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關於拍龍屁

字數:4780   加入書籤

A+A-


    林驥打開信紙,開頭陳玉壺就說,他沒有好好的教導兒子。
    小孩子犯錯就要多包容,多多的教導。
    年輕人犯錯很正常。
    陳玉壺用長篇來說這個,林驥看著信紙,確定最近清柏清濁都沒有做錯什麽事情。
    那兩個家夥自從在皇帝麵前露麵,開始在官場行走起,就一個比一個謹慎。
    林驥看著放在桌子上的信紙沉思,過了一會兒,才朝著書房外喊道:“去把清柏清濁叫來。”
    門外的侍從很快應聲。
    蕭薿此刻也在書房跟林清柏說這件事兒。
    “母親來信了,讓你一定要多多的謹慎,謹慎再謹慎,不要辜負皇上的恩典,和自己的官服。”
    林清柏看向蕭薿,“母親沒說別的?”
    “還說叫你走路小心,別被樹枝打了臉,還要父親和舅舅給你收拾爛攤子。”
    林清柏第一反應就是這不可能。
    他才不會讓人給他收拾爛攤子。
    但是又知道母親不會無緣無故說這些話。
    還沒等他想明白,就有人來說:“大少爺,侯爺請你去書房。”
    林清柏站起身,先放下這件事兒,去書房了。
    林清柏和林清濁都站在一旁,等著林驥吩咐。
    林驥把陳玉壺寫的信,給兩個人看。
    林清濁看完了信,抬頭道:“母親的意思是……”
    林驥轉過身,“伴君如伴虎,這話是不錯。”
    “一味的做官是不行的,你們本末倒置了。”
    “皇上明顯是在注意著你們,你們太緊繃了,皇帝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不錯。”
    “你們也不用謹慎成這樣。”
    “你們母親是在提醒你們,也提醒我。”
    林驥看著他們倆,歎氣:“是我疏忽了,忘了教教你們。”
    忘了教他們怎麽拍龍屁。
    人和人的感情都是交流才有的。
    他們倆現在天天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恨不得渾身都是眼睛。
    警惕的皮子繃緊,好像有人隨時要害他們一樣。
    這不好。
    這樣做官很好,但是這樣皇帝不會喜歡。
    林驥發話:“你們要自己找準在皇帝麵前的定位,自己去想辦法。”
    “我不會管,我老了,總有死的那天。”
    “有時候事情都差不多,比的就是皇帝的一絲偏愛了。”
    否則怎麽是他封了忠勇?
    林驥把信紙接過來,往桌子上一摔,坐在了椅子上。
    看見明顯陷入了沉思的兩個人。
    林驥輕聲說了一句:“離得這麽遠,還要惹你母親操心,不成器的東西。”
    “都是不成器的東西。”
    “偏偏你母親看你們,是怎麽看怎麽好。”
    林清柏和林清濁都不吭聲,自己心裏在想什麽,隻有他們自己知道。
    母親當然最牽掛他們。
    林驥又看向了林清濁,“你母親特意囑咐我,讓我轉告你,多和崔氏來往,讓你別怠慢了。”
    之所以這話是囑咐林驥,是因為陳玉壺不在家裏,林驥才是長輩,他的態度是侯府的態度。
    “讓你別把她的漂亮兒媳婦給弄丟了,她怕找不到第二個能配得上你的臉的。”
    林清濁朝著林驥拱手。
    話都說完了,父子三人再無話可說,林驥也就讓他們倆回去了。
    林清濁回到自己的院子裏,一邊思考剛剛林驥說的話。
    一邊打開了胡姨娘的信,長篇大論。
    寫了胡姨娘最近吃了什麽,玩了什麽,又寫了一些天地廣闊之類的。
    最後的最後,寫了一句,多聽夫人的話。
    一句關心林清濁的都沒寫。
    林清濁愣了一下,甚至把信紙翻過來看了一眼,確定是沒有了。
    歎了口氣,把信收了起來。
    而陳玉壺最近在邊關也很火熱,每天那些夫人遞來的帖子能把她砸死。
    她選擇了不見人,也不出門。
    她和郡主的地位足夠超然,沒必要,但是那些家中壽宴或者喜宴的,陳玉壺都會派人送上禮物。
    對外隻是說,她一心照顧郡主安胎,怕驚擾胎神,所以不見客。
    陳玉壺在府裏看著洛書交上來的商路的一些規劃和賬本,她打算再開一條路出來。
    她弟媳蘇氏的父親在江南統管織造,她有先天優勢。
    她這生意再做下去就惹眼了,所以她打算拿出來一部分錢,去各地修路辦女學。
    隻要事情做的夠多,皇帝肯定會支持的。
    而且還要定時以捐出一筆錢,以皇上的名義出去修路做好事。
    討好皇帝是第一要事。
    這樣的話,需要規劃的事情就多了。
    結果這個時候收到了安之的信,說是安之有孕了。
    郡主看陳玉壺的臉色,發現婆母並不高興。
    陳玉壺討厭方家和方千南,是改不了了。
    方家底蘊深,事情也多,安之真要成長為能夠執掌安家的宗婦,怎麽樣也得變個樣子,甚至脫一層皮。
    她把信交給了郡主,“柔嘉,你去辦吧!”
    陳玉壺現在連安之都防備上了,她防備方家。
    安之有了孩子,難道不會記掛自己的孩子嗎?
    為人母,和當人的女兒,是不一樣的。
    郡主接過信,其實也不需要做什麽,吩咐一句,送些禮物去宣府也就是了。
    但是陳玉壺不想跟方家打交道的意思很明顯。
    安之收到禮物,原本是很高興的,但是來的人是郡主的人。
    禮物也全都是郡主送來的,安之就明白了。
    她知道母親是希望自己和離的,是她拒絕了。
    不過陳玉壺還是給安之送來了一個擅長調養婦人的婆子。
    安之又高興起來,母親總是記掛她的,怎麽也不會真的跟自己生氣。
    陳玉壺問花姨娘,“惦不惦記安之?是不是後悔跟著我來邊關了?”
    “留在宣府,你還能看著她。”
    花姨娘笑著搖頭,“不後悔,我不在那兒,她是方府夫人,我留在方府,她就是小娘生的庶女。”
    陳玉壺看著花姨娘沉默了。
    胡姨娘沉默了片刻,也笑了。
    孩子長大了,她們跟著陳玉壺,是夫人喜歡的姨娘。
    這沒什麽,她們在夫人麵前就是姨娘。
    但是在孩子麵前,她們就是半汙點的存在了。
    其實一樣是人,陳玉壺就是國夫人,她們是姨娘。
    陳玉壺歎氣,“別想那麽多,難道我還能虧待你們不成?”
    兩位姨娘心情柔和了一些,隻是到底不是真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