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夜奪歸化城,嶽鍾琪心服口服!
字數:4590 加入書籤
雍平七年,四月中旬,大青山西麓。
“歸化城。”
眺望著不遠處,賈琰眼中充斥著無法名狀的激動。
一座占地廣闊的城池矗立在青山如屏,黑水如帶,碧野平蕪的草原上,磚瓦皆青色,這是建於前明隆慶六年(1572年),由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勒塔汗主持興建的歸化城。
曆時一個多月,他們總算是來到了這裏,八百騎兵隻剩下不到六百人,有的埋在了狼居胥山,有的埋在了燕然山,炎黃子孫的骨灰撒在漠北,昭示著他們來過,他們征服。
“將主。”
“我們到了。”
董勇等人臉上滿是曆經風霜的滄桑,唯有一雙眼眸閃爍著精光。
“商二。”
“大同方麵有消息嗎?”
這時,賈琰看向隨行的黑雲都密諜,直接問道。
“小主人。”
商二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宣府副總兵嶽鍾琪、神武將軍馮唐所率兩萬軍兵已至歸化城南。”
“山西副總兵張廣泗領三千騎正在西套地肆意馳騁,掠奪察哈爾部牧民、牛羊。”
“山西鎮兩萬邊軍北上攔阻在蒙古韃子西撤的唯一通道上。”
“好,好啊。”
賈琰心潮澎湃的大聲叫好,一切就緒,隻待東風。
當即,他下達了數道命令:“今夜子時,全軍共擊歸化,務必重奪平安州,徹底切斷蒙古人北逃的希望。”
“是。”
一眾親衛紛紛下去安排了,五百多名騎兵下馬休憩,等待夜晚到來。
“唰!!!”
一隻信鴿從大青山西麓撲棱著翅膀,飛向了蠻漢山北麓。
正午時分,隱匿在蠻漢山中的大乾軍帳中,嶽鍾琪召集了一幹將領,開口道:“虎賁校尉來信,子時進攻。”
“咕嚕。”
馮唐等人無一例外,全都吞咽了口唾沫,等了這些天,總算是等到了這個消息,機會來了。
“傳本將令,神武將軍領五千軍兵,進攻西門,威略將軍領五千軍兵,進攻東門。”
“餘下眾校尉與本將一起進攻南門,虎賁校尉會在第一時間攻破北門。”
環視眾人,嶽鍾琪接連下令。
“諾。”
在場所有人齊齊應聲領命。
除了宣府副總兵嶽鍾琪,這裏就剩下一等神武將軍馮唐、三品威略將軍衛景瑗地位最高了,二者分別是開國一脈淅川伯府、渚北伯府的主事人,自然能讓牛猛等小輩信服。
於是,兩萬軍兵分作三部,由嶽鍾琪、馮唐、衛景瑗分領,一個個摩肩擦踵,準備迎接夜晚的廝殺。
.................
亥時六刻,夜色漸深,歸化城中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
自從蒙古人攻陷平安州,數十萬邊民淪為奴隸,往昔繁華的歸化城變得死氣沉沉,把守這裏的士卒大多是蒙古人從漢人奴隸中提拔的走狗之輩,壓根沒有什麽警惕性。
“動手。”
上百道身影從黑夜中殺出,手持刀兵,衝向了城門。
“噗嗤!”
把守城門的士卒在睡夢中被屠戮,不一會兒,城門緩緩向兩側打開,露出了街道。
“董勇,發信號。”
見狀,賈琰大手一揮。
“咻!!!”
一道尖銳的呼嘯聲打破了寂靜的黑夜,璀璨的焰火在夜空中炸開。
“弟兄們,殺!”
手握三尖兩刃刀,賈琰一馬當先,衝向了近在咫尺的歸化城。
“噠噠噠!噠噠噠!”
馬蹄聲響徹四方,數百披覆黑色布麵甲的騎兵湧入了這座塞北明珠之城,馳騁在青磚鋪就的街道上,徹底驚醒了城中沉睡的百姓和敵人。
“敵襲!”
把守城牆的士卒麵色驚恐的想要攔住他們,隻可惜,螳臂擋車,自不量力。
“嘩啦!”
賈琰手起刀落,獵獵寒芒照耀四周,剛剛出現的十幾名士卒直接被梟首,鮮血從脖頸間噴湧而成,染紅了地麵,而這隻是一個開始。
“嘩!嘩!嘩!”
緊隨其後的騎兵揮舞著腰刀,銳利的刀尖掠過一個個敵人的身體,血肉綻開,殺機四溢。
“董勇、李擎、彭禮,你們各帶五十騎,前去打開剩下的三座城門,接應友軍。”
“剩下人隨我殺向節度使府衙。”
“是。”
剛剛入城的騎兵分出了三股,朝著東西南疾馳而去。
剩下的騎兵在賈琰的統帥下,策馬奔馳在城中,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將軍,來了。”
牛猛等勳貴嫡子出身的校尉親眼目睹璀璨的焰火在天空中爆裂開來,一個個情緒激動,壓根難以壓抑。
“門開了。”
“全軍進攻。”
嶽鍾琪注視著南門打開,心急如焚的下達命令。
“是!”
一時間,上萬軍兵宛如潮水般湧入歸化城,淪陷數月的平安州再度迎來了大乾的號角。
“殺!”
“殺了這些為虎作倀的狗腿子。”
“一個不留!”
同一刻,東門、西門相繼打開,馮唐、衛景瑗各自率領五千軍兵衝進了歸化城,喊殺聲震天,那些跟隨蒙古人作威作福的家夥都遭到了清洗,血腥味彌漫開來,籠罩著這座塞北重鎮。
這場屠戮持續了一個時辰才漸漸平息,所有人都來到了原平安州節度使府衙。
“虎賁校尉。”
嶽鍾琪、馮唐、衛景瑗注視著眼前的英武少年,欽佩之意不加掩飾。
“見過世兄。”
牛猛、侯傑、柳毅、韓奇、馮紫英、陳也俊、衛若蘭齊齊抱拳行禮,哪怕他們這些人年紀都要比賈琰大,卻也不得不甘為下屬。
“董勇、李擎。”
“將主!”
兩道渾身浴血的勇悍身影站了出來。
“封鎖四門,一隻鳥都不許飛出去。”
“所有投靠蒙古人的富商大賈一律斬首示眾,抄沒全家。”
“平安州府庫派人把守,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內。”
麵容冷峻,賈琰有條不紊的下達了命令。
“是。”
左右親衛紛紛離開了大堂。
見此情形,嶽鍾琪等人並無不滿,任由賈琰發號施令,從軍職來看,這裏有不少人都要蓋過賈琰,但從軍功而言,國朝沒有人比得上賈琰。
更何況,他還是一門兩公的賈家嫡子,這裏的人大多數都出自開國一脈,誰又會說些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