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叢林訓練

字數:5495   加入書籤

A+A-


    耽擱了一下午,訓練第二天早上開始。
    謝參謀長和趙副團長安排好了部隊的警戒,許三則全身心的投入訓練工作。
    他的第一課不是戰鬥,而是如何活下去,野人山的非戰鬥減員真的讓他看怕了。
    所以,在能有效殺傷敵人之前,必須先學會在野人山活下去,被許三列為了訓練最首要的目標。
    “打獵,不是為了加餐,是為了活命。”
    許三選出了一批手腳靈活、有獵人經驗的士兵,包括幾個優秀的土著獵人。然後以他們為種子,深入營地周邊的密林。
    他演示如何識別動物的足跡和糞便,如何設置套索、陷阱和落石,並和這些人交流切磋,互相補充不足。
    “瞄準頭部,一擊致命,減少動靜。當然,你們或許可以做到,但是在教導普通戰士們的時候,不能有這麽高的要求,能打到頸部就是非常合格的槍法。”
    許三根據足跡尋到了一頭非常難得的野鹿,遠遠看去大約有四百來斤,這對戰士們現在的身體狀況來講,是難得的滋補佳品。
    他手持一把用繳獲的三八步槍,精準地射殺了一頭百米外的野鹿,引得士兵們一陣低呼。
    作為獵人,普通的精度並不值得他們驚訝。
    許三的精準和很多獵人的都不同,他射中的地方,恰好是野鹿的腦神經,讓它死得無聲無息。
    接著許三又組織了捕魚組到河邊演示,學習如何用削尖的木棍叉魚,如何編織藤蔓漁網,如何在淺灘設置魚簍。
    現在隊伍接近兩千人,按老馬的搜尋速度,還在一直增加。而增加肉食補充營養,這兩項特別重要。尤其是水裏捕魚,許三還組織土族獵人去村寨購買能用的捕魚工具以提高效率。
    “水,看起來幹淨,可能藏著要你命的玩意兒。”許三在河邊召集種子士兵,指著渾濁的河水。
    他演示如何用布袋填充細沙、木炭和鵝卵石製作簡易過濾器,並強調:“除非情況不允許,我們絕對不能喝生水,有無數你們看不見的血吸蟲,它們進入身體後,會吞噬你們的血肉,甚至腦子,這是現在無法治療的病,隻有死路一條。但是我們能很好的解決,那就是把水燒開,這樣可以殺滅大多數毒蟲,記住了,這是鐵律!”
    他專門為營地劃定取水區,並派工兵隊在上遊巡邏,防止汙染。還讓醫療隊的軍醫老江在隊伍裏通過夜晚的空閑時間來為戰士們科普叢林裏容易得的病,如何管理個人的衛生。
    許三幹脆下令,全體男士兵,全部剃發,都成了光頭,直接消除了一個很大的衛生問題。
    這些生活上,被許三列為最重要的東西傳授完了,接下來的環節就是軍事專業方麵的了。
    體能,不管是在任何方麵,都是最重要的,它也是叢林戰的基礎。
    許三製定的體能訓練非常實用,這是他研究了目前士兵的身體狀況,還有營地的夥食製定的。
    基本保證在每個士兵的接受範圍之內,當然兵種的不同,強度是不一樣的。
    每天拂曉,全團武裝越野,沿著河灘和山林負重行軍,距離逐日增加。
    泥濘的坡地成了最好的訓練場,士兵們背著沉重的裝備,手腳並用地攀爬,滿身泥漿,氣喘如牛,但沒有人敢停下。
    許三的身影總是出現在隊伍最艱難的地段,他以身作則,背負著雙份的負重,腳步依舊穩健。
    “覺得累?覺得苦?”
    在第一次越野時,許三看著癱倒一地的士兵,冷冷地說,“鬼子追你的時候,不會因為你累就放過你。不想死在林子裏,就把這身筋骨給我練出來!”
    相對來講,體能的訓練是比較單一的,隻不過因為兵種,在負重方麵有所不同。
    緊隨其後的專業化訓練才是一項複雜的工作。
    一周後,隊伍基本適應了節奏,訓練開始走向專業化。
    許三根據個人特點和原有兵種,進行了初步劃分。
    步槍手與精確射手:他們在戰鬥時負責對付對人的較遠火力,比如鬼子的機槍手,擲彈筒手,和神槍手等。他們的主要訓練是進行步槍射擊。
    因為彈藥稀缺,實彈射擊隻能減少,大部分時間是在練習舉槍、瞄準和擊發動作。
    許三親自指導:“叢林裏,視線受阻,交戰距離短。要練就第一時間發現目標、快速瞄準、一擊斃命的本事。”
    他用木炭在樹幹上畫出大小不一的圓圈,讓士兵們在不同距離、不同姿勢下練習瞄準。
    “我給你們培養的這些步槍手和神射手,就是要憑借你們的眼力和耐心,再加上槍法,你們一定要發現鬼子的重要火力,或者重要人物,優先幹掉他們。”
    相對來講,隊伍的作戰特點還是和主官有著必然的聯係。
    比如羅玉峰的警衛連,他就非常羨慕許三的打法,然後走的也是模仿他的路子,喜歡特種作戰的模子。
