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8章 王小小要去做媒,冬天正適合做媒。
字數:6167 加入書籤
第二天一早,王小小就提著丁旭走了,這貨要在她手上待上半年。
前兩天,他們還教他,不要死命吃窩窩頭,多吃菜,好嘛!回旋鏢砸到自己身上了。
她在這裏買了玉米麵200斤,半價的糧票呀!
丁旭剛要說話,王小小犀利看著他,他嘴巴馬上閉得緊緊的。
離開供銷社,丁旭忍不住了:“楚叔,不是給你錢了和糧票了嗎?為什麽不買大米?”
王小小看著他:“王家人食量都是豬,吃不起大米。”
丁旭切了一聲:“小小,你騙我,你爹副師長,怎麽可能吃不起大米飯。”
王小小無語看著他,她的食量是成年男人的三倍,軍軍和她差不多,王漫有四倍,她爹也有四五倍,他們家夢吃大米飯才怪。
感謝國家讓大米可以換粗糧1比6,不然他們家要餓死。
王小小淡淡說:“城市戶口,一個月成年男人的口糧是25斤,但是全部是細糧,如果沒有油和肉,成年人是吃不飽的。你能吃飽,即使你爺爺奶奶是高官有工資和福利,也要省下來給你吃,你才能吃飽。”
“城市一戶家庭,父親在四十歲的左右,那個家庭最少五六口人,父親是正式工,母親大部分沒有工作,一個四十歲的男人,工資大概在35元,要養活一家,吃細糧,全家一起死翹翹。”
“旭哥,你告訴我,國家為什麽買糧食一定要錢要票?倒賣糧的比倒賣肉的,判刑重,為什麽?”
丁旭:“……”
王小小也不是要他回答,直接說:“國家窮,如果隻有工資來買賣,國家最起碼餓死一大半人口,票證製度是分配正義,保證了人民不被餓死,保證人民活著。倒賣糧食等於叛國,因為國家保證基本糧食是讓人民能活著。如果我們有西方那麽富有,國家才不搞票證,又累又麻煩,吃力不討好,國家又不是傻。”
丁旭問道:“我們不可以搞經濟?”
王小小皺眉看著他,那眼神像是在看一個傻子:“你是不是傻?西方封鎖我們,蘇國想占著老大哥的身份,占我們便宜,我們四麵楚歌,隻有自身有保命的東西,自身強大了,才敢搞經濟,現在搞經濟,怎麽死都不知道。”
她指著路邊的廠房和農田:“看見沒?現在所有的工廠,首要任務不是賺錢,是生產國家需要的東西。農民種地,首要任務不是賣錢,是交公糧保證全國人民不餓肚子。”
王小小冷笑一聲,“搞經濟?現在打開國門搞經濟,咱們的工廠拚得過人家發展了一百年的老牌資本家?咱們的農民種得出比美帝國機械化農場更便宜的糧食?到時候別說發展,連現在這點家底都要被人吃幹抹淨!”
丁旭被說得啞口無言。他在京城聽到的更多是“趕英超美”的口號,還是第一次有人如此直白地告訴他現實的殘酷。
“那要等到什麽時候?”他小聲問。
王小小的語氣堅定:“等到咱們有自己的鋼鐵長城,有自己的飛機大炮,有自己的糧食儲備。等到任何人都不敢輕易欺負我們的時候。”
她看著遠處正在建設的廠房,輕聲說:“丁爸他們為什麽拚命?就是為了讓我們的下一代,能讓下一代的人,可以安心地搞經濟,可以不用算著糧票吃飯,可以挺直腰板和世界說話。”
丁旭沉默了。
他第一次意識到,每天吃的窩窩頭背後,竟然關係到這麽重大的事情。
王小小最後說了一句:
“想搞經濟?先問問你爹,問問我爹,問問在前線守著的百萬將士答不答應。他們用命換來的和平,不是讓我們現在就跪著去求人家做生意的。”
丁旭猶豫了一下,壓低聲音:“小小,這些話……在外麵可不能這麽說。”
王小小停下車來,看著前麵和後麵白茫茫的一片雪,一個鬼影都沒有。
王小小看著他眼中的擔憂,心裏一暖,語氣也軟了下來:“旭哥,正因為是你,我才說。這些話,是關起門來,自家人明白就好的道理。”
她的聲音在空曠的雪地裏顯得格外清晰:“至古以來有出賣家人的,但是我相信你不會。”
她聲音壓得很低,卻字字分明:“你說了,我也不會承認。我隻是個鄉巴佬,什麽都不懂。你是城裏的,見多識廣,這些話是誰說的,你自己看著辦。”
丁旭被她這番話噎住了。他看著王小小那雙清澈見底的眼睛,裏麵沒有恐懼,隻有一種近乎固執的信任。
這話說得太狠了,既表明了信任,又把所有的選擇權和責任都推到了他手上。
如果他真的去告發,那他就是出賣家人的小人;如果他不告發,那他就成了她的"共犯"。
丁旭氣得牙癢癢,"你這是在威脅我?"
王小小搖搖頭,轉身繼續開車:"我是在教你。"
"教我什麽?"
"教你什麽叫信任,什麽叫責任。在你想著要不要告發我的時候,前線有多少戰士正在替我們擋子彈?在你計較這些話該不該說的時候,有多少人在為我們能安心說話而拚命?"
