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2章 千萬別讓我失望
字數:4774 加入書籤
這一次陳逸沒有通過天賦形成可能,因為形成不了。
一個珠子捏碎。
無形的力量落在陳逸身上。
陳逸並沒有反抗,任由力量引導。
一步踏出。
被當做目標的前方假人,陡然一震。
也就是這個瞬間,恐怖的信息量湧入陳逸的腦海中。
「假人右側手臂出現燃燒跡象,左側沒有覆蓋,從存在影響到生命的傳遞存在誤差」
&n,深度12Cm的凹陷,凹陷區域片測12.11mm,術的覆蓋」
「假人.....」
「假人...」
火焰的燃燒。
對假人的損傷。
分子的移動。
空間的扭曲。
因為是陳逸的施法,與假人的損傷之間的因果。
術式打中後,對感知的反饋........
宏觀的信息,微觀的信息,一切一切都流入陳逸腦海中。
堪稱恐怖的信息量,足以一瞬間讓科技側99.999%以上的智腦運行過載。
但這些對於8階法師來說,頂多算中等意思。
海量的信息在陳逸腦海中快速歸納、總結,然後提取出自己需要的重要信息,並以次要信息進行對照。
這是法師的做法。
戰士的方法相對而言會更加的笨拙,他們不在意信息數據,而是讓這些數據轉化為某種感覺,讓自己的身體記住。
這種方法看似笨拙,但配合著戰士敏銳的感知力,成功率並不比法師低。
隻能說不同道路有著不同道路的優勢。
第二步踏出、第三步踏出......直至第七步踏出。
爾心異形。
你的個體唯一,但形態在以火焰表達。
這個術的強度比陳逸使用的更強一點點。
沒有過程,隻有模擬出的結果。
問陳逸有什麽感悟嗎?
完全沒有。
第一個珠子使用結束後,陳逸快速將腦海中剛剛所有的信息封存,丟在記憶深處後,馬不停蹄的捏碎了第二個珠子。
當前身處【時間與空間小屋】的第八層。
每一秒都是在燒錢,在這裏思考就是在浪費錢。
抓緊時間多記錄幾組數據才是性價比最高的方式。
一分鍾結束後,陳逸被趕出第八層。
沒有再次進入。
短暫的實驗,讓陳逸確定了。
【時間與空間小屋】第八層不是‘鍛煉’的地方,而是發起‘衝刺’的地方。
陳逸帶著記憶返回,於菩提樹下整理。
而【最初之王】這個更高的位格,再一次開始發揮作用。
有著結果的情況下,陳逸能夠更加敏銳的察覺到,如何接近這個結果。
之後,陳逸的生活就變得規律起來。
基本上在星空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體驗珠子,以自己的方式記錄數據。
最後回到菩提樹下驗證。
把珠子用完,已經是5年後的事情。
菩提樹下,陳逸有些沉默。
即便有著位格帶來的悟性加持,陳逸也沒有‘好運’的‘中獎’。
1100個原初晶石砸下去,本源沒有絲毫提高的意思。
這就是8階變強的難度嗎。
難怪8階的宅女能坐著絕不站著,8階的雷神托爾到處找人打架,8階的老毒物隻想著傳遞謠言,難怪那些在8階待了幾十萬年的本源等級也才30出頭.......
是他們不想變強嗎?
而是他們沒辦法。
越強者,越難以變強。
在這個階段,平時的一點積累帶來的效果接近零。
這其中甚至包括部分的知識!
用放大鏡聚光能點燃枯葉?
8階的觀測直接就能形成火焰。
一樣沒有原理,隻有結果。
很多知識放在8階身上已經不適用,8階隻需要觀測,就足以扭曲現實。
與其枯坐,不如外出走走,找點樂子,賺點錢什麽的。
當然,也有選擇苦修的。
隻不過最後的結果,差別不算大。
但陳逸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獲。
如果說爾心異形這個術,之前要七步才算儀式完整,那麽現在通過一些外物輔助,第6步就可以實現了。
剩下的一步,可以小幅度提高術完成後的燃燒傷害。
1100原初晶石,讓陳逸大概變強了0.001%?
應該有吧。
陳逸很快收回發散的思緒,再難也要繼續往下走。
“丘卡。”
一旁搖頭晃腦思考著如何完善原始回歸的丘卡,對著陳逸微微搖了搖頭。
示意並沒有發現什麽異樣。
因為此次的事件涉及到精靈族,甚至是世界之樹。
那麽病疫精靈的立場是否會發生轉變呢?
她們確實因為契約變成了陳逸的附庸,不能違背陳逸的意願。
但內心是怎麽想的,那就不好說了。
在返回後,陳逸就給丘卡安排了一個任務。
時刻注意這些病疫精靈的情緒。
丘卡平時啃食的渾濁精神結晶,吃的就是其內的情緒。
對於情緒的轉變,丘卡很是敏銳。
隻要病疫精靈有著些許轉變,那麽陳逸就會毫不留情的滅殺她們。
這些病疫精靈確實減少了陳逸很多的麻煩,甚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陳逸的經濟來源。
但這不是她們能活下來的理由。
這麽多年,陳逸並未苛待過她們,甚至很多事情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唯獨在忠誠上,陳逸不會退讓半分。
若不是陳逸接手病疫精靈之前,病疫精靈就已經被趕出了精靈族,嚴格來說都不算是真正的精靈。
陳逸甚至都不會讓丘卡注意情緒,而是直接殺了。
麻煩,還是在搖籃中就消失比較好。
既然沒有發現什麽,陳逸自然也不會做什麽:“繼續注意。”
再過一段時間,精靈族的人應該會到訪。
帶著屬於陳逸的賠償到訪。
這又是一次對病疫精靈的考驗。
病疫精靈們怎麽說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們怎麽想,又會怎麽做。
陳逸看著虛空,仿佛看見了諸天之城上正在處理公務的貝貝絲:“千萬別讓我失望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