    黃營長則喜歡依靠智力靈活作戰,他喜歡多兵種結合作戰。
    而趙寒星的一營,就因為他的性格,側重於近戰和突擊。
    於是,許三把他們的訓練重點放在如何在叢林環境下快速接敵、猛烈開火。
    將繳獲的部分輕機槍、手槍向他們傾斜了一些。
    “林子裏枝杈多,別想著掃射,那是浪費子彈!短點射,打胸口,追求效率!”許三向他們傳授戰鬥技巧。
    還有手榴彈的投擲,跟普通戰場的區別也很大。
    “手榴彈,是叢林裏的開路先鋒,也是保命的最後手段。”許三組織全團練習手榴彈投擲。
    因為彈藥不富裕,當然也不能真的丟,也隻是用了幾顆意思一下。士兵們訓練的時候也就是用木棍和差不多重量的石塊代替。
    他要求士兵們不僅投得遠,更重要的是投得準,因為樹幹和樹枝的阻礙,一個不慎可能彈到自己的腳下,那就玩大發了。
    而叢林投彈也是有好處的,近距離爆炸也不要緊,隻要你把身體藏在大樹後。
    所以,許三訓練的重點就是精準投入和快速躲閃。
    當然,近戰的一個絕對躲不過的環節,那就是拚刺。
    這是他的強項,而且因為叢林的原因,隨身攜帶一把開山刀,無論是開路還是搏殺都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將破鋒八刀的一些精華融入了砍刀的使用,再結合叢林狹小的特點,發明了三招基本刀法。
    別看隻有三板斧,但他強調“一寸短,一寸險”,可以在貼身時以最快最狠的方式解決敵人。
    許三全麵豐富的知識在這次訓練中,徹底的把底下的這些軍官和士兵真正的征服了。
    他的能力遠不止戰鬥部分,連工兵與輜重也能指導。
    謝參謀長來了後主抓這部分,現在馬營長開始和他對接,不再經過許三。
    工兵隊倒是挺專業,因為戰鬥較少的原因,他們的存活率倒是更高。各部隊的殘餘人員集合在一起,竟然有200多人。
    他們的訓練場就是營地周邊的爛泥地和河流。
    許三要求他們研究如何在泥濘中快速鋪設簡易道路,如何利用圓木和藤蔓加固營地和搭建臨時橋梁。
    他們甚至開始嚐試製作木筏,為可能的河流機動做準備。
    輜重隊的訓練更為繁瑣,可千萬別小看了這些手工活。
    李澤君負責的後勤壓力巨大,他組織士兵學習如何更合理地打包物資,如何製作背架和擔架,如何在濕滑陡峭的山路上保持平衡、進行人力運輸。
    “每一粒米,每一顆子彈,都是弟兄們用命換來的,運輸途中絕不能有失!”李澤君嘶啞著嗓子喊道。他們還學習如何偽裝物資堆放點,躲避日軍可能的空中偵察。
    許三對這個南洋過來的富家子另眼相看,真是有幾把刷子。
    訓練是艱苦的,每一天都有人累倒,有人受傷。
    但看著許三、羅玉峰、黃琪、趙寒星這些軍官身先士卒,和他們一起摸爬滾打,士兵們心中的怨氣漸漸被一種不服輸的勁頭取代。
    營地周圍開始出現簡陋卻實用的訓練設施,匍匐前進沒有鐵絲網就用藤蔓替代、攀爬用的繩網、瞄準用的靶位,都是就地取材……
    人員的補充帶來了實力的增強,但也立刻暴露了一個嚴峻的問題——糧食儲備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耗,原本還能支撐一段時間的存糧,因為高強度訓練帶來的消耗增多,原本能吃一個多月的糧食,現在連半個月都困難了。
    這還是每次訓練都分出一部分人去打獵,捕魚補充肉食的基礎上。
    但無論如何,解決糧食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許三還有些存貨,但也需要找借口拿出來。
    當晚,團部會議上,許三看著幾位主官:“訓練不能停,至少還要一兩個月,兄弟們才能初步具備在叢林裏和鬼子周旋的本錢。而且,他們的身體也虧得厲害,沒有這麽多時間也補不回來。糧食,我來解決。”
    羅玉峰皺眉:“團長,你又要單獨行動?太危險了!”
    許三擺手:“不一個人了,我到你們連帶一個小隊出去,光練不打也不行,你挑幾個狀態好點的。咱們出去打打秋風,去抄幾個鬼子的據點,弄點糧食。”
    他看向謝承瑞,“謝參謀長,我離開期間,全團的訓練由你總負責,按照既定計劃,不能鬆懈。黃營長、趙營長,營地警戒要提升到最高級別。特別注意鬼子天上的巡邏機,別暴露了。”
    “是!”幾人齊聲應道。
    第二天拂曉,許三帶了一支12人小隊,悄然沒入營地外的濃霧與叢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