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怎麽也不能錯過

字數:4022   加入書籤

A+A-


    劉翠花愣愣道:“工坊?”
    對了,沈清收購她們家毛料就是為了做毛筆,這必然是毛筆工坊。
    不過五口灶,那能做多少人的吃食?怕是上百人都成吧!
    她好奇問道:“沈清,你這工坊準備招多少人幹活啊?”
    “應該在五六十左右。”沈清隨口回道。
    李翠花咕咚一聲咽了咽口水。
    老天,五六十人!
    她以往隻以為是沈清一家人做,就沒細問,這做毛筆難道還怪難的?需要這麽多人!
    不過讀書一向耗錢無比,和讀書相關的東西樣樣都貴,毛筆必然也不便宜啊。
    她磕磕巴巴問道:“那,那工錢是多少?”
    “看負責的工序,每道工序不同,有的多有的少。”
    劉翠花點了點頭。
    對,怎麽可能都一樣呢,工序難的肯定貴啊,畢竟是手藝活嘛。
    像體力活中也分好幾種,會瓦活的瓦匠就比和泥巴的小工貴上六七文一天,足足要二十八文一天呢。
    木匠、壘炕和灶台的工匠也是如此,這都是手藝人!
    一個能養活全家,更能傳給子孫後代的手藝。
    “而且咱們實行的是多勞多得,每個人負責的工序定價不同,然後做的多拿的就多,做的少就拿的少。”
    劉翠花繼續點頭。
    應該的啊,不然有人偷懶有人勤快,那勤快的不就吃虧了?最後誰還願意勤快幹活?
    而且容易的肯定能做的多,難的做的少,定價一樣的就是傻子也知道去做容易的!
    沈清想的好全麵啊,樣樣都考慮到了。
    按照外麵做工的行情,她猜測一天掙個十幾二十文不成問題!
    “最後一道綁線最難,村子裏關小山做的最好,他手快又穩,還能沉得下性子,好的時候一天八九十文,差的話六七十文也不成問題。”
    劉翠花嘴巴張大足以吞下一顆雞蛋。
    她搖了搖頭,穩住心神想到這是最好最厲害的,做不得數!
    拔尖的和底下的差距大著呢!
    “其他的要數打磨最簡單,也最便宜,一文一支,一天掙的隻有三十多文。”
    劉翠花:.....隻有?
    放在錦城想找一天三十多文的活計沒關係基本不可能!
    而沈清她就能提供了?並且一下子就是五六十個!
    他們這村子總共才一百多號人啊,扣除老人孩子婦人.....不,沈清應該不會扣除婦人。
    她張了張嘴,問道:“你這工坊招婦人不?”
    沈清看向劉翠花,認真道:“招,你們想來不?”
    她說的如此詳細,也是覺得雷家婦人們可以用上。
    江二爺三家有製糖坊,不參與進來;
    關家隻有關小山一個;
    自家的人要做肥皂,也不參與毛筆工坊的具體事宜中;
    其他隻有五戶人家了,這五戶人家要挑出五六十人出來,那他們自家就沒啥壯勞力幹活——這朝代洗衣煮飯燒水可沒有任何電器可幫忙,加上喂家禽和牲口,至少要三五個人負責才不會太過勞累,最好是一半在家一半在工坊幹活,有事或者勞累了還能相互替換一下。
    相當於一個星期上三休四或上四休三。
    而雷家有三家,二三十個人,個個正值壯年。
    留一半人在家,還能空出十多人來幹活呢。
    劉翠花激動的手腳都不知道怎麽擺放了,緩了好一會問道:“可以嗎?”
    最簡單的活計一天就能掙三十多文!一整個冬季他們都是貓冬在家,至少一百多天,按照一百天算,那就是三兩銀子!
    一個人三兩銀子,倘若十個人幹活,三四個月下來就是三十兩銀子。
    老天,她咋有點算不過來了?一個冬季就能掙三十多兩銀子,平攤每家能掙十多兩銀子.....
    沈清又道:“工坊有灶台,有水井,做飯吃水都不成問題,還有地熱,並且這地熱晝夜不息,要是雪下大了或者上凍結冰了,你們完全可以帶上鋪蓋吃食在工坊住下。”
    相當於職工宿舍了。
    劉翠花:.....什麽都不用說了,她回去商議哪些人過來幹活!
    劉翠花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大半個時辰過後又來了,這次不光她,還有方停和馬盼弟——不是她們來做,而是把兒女都打包送過來。
    方停搓著手,緊張極了,“大貴到七貴,六七有些小,但老大到老五都是可以的,老五十四歲了,要是嫌小的話就不要他,還有秋天,我家出五到六個,多不?”
    馬盼弟跟著道:“我家大滿到三滿年歲可以,冬天年歲小是小了點,但幹活可利落了,沈清你要不要先試下,看看能不能要?”
    其實也不小了,轉年就能說親事了。
    這也是她們為什麽寧願自己和當家的不來,把幾個孩子都送過來的主要原因!
    掙工錢是一方麵,另一方麵當然是和村子上適齡的漢子姑娘家多接觸,婚事一向是她們心中的大石頭,如今想著的是能解決一個是一個,能解決哪個是哪個。
    無論哪個說成了都好!
    劉翠花還在猶豫給不給大富安排過來,她家孩子年歲都可以,人數也不少,沈清要是不需要那麽多人,是不是隻能把大富留在家裏。
    畢竟大富的年歲在村子上也找不到適合的,況且大富是打獵的一把好手,冬天雪地裏抓麅子可厲害了.....
    “行啊,多多益善,隻要你們不怕他們苦累就都能送來。”沈清求之不得。
    劉翠花麵上一喜,笑眯眯道:“成,那就都送過來!”
    什麽苦能有沒錢苦?
    況且五六十號人呢,沈清還說家裏人可以過來替換做工,不過她們三家不打算過來替換,要知道這可是天大的好機會!
    怎麽也不能錯過啊。
    若是一個冬季還沒成,那也隻能認了,等來年去城裏災民人家中再尋摸尋摸有沒合適的.....
    雷家的人敲定了,剩下村子上的都是老手,無需培訓直接上手就能製作,沈清按照每戶人家的人數比例招工。
    基本在一半一半。
    第二日,工坊的地熱點燃,屋子裏暖呼呼,五十多人正式開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