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過冬物資
字數:4253 加入書籤
劉家媳婦當即應下,“有啥不敢的!”
那客人見有這好事,便也各自嚐了兩家的梨湯。
“咋樣?”劉家媳婦期盼的注視著那客人。
“味道差不多,就是不夠甜。”
劉家媳婦有點掛不住臉,“客觀我家便宜啊,您要是喜歡,我在給你便宜一文錢!”
那客人一聽,當即買了劉家攤子上的梨湯。
劉家媳婦得意的衝著曉荷花笑。
“瞧見了吧,跟我比,你能比的了嗎!要不了多久,你家就得收拾收拾從這裏滾蛋!”
曉荷花那裏受過這氣。
可轉瞬間,那客人就來薑記的攤子前買烤紅薯了。
曉荷花瞬間陰轉晴,得意道,“再便宜又有什麽用,我家這烤紅薯可是獨一份!你仿啊,你在仿啊!你來仿啊。”
嘚瑟什麽!
真是氣死她了!
“也不知道那小賤人在哪挖的紅薯!咱們怎麽就挖不到!”
薑記攤子的吃食並不複雜,平常人都能仿個七八分,但唯獨這個烤紅薯。
他們根本見都沒見過。
有這天然獨一份的優勢,薑嫻根本不怕劉家的競爭。
有荷花老娘在,薑嫻騰出功夫。
暴雪即將來臨,她需要準備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用可是一筆不菲的銀子。
尤其還不知道暴雪會持續多久。
木炭,食物,保暖用品,這些是最急缺的。
奈何她兜裏也就隻有碎銀幾兩。
賺的都供不上花的。
真愁啊。
薑嫻唉聲歎氣的進了一家繡房,準備給楊娘子買繡線。
看了一下各類產品的價格才驚訝的發現,滄州這邊的絲絹類產品還要比京城附近貴。
可能大多數也存在運輸的緣故,再加上精巧的繡工在這滄州本來就不多,故而價格高的離譜。
她又轉了一圈,發現繡坊裏邊絲絹的秀樣都很普通,甚至還是京城圈子早就淘汰下來的樣子。
她轉了一圈,隨意的問道,“掌櫃,你這裏收秀樣嗎?”
那女掌櫃驚訝的看了一眼薑嫻,眼底頗有些振奮,“小娘子會繪製圖樣?大概是什麽樣的,不同圖樣的價格,也並不相同,若是好秀樣,咱們春華閣肯定會重金收下。”
女掌櫃正愁滄州這鳥不拉屎的地界連個像樣的繡娘都沒有哪裏能有好的繪樣的人,薑嫻就水靈靈的出現了。
薑嫻沒有接女掌櫃的話茬,而是隨手指了一副柳枝驚鵲的圖樣,“這幅圖樣值多少?”
“這幅圖樣五兩銀子我收來的。這幅柳枝驚鵲圖樣已屬上等的圖樣了,所以價格略高一些。”
聽女掌櫃說完,薑嫻心底已經有譜了。
她竟意外找到了一個發財的機會。
這豈不是剛睡覺就有人給她遞枕頭!
這女掌櫃簡直就是她的及時雨。
“明日我會帶著幾幅圖樣請掌櫃過目的。”薑嫻遞過去一百文錢,拿了繡線和繪製圖樣的紙筆材料,很快又來到了鐵匠鋪子。
她拿出畫的圖樣,“這爐子和爐筒子,您可能打?”
這樣的東西在幾十年代的東北非常的常見,用於家中取暖最好不過。
鐵匠師傅瞧著那圖樣,雖然那樣子他沒見過,但是製作起來並不複雜,他點了點頭,“能打,要多少。”
薑嫻大氣,直接說到,“來四套。”
一共是二兩銀子,薑嫻交了五百文定錢。
又在集市上尋覓了一圈,市麵上沒有太多水果,紅棗、柿子、秋梨算是常見,薑嫻談好價格,各買一百斤,商家沒有現貨,預定了一些叫老板直接送貨上門。
市麵的白菜價格很便宜,才一文錢一斤,薑嫻直接預定五千斤,同樣交了定錢,叫人送到小河村。
又買了五口水缸花了二百五十文。
集市上的角落處。
“祠哥,你真這麽狠心?就因為你阿姐幾句話,你就要跟我斷絕來往了?咱們可是說好當兄弟的。”王七不滿的質問薑祠。
還不容易遇見一個好騙的又能供他吃喝,他可不想就這麽斷了。都是因為那個叫薑嫻的女人礙了他的事。
今日薑嫻沒叫薑祠來出攤,是薑祠主動默默跟上來的。
薑祠陰沉著臉,“王七,那天我救你的事是你故意安排的吧,真把我傻瓜呢?”
王七噎了一下,“怎麽會呢,祠哥。你可真誤會我了,那富家老爺把我揍成啥樣你也不是沒見到,這傷總不可能是假的吧?”
薑祠冷笑,“我打聽過了,你用這計量專門在那條街上騙取別人的同情心,我就是那條自願上鉤的魚,這事我認栽算我倒黴,但是以後我們再無瓜葛。”
薑祠說完轉身就走。
王七麵色難看,低吼道,“薑祠,你出了這片地,我們再也不是兄弟!”
薑祠腳步一頓,攥緊拳頭,快步回頭對著王七就是一拳,惡狠狠道,“我拿你當兄弟,你特麽耍我!我最討厭別人騙我!”
王七也同樣回了一拳頭,“耍你又怎麽樣,誰叫你那麽容易上當!”
收攤上牛車的時候,荷花老娘數著今天賺的銀子,嘴角樂開了花,“哎呦乖乖啊,今天竟然賺了二兩多的銀子,發財了發財了。”
梨罐頭和小吊梨湯都很受歡迎,加上烤紅薯每天的都能固定收入一兩銀子,一天收入二兩多也不算多。
最好的時候還能收入個三四兩呢。
這還是因為被劉家的搶了一半的生意。
薑嫻扭過一直背對著她的薑祠,遞到他手裏一個小瓶子,然後又裝作無事的轉過身去。
薑祠低頭一看是一瓶紅花油,他瞬間眼尾發紅的看向薑嫻。
他一直遮著臉,原來他阿姐都看到了。
“你們可算回來了!”
曉荷花一看院子裏一堆的大白菜,瞬間傻了眼,“捅了白菜窩了?”
“白菜先搬到下屋去,水缸搬到堂屋裏。”
薑嫻已經開始指揮著那些搬運的工人了。
今個薑家院子裏格外的熱鬧,有修葺房屋的工人,還有來來回回往裏邊搬東西的,那牛車是一趟趟的往小河村進,惹得大夥都來薑家看熱鬧。
東邊的屋子已經改造完成,火炕也已經搭建完成,炕沿裏邊鋪了規整的席子,灶裏燒了柴火,不大一會坑熱乎起來,連帶著整個屋子都暖呼了。
與曉荷花要好的趙家娘子本來是看熱鬧來了,可也心動起來,“有了這火炕,冬天倒也不用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