘惑力,最顯眼的是一麵巨大的銅鏡,就立在臥榻的對麵,臥榻那裏的一切活動都在鏡中呈現出來。
    臥榻的左方是一根“擎天”的挺拔閃亮銅柱,顯赫而孤立,有方是一根“深邃”的高高的卷邊銅花盤,使人一望即生非分之想。
    四周各色紗帳長垂曳地,風吹紗動,撲朔迷離,使人飄忽神醉,透過朦朧的紗帳,正好可以看到寸縷半著的王夫人偎在陛下的……驟然之間,董仲舒羞澀難當,悲憤萬分。
    轉身便走,卻被人拉住了袖袍,那人哈哈笑道:“老師,一別經年,別來無恙否?”
    “見過光祿大夫侍中。”董仲舒目不斜視,深深一躬道。
    吾丘壽王一時沉默。
    當年他還年少,就以善格五召的棋藝待詔,詔使從董仲舒受《春秋》。
    多年過去,他仍稱董仲舒為老師,董仲舒卻稱他為光祿大夫侍中。
    這人世,當真能洗練人啊。
    “既受詔見,老…太史令為何不進?”吾丘壽王複雜道。
    “太史,掌天文、曆法及修撰史書,如今天下承平,祥瑞頻生,災異不見,今史便是史書,無有大事,以致身懶心怠,覲見時竟忘了通稟,當去廷尉署領罪。”董仲舒滿心膩歪,隨便找了個借口答道。
    “陛下詔見,多為喜事,太史令何故攪興?些許人生之樂而已,又能算得了什麽?”吾丘壽王勸說道。
    和那些虛度光陰的聖主賢君相比,陛下就是喜歡的東西多了些,但也不外乎狩獵、飲宴、把玩珠寶、高車駿馬、錦衣玉食、湖光山色、宮殿廣廈……美女佳人,等等,別的也沒什麽了。
    陛下這後宮,內朝心腹大臣來去自如,偶爾同時覲見時,但見陛下還在操勞,都能在這看個夠,品評兩句都可以,即使陛下聽見也隻會灑然一笑。
    這不是陛下對士人的侮辱,而是陛下對士人的信任。
    有君如此,夫複何求啊?
    董仲舒聽得頭皮發麻喉頭發幹,身上直起雞皮疙瘩,昔日門生的高談闊論、奇思妙想令他如臨針氈、如芒在背、如鯁在喉。
    須彌的時間,董仲舒就已是一身冷汗,很後悔自己到後宮裏來,渾身的生理反應讓他有種想要嘔吐的難堪和尷尬。
    所幸,董仲舒心性堅韌,臉色鐵青著,嘴角抽動著,咬緊牙關,勉強說道:“光祿大夫侍中大智,下官久居山野之國,孤陋寡聞如村夫一般,竟然有幾分不解人性,請光祿大夫侍中容下官回去慢慢品味領悟。”
    “太史令,不覲見陛……”
    “下官會去領罪。”
    董仲舒轉身大步走了,幾乎是落荒而逃,步伐、儀態全無,連自己都覺得滑稽。
    吾丘壽王立在原地,不知在想什麽。
    當風停雨歇,陛下的聲音從中傳出,“吾丘壽王啊,進來。”
    吾丘壽王大步走進,目不斜視,躬身行禮道:“陛下。”
    王夫人正蜷伏在劉徹的麵前,劉徹輕輕一拍,王夫人便識趣地退到了高大的玉石屏風後,“董仲舒呢?”
    “身有不諧,恐驚了龍體,便先退下了。”吾丘壽王答道。
    這份欲蓋彌彰的解釋,劉徹也沒有糾纏,也慶幸沒有應允莊助準董仲舒入中朝,微笑說道:“禦史大夫之位,朕本想金口予他,但不見就不見吧,讓丞相府、尚書台告訴他吧。”
    “喏。”
    “今日國中可有他事?”
    “回陛下,治栗都尉桑弘羊,大農丞東郭鹹陽、孔僅在丞相府遇威,鹽鐵專營之策恐要大改。”
    “是為何故?”
    “丞相給了幾點建議,一,鹽、鐵官……”
    劉徹聽完吾丘壽王所講,不禁深深皺眉,“政令難免辭不達意,丞相何必吹毛求疵,又能影響百姓幾分,如此這般,國庫的虧空何時才能補上?”
    吾丘壽王不語。
    鹽鐵專營進展遲緩,劉徹覺得之前想到的斂財之法還是不能舍棄,吩咐道:“傳旨下去,仲秋之日,上林秋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