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買肉
字數:4189 加入書籤
雖然前街人多,但後街也並不蕭條。
紅星公社的小學、初中,以及紅星公社的農機站、種子公司,可都在後街。
前後街的盡頭乃是一座石橋,叫做三孔橋。顧名思義,就是有三個石拱的小橋。
一條桃花溪從橋下流過,匯入清江。
宋南星輕言細語的講著,江永華老爺子仔細的聽著,心裏也漸漸的有了成算。
“謝謝小先生幫忙講解,我先去郵局寄封信,再去換點糧食,你們呢?”
宋南星指了指一旁的公社衛生院,道:“也沒啥事兒,就過來領點藥。”
如果衛生院忙不過來,搭把手也是常有的事兒。
大家心領神會,就不用贅述了。
不過,當兩方人馬在供銷社的肉攤前“狹路相逢”的時候,雖然都能理解,但雙方的耳根子都不同程度的紅了起來。
尷尬,在無聲的蔓延。
最終,還是宋向文打破了這尷尬的沉默。
“來的太晚了,也不知道買不買得上。”
江永華老爺子瞥了一眼案板上的肉,再數了數人頭,抿了抿嘴。
“肥肉是不可能的了,瘦肉也夠嗆。”
這年頭,大家肚裏最缺的就是油水,家裏炒菜吃得最多的是菜籽油。
這年頭的土地金貴,峰山大隊的鄉親們便把油菜籽灑在了大峰山腳下。
缺乏管理的情況下,油菜籽的收成自然也好不起來。勉強收集起來壓榨成菜籽油,也不過一小罐。
一家子一年到頭,就這麽點油葷,可不得省著點用。
於是,肥得流油的肥肉就成了家庭婦女眼中的香餑餑,買回去的肥肉大家總是能充分利用。
先將肥肉中的油炸出,留著以後炒菜吃多少都是個葷腥,備受家人喜愛。
炸焦黃的油渣可以直接放調料吃,也總有孩子不顧燒嘴燙牙的直接拿起來吃,油渣也可以切切伴著菜炒來吃。
對於家中孩子而言,那噴香的油渣就是最美味的東西,甚至多年後都念念不忘。
在農村還經常用一點肥肉用來擦鍋,肥肉擦過的鍋不僅炒菜香,而且能夠延長鍋的使用壽命,讓鐵鍋不至於生鏽。
就算是最有誌氣的孩子,也期望著可以每天都能夠吃到肉。
對於家庭而言,肥肉是個寶,孩子嘎嘎笑。
可惜,今天是不能如願了。
宋向文撇了撇嘴,不情不願的說道:“再看看吧!”
江永華老爺子答應了曹勇要打酒吃肉的,自然也不肯放棄,兩個人便跟著隊伍,慢慢的往前挪。
看著前麵長長的隊伍,宋向文的表情算不得太好。
大峰山雖然不缺葷腥,但大部分能打到的還是野雞和兔子。
野雞還有點油水,但兔子的脂肪含量就低了些。
如果長期隻攝入兔肉,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引起所謂的“兔子饑餓症”,也就是“蛋白質中毒”。
所以,哪怕宋大誌爺仨常常去山上打獵,一家老小還是盼著宋向文拿肉票去換回來的豬肉。
板油、花油最好,肥肉次之,瘦肉和骨頭也不嫌棄。
畢竟,骨頭不實惠,瘦肉沒油水,隻有這麽個地位。
最不受待見的,當然是豬頭、豬爪和內髒。
可內髒,卻分為兩個極端。
醫生開證明才能買的豬肝、豬腰自然是上等,不比豬油和肥肉價值低;不要票的豬心、豬肚、豬血、肺和腸子,自然是下等,比瘦肉還不招人待見。
想想一家子期待的眼神,和肉攤上越來越少的肉,宋向文的表情越發難看了幾分。
宋向文和江永華排到的時候,攤子上的肉尚未賣完,雖然選擇很少,但倆人還算滿意。
在碩大的肉攤上,無數“邊角剩料”中,兩人一眼就看中了那顆碩大的豬頭。
一個人的肉票肯定是不夠的,兩個人精對視一眼,毫不猶豫把肉票匯集到了一起,異口同聲的說道:“要那顆豬頭。”
負責肉攤的張屠戶雖然不認識江永華老爺子,卻是知道宋向文這個“常客”的,接過肉票瞥了一眼,把豬頭一稱,用撕出來的一股棕葉穿過豬頭打個結,遞了過來。
“三塊五!還要點別的不?”
宋向文想了想,指了指一旁的豬肚,沉聲道:“這也給我裝起來吧!”
這個可是不要票的,張屠戶毫不猶豫的把那個豬肚扔到了稱上。
“九毛五!”
宋向文遞了五張一塊的過去,張屠戶用他那油滋滋的手撚了五張一毛和一張五分的紙幣回來。
宋向文多少是有點潔癖的。
雖然顧及著大家的臉麵,第一時間接過了肉和錢,卻全然沒有放回衣兜的打算。
扭頭就去了糖果餅幹的櫃台,把這五毛五花得一幹二淨。
江永華老爺子看在眼裏,有樣學樣,也跟著買了一些,揣在了暗兜裏藏好,這才跟著宋向文和宋南星爺倆回到了場口。
宋老三坐在牛車上,抽著老旱煙。
牛車上東西不少,但人卻是一個都沒有,怕是還有得等。
看到他們,宋老三深深的吸了一口後,手裏的煙鬥就順勢往地上一摁,熄了旱煙。
“喲!先生今兒個買的可不少,能打好幾回牙祭的。”
宋向文擺了擺手,苦笑道:“去晚了,什麽都沒有撈著,就得了這麽個玩意兒,虧死了!”
宋老三一聽這話,眼裏不由自主的帶上了幾分同情。
“三奶奶家大媳婦和張屠戶多少沾點親,你要真想買點板油、花油的,提前打個招呼唄!”
宋向文歎了一口氣,道:“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宋南星撇了撇嘴,喃喃道:“咱們為啥不能自己養豬呢?”
宋老三一聽這話,樂了。
“那幾年幹旱,人都沒得吃,那還有豬吃的。
好不容易熬了過去,十裏八村的連個豬的影子都沒有,拿什麽來養?”
宋向文眯了眯眼,笑道:“我在城裏聽了一耳朵,說是要搞什麽養豬運動。
真要搞起來,說不定咱們宋家村還真能養上豬。”
宋老三激動的一巴掌拍在大腿上,嚷嚷道:“那敢情好!自家大隊養了豬,到了年底,多多少少也能打個牙祭,一年到頭也算是有個盼頭……”
一群人扯著閑篇,時間飛逝,等那些趕場的大娘大嬸們回來,加入到聊天的隊伍,那就更熱鬧了。
以至於宋向文那顆豬頭,都沒有引發什麽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