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1章 王小小還可憐他們苦,苦你大爺,組織給你們多大的優惠

字數:5666   加入書籤

A+A-


    王小小他們走在一條土路,兩者被一道鐵絲網清晰地隔開。
    西邊是生活,東邊是戰備;西邊有煙火氣,東邊有硝煙味。
    卻又奇異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這座孤島的全部世界。
    家屬院的最前麵,有一座稍大些的房子,門口掛著簡單的木牌“軍人服務站”。
    那裏是家屬們領取信件、購買憑票供應的少量日用品。
    對麵是隻有十幾排低矮的磚石平房,一排三戶人家,不過都用了石頭搭了院子。
    屋頂壓著防止台風刮走的石塊,整齊地排列著,像等待檢閱的士兵。
    每個院子裏麵,都有一小片被家屬們精心打理過的菜地,種著些耐活的蔬菜,畢竟這裏夏季台風經常來串門。
    萬幸這個島能打井,還有淡水。
    這裏沒有漁村,更沒有閑散的居民。
    小叔把他們送回家,就去部隊了,說是今晚值班不能回來。
    十三嬸煮了一大鍋麵條,十三嬸給她和軍軍用盆裝麵。
    紅紅花花軍軍小瑾吃完,躺在床上就睡覺覺了。
    十三嬸也要回衛生室上班。
    王小小坐在院子裏,三間小平房,才30平方,長10米寬三米的房子,分成三間。
    院子還比房間大,其實不敢建大,怕房子被台風吹塌。
    條件比起他們的家屬院 差多了。
    王雅坐在院子裏。
    王小小問:“姐,西邊家屬區不大,打眼望去,就是那個小山有樹,這裏燒什麽”
    王美:“每年有400斤的煤,我會去山裏拾柴火,省一點400斤煤也過得去。”
    王小小沒好氣的說:“明天我教你做柴火磚,這樣可以省柴火和煤。還有,我想辦法給你們做一個炕,冬天這裏濕度極高、海風大、體感溫度遠低於實際氣溫。這種濕冷比北方的幹冷更難熬。”
    王美看著小小:“你呀!小時候麵癱可愛,怎麽長大了沉這一張臉,這麽可怕。”
    “姐,補給船多久來一次。”
    “不台風天,一周來一次。我們這裏每月會免費給家屬主糧20斤(5斤細糧15斤粗糧)半斤油2斤肉。”
    王小小站了起來,家屬院是由軍官及其家屬員組成的。
    島上才這麽點大,這群兵在堅守,這群兵是最可愛的人,其實要把一半的可愛分給軍嫂,這個時代還沒有軍嫂這個稱呼,後世評價軍人,勳章有你的(軍嫂)一半。
    她小叔是這個團團長,算是這個島上大官之一了吧!
    這裏真的官兵一致。
    王雅瞥了一眼牆上的老時鍾,利落地抄起長鉗和鐵桶,臉上漾開一絲難得的輕鬆:“小小,你歇著,我趕海去。這島別的不說,趕海可是大戶,灘塗肥得很,潮水一退,蛤蜊螃蟹多得能絆倒人,管夠!”
    王小小看著時間,他們才睡了3個小時。
    她拿著麻袋追上她姐。
    王小小來到灘塗,人不多。
    “姐,這裏。趕海的人不多?”
    “這個小島能有多少人?這個島條件苦,放寬了政策,連長以上都可以隨軍,但是就一個團,連級以上能有多少人?就是島上趕海資源豐富,不然根本……”王雅沒有說下去。
    王小小也一邊挖貝殼,看見螃蟹也撿:“蠻好的,我缺海鮮,我下周去大伯五伯,紅紅花花留下來,他們來趕海,軍軍和你做柴火磚,這周我給你們鋪好炕,月底我來接他們。不過,我們來拾海鮮,會不會搶這裏的資源,島上的人會不會不高興。”
    王雅還沒有說話,附近豎著耳朵聽的嫂子們,笑嗬嗬說:“不會,我們也撿不完,我剛來,天天來撿,寄回家,被嫌棄,我的郵費不便宜。”
    “半年寄個五斤回去就行了,也就放湯好吃點,不頂飽”另一個大嬸說。
    王小小看著嬸子們的確拾海鮮小半桶就回去了,隻有她姐拾了滿滿兩桶。
    王小小拾了一個麻袋。
    回到院子,王雅利索地分出當晚要煮的一大盆蛤蜊、螃蟹、貝類。
    然後將剩下的貝類一股腦倒進大鍋裏焯熟。
    海水的鹹腥味混合著蒸汽,彌漫在小小的院子裏。
    王雅坐在小凳子,拿出一塊幹淨的席子,把貝殼肉挑了出來:“每天多拾一點,曬幹了,給你寄去。族裏那邊,也要分分,二伯那裏好走人情。”
    王小小也一起幹:“別的不說,你吃得飽嗎?”
    王雅笑道:“吃得飽,這個家我當,十三叔和十三嬸不是苛待的人,我們有你寄來的菜幹,肉類,你每個月會給我寄糧票,我每月會去軍人服務站買十斤黃豆,我們不缺。”