她又突然停下摩托八嘎車,指著後方遠處邊界的對麵:"看見了嗎?那些人才是我們該防的人,不是自己人鬥自己人。"
丁旭順著她指的方向看去,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內外有別"的含義。
"放心吧。"王小小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輕鬆了些,"真要出事,第一個保我的是你爹。他舍不得我這個接班人,你就自求多福了。"
這話說得丁旭哭笑不得。
他發現自己完全被這個小光頭吃得死死的,她既敢說真話,又懂得自保;既信任他,又留了後手。
回到二科,一股濃鬱的肉湯的味道撲麵而來。
賀瑾和軍軍正圍著灶台,小心翼翼地用勺子撇著大鍋裏熬煮的骨油。
王漫則在旁邊拿著本子記錄著什麽,估計又在計算出油率。
賀瑾一抬頭,看見丁旭,驚訝地瞪大了眼睛:“咦?旭哥,你不是該去爹那裏報到了嗎?怎麽又回來了?”
他轉頭看向王小小,滿臉疑惑。
王小小把買回來的玉米麵放好,簡短地解釋:“他未滿十六歲,要到明年5月30號才算夠年齡。”
賀瑾手裏的勺子差點掉進鍋裏,他誇張地哀嚎一聲:“啊?!那就是要砸在咱們手裏半年??”
軍軍也皺起了小臉,掰著手指頭算:“半年那得吃咱們多少糧食啊!!!”
丁旭被他們倆這毫不掩飾的嫌棄氣得臉都紅了,梗著脖子道:“誰稀罕!我、我可以給錢給票!”
“切,”賀瑾毫不客氣地翻了個白眼,“說得好像我們缺你那點錢票似的。關鍵是份額!份額懂嗎?肉就那麽多,多一張嘴,我們就得少吃好幾口!”
王漫合上本子,推了推眼鏡,平靜地陳述客觀事實:“根據丁旭同誌過去72小時的進食量測算,未來180天將消耗約162斤主糧,及至少36斤肉類。這確實會顯著影響現有成員的平均營養攝入水平,不過小小會打獵,我們的肉不會短缺。”
丁旭被這一連串精準的數字砸懵了,隨後聽到他說不會短缺肉,咧嘴傻笑。
王小小看著丁旭那副有點內疚的樣子,心裏覺得好笑,麵上卻不動聲色。
她走到灶台邊,看了看鍋裏熬得金黃的骨油,對賀瑾說:“多個人,多份勞力。從明天起,撿柴、挑水、清理院子,都歸他。小瑾,放心吧!姐不會短你的肉。”
她又看向丁旭,挑了挑眉:“怎麽樣?用勞動換口糧,公平吧?總不能真讓我們白養你半年。”
丁旭看著眼前這幾個人,精打細算的王小小,毒舌的賀瑾,數據狂魔王漫,一臉你搶我肉吃的軍軍……
他突然覺得,這半年恐怕會比較艱難度過。
他咬了咬牙,硬著頭皮道:“我不是吃白飯的!有什麽活兒,盡管來!”
賀瑾和軍軍交換了一個天真單純小傻子的眼神。
王小小嘴角微不可察地揚了一下。
嗯,雖然砸手裏半年,但多個能幹活能跑腿,有時候紈絝二代也是能讓人出其不意的。
王小小要去做媒,冬天正適合做媒。
她揣上兩瓶肉醬,徑直往陸軍家屬院走去,王小小熟門熟路地敲響了門。
開門的是馮奶奶,一見是王小小,臉上立刻笑開了花:“哎呦!小小來了!快進來,外頭冷!”
“馮奶奶,”王小小笑著把肉醬遞過去,“給您和馮爺爺嚐嚐。”
馮爺爺正坐在炕上看喝著小酒看著報紙:“小小有心了。”
寒暄幾句後,王小小切入正題:“馮奶奶,馮爺爺,我今天來,是想跟您二位說個事。”
她頓了頓,語氣認真起來:“我有個表姐,叫王斤,今年十九,性子爽利,手腳勤快,就是個子高了點,壯實了點。”
馮奶奶一聽就來了興趣:“壯實好哇!壯實說明身體好!多高?”
王小小如實回答,“一米七五,馮奶奶,現在正是貓冬的好時候,兩人要是看對眼了,處處正合適。”
馮爺爺從報紙後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又恢複平靜。
馮奶奶拍手笑道:“好好好!這身板,跟我們家誌剛正相配!”
王小小繼續介紹,這次把關鍵條件先擺了出來:“斤姐性子要強,但明事理。她娘秀姑姑現在跟著我們族裏養老,族裏負責到底,絕不會成為小兩口的負擔。”
見馮家二老認真聽著,王小小才說出核心條件:
“我們王家就一個要求,要是將來生了兩個娃,得有一個隨母姓,繼承我小堂叔公這一支的香火,男孩女孩,我們都不挑。”
馮奶奶愣了一下,下意識看向馮爺爺。
馮爺爺放下報紙,沉吟道:“這倒是頭一回聽說這樣的要求。”
王小小不慌不忙地說:“馮爺爺,我爹常說,馮叔是他過命的兄弟,最重情義。我們王家也不是不懂道理的人家。”
她掰著手指頭算給二老聽:
“第一,秀姑姑我們族裏養,不拖累小兩口。”
“第二,斤姐能幹,裏外都是一把好手。”
王小小笑了笑,“第三,現在講究男女平等,孩子跟誰姓不都是馮家的血脈?再說了要是隻有一個娃,那肯定隨馮叔姓。這個條件,隻在生了兩個娃的情況下才作數。”
馮爺爺沉思良久,終於緩緩點頭:“小小,你這話在理。隻要姑娘人品好,跟誌剛合得來,這個條件我們答應。”
從馮家出來,拍好電報,王小小長舒一口氣。這門親事,成了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