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搏
字數:3258 加入書籤
入夜,呂範的府宅內,剛剛從京口趕回來的周瑜,剛剛從丹徒趕回來的程普、剛剛從牛渚趕回來的黃蓋,剛剛從江乘縣趕回來的周魴。
這些都是江東的主戰派,當然除了他們,主戰派大部分都是軍中將領,但他們都被部署到各地,麵對這場關係江東生死存亡的命運博弈,這些將領隻能寫信表示自己的態度,實際上作用不大。
而丹徒縣的駐軍主將,一個是徐琨,一個是陳武,徐琨是中間派,陳武則完全服從孫權的決定。
在命運的最後關頭,呂範寫信把這些主戰派的核心大將找回來,集體反對和曹操達成妥協,這也是他們的最後一搏。
大堂上燈火通明,程普沉聲問道:“現在和談到哪一步了?”
程普半個時辰前才趕回丹徒縣,連家都沒有回,直接來見呂範。
“和談已經結束了,明天上午最後討論一下和談草案,然後吳侯就簽字押印,送往鄴城,等曹操簽字押印。”
呂範把和談抄件散發給眾人,“你們看看吧!”
眾人都低頭仔細看抄件稿,忽然,周瑜抬頭道:“吳侯上當了,對方的真正目的是破壞甘孫兩家的聯手抗曹,然後以契約文本的方式固定下來,讓我們不敢逾規。”
“公瑾說得對,這就是張儀連橫破合縱之策,一旦我們和西楚軍無法聯手,曹操就可以各個擊破了。”周魴在一旁道。
大家都沉默了,這一點大家都意見一致,曹操根本不可信。
過了好一會兒,程普又問道:“我之前聽說呂公去了柴桑,甘寧是什麽態度?”
呂範搖搖頭,“甘寧的態度很積極,一心想和我們聯手,但吳侯的條件他無法接受,吳侯要他把步騭交給江東,甘寧一口回絕。”
步騭是江東的第四號人物,僅次於張昭、呂範和周瑜,他的叛逃確實給江東帶來巨大影響,但大家並不認為他錯了。
“吳侯不應該視步騭為孫賁黨羽,太草率了。”
程普沉聲道:“他太多疑,不惜以自戕的手段打擊異己,太令人失望了。”
程普這幾個月內心的不滿終於在這一刻爆發了,“就像他認為我也是孫賁派係一樣,我跟隨伯符南征北戰,打下了江東基業,我會是孫賁的人?簡直是天大的笑話,我看他是想把我們這些元老大將統統鏟除掉,以掩蓋他自己的失信罷了,他可是當著我們的麵承諾立伯符之子為繼承人。”
“程將軍,不要妄言!”周瑜陰沉著臉道。
程普也知道自己剛才的話有些過分,他便沉默了。
周瑜又挺直腰板道:“時間不多了,我們開始商議對策吧!明天我們怎麽反對和談,阻止吳侯簽約!”
呂範點點頭,“公瑾說得對,現在說別的都沒有用了,火燒眉毛,我們必須集中精力處理眼前的危機,想想怎麽反對吳侯簽約吧!”
次日上午,吳侯府孫權官房外坐著程普、黃蓋和周魴三名大將,以及陸績、虞翻、嚴畯等文臣,眾人都目光嚴峻,沉默地等待最後結果。
官房內坐著七人,除了孫權外,還有呂範和周瑜,他們是主戰派,另外還有張昭、顧雍和徐琨,他們是主和派,還有就是孫靜,他是昨天從曲阿過來。
有意思的是,現在已經沒有投降派,在賈詡前來談判的那一刻,所有投降派都變成了中間派,變成了主和派,兩大派係迅速融合在一起,在江東的權力中心占比超過了八成。
孫權正默默看著眼案上放著新擬定的談判文書,包括孫賁處理意見的附件。
“吳侯,你好好看一看,傾聽一下將士們的意見吧!”呂範顫抖著把聯名書交給了孫權。
孫權麵無表情地看完了呂範遞交的主戰聯名書,一共有三十幾人簽名,幾乎都是將領,但這些將領份量遠遠不夠,有分量也就七八人,呂範、周瑜、程普、黃蓋、呂蒙、周泰、蔣欽、潘璋等等。
可是孫權又看了一眼另一份聯名書,那份聯名書上有一百三十多名主和派的簽名,都是江東的各個世家豪門。
相比之下,這份主戰派的力量太單薄了,太沒有話語權了。
孫權深深吸一口氣,雖然他也有一絲向主戰派妥協的念頭,但他很清楚自己統治江東的根基在哪裏?
“就這樣吧!”
孫權聲音有點嘶啞,平靜對呂範和周瑜道:“我理解你們的心情,但我們應該尊重大多數人的意見,回頭在對抗孫賁時,我會好好聽取並接受你們的建議。”
呂範和周瑜都沒有說話,他們已經無話可說了,他們敗了,敗給了強大的主和派,敗得很徹底。
孫權提筆在協議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呂範和周瑜默默走出了官房,看著房外等候的幾人,周瑜聲音無比疲憊道:“我們走吧!這裏輪不到我們慶祝了。”
幾個人都沉默地離開了官房。
走出吳侯府那一瞬間,呂範仰頭望著天空,眼角閃過一絲痛心的淚光。
或許他也該像步騭一樣,去另一個地方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下午時分,賈詡拿到了孫權簽字並押印的談判協議文本,他終於忍不住得意地笑了,笑得就像個漁夫將魚兒拉出了水麵的那一刻,不過賈詡也知道,距離徹底成功還有最後一步。
那就是曹丞相必須在文書上簽字押印,將江東的一份送還給他們,這份兩國協議就算正式生效了。
賈詡給曹操寫了一封長信,連同兩份協議一起交給副手王修,囑咐他道:“路上當心,盡快把協議交到丞相手中,一定要親手交給他。”
“賈公請放心,我一定把事情辦穩妥!”
王修在百名士兵的護衛下,乘船離開了丹徒縣,孫權擔心周瑜等人會攔截曹操使者,特地派陳武率三千軍隊和上百艘戰船護衛他們過長江,駛入了中瀆水,目送使者船隻向淮水方向駛去,護衛船隊這才返回江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