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54章 為了獵殺俄亥俄,三項逆天技術顛覆認知!

字數:4231   加入書籤

A+A-


    他現在終於有些明白了。
    他孤身一人,手無寸鐵,卻能讓一支正在交火的軍隊為他停下戰爭。
    因為在他的身後,站立著一個用名為殲20的陰影籠罩世界,任何人都不能,也不敢去觸碰其分毫的祖國。
    在絕對的實力麵前,無論是親北約的官兵,還是親華約的遊擊隊,他們的選擇都出奇的一致。
    他們敬畏兔子那能夠毫無顧忌將整張桌子直接掀翻的力量。
    ……
    在351廠的最深處,一座戒備森嚴的白色科研樓內。
    建築三層,一間設計室內,這裏是攻擊型核潛艇項目的總指揮部。
    數不清的工程師和研究員正在各自的繪圖桌前俯身工作,房間裏除了鉛筆在圖紙上摩擦發出的沙沙聲,和大型計算機主機風扇的低沉嗡鳴,再聽不到任何多餘的雜音。
    設計室的最裏側,是一間用厚重防彈玻璃隔開的小型總師辦公室。
    黃旭剛剛風塵仆仆地從千裏之外的濱海城市,乘坐專機返回。
    他臉上的疲憊掩蓋不住眉眼間的興奮,手裏捧著一個印有紅字的粗瓷茶缸,熱氣氤氳。
    “最後一段耐壓殼體的分段已經合攏完畢,431廠那邊上千號老夥計都是憋著一股勁兒在幹,沒人喊苦,沒人叫累。”
    黃旭對著坐在辦公桌對麵的那個年輕人:
    “最多再有三十天,巨浪號的所有大型部件就能全部吊裝就位,可以進行內部管線鋪設和最後的設備總裝了!”
    他看向餘宏的眼神裏,全是發自肺腑的敬佩。
    這個年輕人,憑借一己之力,將巨浪項目的工期,從原計劃的數年,硬生生壓縮到了半年以內,這在人類造船史上,就是前所未聞的奇跡。
    餘宏安靜地聽著。
    前段時間,巨浪號彈道導彈核潛艇就已經從351廠,移交到431廠完成接下來的工作了,那裏是海濱,也是黃旭的老東家,最終測試自然要在那裏的。
    他的注意力並沒有完全放在巨浪上,他看著辦公桌上鋪開的另一份截然不同的圖紙。
    圖紙的輪廓線條,比巨浪號顯得更加緊湊流暢,甚至有絲攻擊性的淩厲。
    待到黃旭的話音落下,餘宏才緩緩抬起頭,開口問道:
    “黃工,拋開巨浪,我們說回這件新東西。”
    他指了指那張圖紙。
    “關於攻擊型核潛艇,最重要的能力,您覺得是什麽?”
    黃旭愣了一下,幾乎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
    “兩點,一個是讓自己不被敵人發現的能力,另一個,是自己能先發現敵人的能力。”
    他補充道:“也就是靜音能力和聲呐探測能力,這兩點互為前提,但硬要說哪個更重要,那一定是前者!”
    “沒錯。”餘宏點了下頭。
    他從椅子上站起身,走到辦公室中央掛著的一塊戰術板前。
    “俄亥俄號為什麽能卡住我們的脖子,讓殲20都不敢輕舉妄動?因為我們找不到它。”
    “殲20在空中是無敵的,可它的根基,也就是它的機場,是固定在地麵上的死目標。”
    “我們看不見那個幽靈,它卻可以隨時用戰斧導彈瞄準我們的家。”
    “這種被動的局麵,必須改變。”
    黃旭臉上的神情嚴肅起來,手中的茶缸也被他放回了桌麵。
    他明白,真正的大餐要來了。
    餘宏繼續說道:“所以,我們的攻擊型核潛艇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去獵殺俄亥俄號,要想完成這個任務,它的第一準則就是不能被對方先發現。”
    “這就意味著,它的靜音能力,必須比俄亥俄,不,必須比鷹醬和毛熊現役所有的核潛艇,都要安靜得多!”
    餘宏在“多得多”三個字上,加重了語氣。
    “我們在巨浪號上已經應用了不少先進的降噪技術。”黃旭思索著說:
    “全艇敷設了進口改良的消音瓦,主要噪音設備也安裝了減震基座,理論上說,噪音水平已經很接近鷹醬的洛杉磯級了,對付俄亥俄……”
    “不夠。”
    餘宏兩個字就打斷了他。
    “接近是沒有意義的,攻擊型潛艇和彈道導彈潛艇的作戰方式完全不同。”
    “前者是刺客,被發現就意味著死亡。”
    “後者是抱著核彈,隻要告訴全世界我有能力把門炸開跟你同歸於盡就行。”
    餘宏返回到自己的辦公桌後。
    在黃旭無比期待和好奇的注視下,他從一個上了鎖的抽屜裏,拿出了一卷新的圖紙,鋪在了桌麵上。
    這張圖紙被展開的一瞬間,黃旭的瞳孔就猛地收縮了。
    他往前走了兩步,俯下身,雙手撐在桌麵邊緣,要把臉貼到圖紙上去。
    他的呼吸都停止了。
    這張圖紙上畫著的,是一係列聞所未聞的機械結構和技術示意圖。
    它們和他所知的一切降噪技術,都完全不同!
    “這……”黃旭伸出有些顫抖的手指,指向圖紙的一個部分,那個地方的標題欄清晰地標注著,泵噴推進係統。
    他看到的是一個複雜的環形導管,導管內部,是十數片造型奇特的轉子和定子葉片。
    傳統的潛艇螺旋槳結構消失了,這是完整精密如同航空發動機核心機的推進模塊。
    黃旭的聲音有些幹澀:
    “用導管把轉子包起來,消除……消除槳葉尖端的渦流空泡?”
    空泡效應,是潛艇在水下航行時,螺旋槳高速轉動導致周圍水壓變化,形成大量微小氣泡,這些氣泡潰滅時會產生極其劇烈的噪音。
    這是潛艇最主要的噪音源之一。
    而泵噴推進,恰恰就是釜底抽薪,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但這隻是黃旭震驚的開始。
    他的目光移動到另一處,那是一個船體的橫截麵圖,上麵清晰地描繪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結構。
    整個反應堆、蒸汽輪機和主減速齒輪箱等所有大型噪聲設備,並沒有直接安裝在潛艇的耐壓殼體上。
    而是被整體放置在了一個雙層金屬筏式結構上,而這個筏式結構又通過數百個特殊標記的阻尼器,懸空連接在艇體骨架上。
    這就是全浮筏減震降噪技術。
    它將潛艇內最大的噪音工廠,幾乎與艇身完全隔絕開來。
    然而最讓黃旭感到大腦一片空白的,是潛艇最外層殼體的那張細節設計圖。
    他看到那不是簡單的鋼板,也不是他們費了大力氣才攻克下來的消音瓦。
    圖紙上標注的名字是,主動式相控陣聲學消聲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