    王小小也笑了:“那倒也是,你來這個苦地方幫他們帶孩子,小叔敢對你不好,我打斷他的腿。”
    王雅:“小小,那裏有個大石臼,你把貝殼放進去砸碎,多了與泥土混合,鋪路,這樣子就不會雨天泥濘。”
    行吧,她姐真不客氣,把她當苦力了。
    王小小力氣大,很快就做好了,按照她姐的吩咐,拿出麻袋裝起來。
    王小小不想去屋子裏吃飯。
    跑到海邊,想找一塊巨大的岩石抱回家當桌子,突然看到好多家屋子居然用水泥刷牆,這是幾個意思?
    王小小不找岩石了,回去找她姐姐。
    “姐,第六排,第二間,為什麽可以用水泥刷牆?”
    王雅:“可以提前一周向軍人服務站申請,隻要給錢,兩周後會送過來。”
    王小小:“不要票?”
    王雅搖頭:“說是補助家屬院的艱苦,不要票。”
    王小小運氣中,:“磚頭也可以申請,不要票???”
    王雅點頭:“不要票。”
    “那你們為什麽不訂水泥和磚頭?”
    “我們家誰會?其它用水泥和磚的都是他們家屬來幫忙的。”
    王小小拳頭硬了,她還可憐他們苦,苦你大爺,組織給你們多大的優惠,隻要錢不要票,各個都是軍官,票一定缺,但是錢用不完。
    王小小低吼道:“我們王家的男人死了嗎?我小叔是個大白癡,你也是小白癡嗎?你給我離開馬上去申請水泥和磚頭,我去給族裏的男人發電報,叫他們派幾個人來,順便你在做好人好事,和你熟悉的嫂子們說,男方家來幾個,會給做水泥活,一起做了,這樣就不顯眼了。”
    “不是要花好多錢?”
    王小小冷笑:“滾蛋,對於我們這種軍人家庭,錢有屁用,在外麵沒有票,錢就是廢紙,能用錢給你買材料,組織上是給了你們多大的幫助,別不知好歹。”
    說完,她風風火火地衝進裏屋,把睡得正香的賀瑾搖醒。
    賀瑾迷迷糊糊地坐起來,還沒搞清楚狀況。
    小小語氣急促,帶著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別睡了!趕緊給老子算!一個炕,長三米,寬兩米,要砌得結實耐用,得用多少磚頭、多少水泥沙子?還有,屋子外牆不動,太紮眼,但裏麵那四麵牆,我想用水泥給它刮一層,防潮又幹淨,這得多少水泥?另外,我還要在院子邊上,貼著屋子搭出個小廚房來,寬兩米,長三米,就砌一圈矮牆上麵搭棚子,這又得要多少磚和水泥?快算!”
    賀瑾被她一連串的炮火轟得有點懵,畢竟是自己的人,知道王小小的脾氣,揉揉眼,腦子飛快地轉了起來。
    他蹲下身,撿起一塊小石子就在泥地上劃拉起來。
    “炕的話三米長兩米寬,算它砌二十四牆”他一邊嘀咕一邊寫寫畫畫,“磚頭大概得一千五六百塊。水泥和沙子得按一比三的比例調漿,嗯,大概得水泥十來袋,沙子得多點,三十袋左右。”
    賀瑾的眉頭緊鎖,計算著麵積,“室內刮水泥牆麵,這活兒細,一袋水泥調了漿大概能刮幾個平方,這四麵牆加起來……,省著點用,也得再要個十五到二十袋水泥。”
    “小廚房……砌一圈一米來高的矮牆……嗯……磚頭再要個七八百塊……水泥沙子差不多是砌炕的一半量……”
    王小小聽得極其認真,腦子裏已經浮現出需要的材料堆成小山的模樣。
    她不等賀瑾完全算完,心裏已經有了個大數。
    她打斷賀瑾,猛地站起身:“行了,差不多知道了!姐!聽見沒?磚頭往三千塊申請,水泥往五十袋申請,沙子往一百袋申請!我們現在就去服務站,別讓人把今年的配額用完了!”
    王小小拉著王雅風風火火地趕到軍人服務站。接待她們的是一位和藹的中年幹事,態度出乎意料地好。
    “早就該申請了嘛!”幹事一邊翻著登記本一邊說,語氣裏帶著一種見怪不怪的熟稔,“島上這氣候,尤其是整個台風季節,家裏要是沒點水泥固一固,牆上都能滲出水珠子來,雨大點就往裏滲雨,牆皮嘩嘩掉,娃娃們容易生病。”
    王小小聽著,心裏更不是滋味了。
    原來這不僅僅是“改善”,更是“剛需”。
    別人家早就想到了,隻有她這個實心眼二貨的姐姐和大白癡叔嬸還在硬扛。
    她打量著這個服務站內部。牆上貼著規章製度,貨架上擺著有限的日用品,角落裏堆著一些待領取的包裹。
    她的目光最終落在牆上的一張航運時刻表上。那上麵不僅標注了“補給船”的周期,還有另一條“服務站物資船”。
    幹事順著她的目光看去,隨口解釋道:“哦,那是咱們服務站自己的船,主要從島外拉這些建材啊、特批的日用品什麽的,軍人特供商品,不跑客運,頻次比補給船高一點,但也看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