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56章 黃旭當場嚇傻!這份圖紙超越時代五十年!

字數:4368   加入書籤

A+A-


    看著黃旭要燃燒起來的眼神,餘宏卻抬起了一隻手,輕輕往下壓了壓,這個簡單的動作讓房間裏狂熱的氣氛緩緩沉降。
    “黃工,先別著急上火。”
    餘宏的聲音還是一如既往的平靜,那種平靜在此刻黃旭沸騰的情緒麵前,顯得尤其突出。
    “技術上要啃的骨頭,不是一腔熱血就能啃下來的。”
    他看著黃旭拍在泵噴推進器圖紙上的手掌,緩緩說道:
    “造一艘無法被敵人發現的潛艇,隻是解決了我們如何生存下去的問題。”
    這句話讓黃旭愣住了。
    餘宏繼續開口,他的話語清晰地剖析著整個戰術的核心:
    “解決了生存問題後,我們還有下一個,也是更重要的任務:獵殺。”
    “我們要造的不是一艘能躲起來的反擊武器,而是一個能主動出擊清掃自家門戶的獵手。”
    “獵手不能光學會了屏息凝神,它還必須有一雙最銳利的眼睛和一對最靈敏的耳朵,否則就算它能和環境融為一體,也找不到藏在暗處的獵物。”
    黃旭緩緩地抬起了他那隻發麻的手,思索、領悟。
    他懂了。
    他們最大的敵人,俄亥俄號藏在大洋深處。
    就算自己這邊再怎麽靜音,如果找不到俄亥俄號具體在哪裏,那就隻是一場兩個瞎子在大房子裏互相捉迷藏的遊戲,主動權依然不在自己手上。
    隻有你能先看到它,而它看不到你,那才叫獵殺!
    “我明白了……”黃旭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裏擠出來:“您的意思是……聲呐?”
    餘宏微微點頭。
    “我們的靜音技術,是為了讓我們不被對方的耳朵聽到。”
    “而我們的聲呐,就是我們的耳朵,要能在對方發現我們之前,先把他們的聲音給揪出來。”
    “安靜與聆聽,一體兩麵,缺一不可。”
    黃旭剛剛稍稍平複下去的心情,再一次因為這兩個字而揪緊了。
    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拿起那隻印著紅字的粗瓷茶缸,才發現裏麵的水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涼透了。
    他皺起了眉頭:“我們國家在聲呐技術上,底子……比潛艇建造本身還要薄弱!”
    “早期從毛熊那邊引進的幾套老舊型號,還是電子管的,性能隻相當於鷹醬四十年代末的水平。”
    “後來我們自己搞了一些晶體管的,但性能提升有限,水聲信號處理模型也一直突破不了,特別是遠距離被動探測能力,完全是一片空白。”
    他一口氣說完了這些家底,言語間充滿了工程師麵對落後現實的無奈。
    他們現在的聲呐,別說去茫茫大洋裏找鷹醬最先進的戰略核潛艇了,就是去近海找一艘常規動力潛艇都費勁,誤差常常大到以公裏來計算。
    餘宏看著他,沒有任何意外的表情。
    這些情況,他甚至比黃旭了解得更清楚。
    他沉默地拉開了辦公桌最下麵的一個抽屜。
    又是那個上了鎖的抽屜。
    這個動作,讓黃旭的心髒不自覺地猛烈跳動了一下,他呼吸都放輕了。
    哢噠。
    隨著一聲清脆的響聲,餘宏從抽屜裏取出了厚厚足有五卷圖紙。
    這五卷圖紙光是從體積上看,就要比之前那套推進降噪係統的圖紙還要龐大,還要複雜!
    嘩啦啦。
    隨著圖紙被一張張鋪開,原本還算寬敞的總師辦公桌,幾乎在一瞬間就被藍色的工程圖和密密麻麻的白色線條所占滿。
    黃旭的目光如同被磁鐵吸住一般,死死地黏在了那些展開的圖紙上。
    他的眼神從第一張圖紙的標題開始,緩緩往下移動。
    當他看清第一張圖紙上標注的設計名稱時,他整個人都僵住了。
    《SQS15D型集成化多頻段保角聲呐基陣》。
    這個標題下麵的細節圖,徹底顛覆了黃旭腦海裏關於聲呐的所有認知!
    他印象裏的聲呐,就是一個裝在潛艇艇首的巨大圓球或者柱體。
    但這張圖紙上畫著的,是一整張覆蓋了整個潛艇上半部前三分之二艇身的巨大陣列!
    數千個獨立的微型聲換能器,以複雜的幾何方式,直接和潛艇的外殼融為一體!
    它不再是一個附加的器官,它本身就是潛艇皮膚的一部分!
    黃旭還沒從保角陣的衝擊中緩過來,目光又被第二張圖紙吸了過去。
    《SSK3A型被動舷側線列陣》。
    那是在潛艇的左右兩舷,各有一條從頭貫穿到尾部的狹長聲呐陣列!
    每一個微小的聲學單元都像魚的側線一樣緊密地排列著,提供了三百六十度的無死角環視能力。
    黃旭拿起放在圖紙旁的一支紅色鉛筆,筆尖因為他的激動而微微顫抖。
    他想在這上麵標注些什麽,計算些什麽,卻發現大腦一片空白,那些自己引以為傲的知識儲備,在這些天馬行空的設計麵前,顯得如此的貧瘠。
    緊接著是第三張和第四張圖紙。
    《SST9C型數字式細線拖曳聲呐係統》。
    一根如同發絲般纖細、長度卻達到了驚人的一點五公裏的柔性纜索,內部集成了六個不同頻段的聽音陣,數據通過……光纖進行傳輸?
    什麽是光纖?黃旭的腦子裏跳出一個大大的問號。
    可這還不是盡頭。
    真正讓這位國寶級總設計師全身血液都仿佛凝固的,是最後一張,也是最核心的那張係統構架圖。
    《SQY1A型聲學信號綜合處理和指揮攻擊係統》。
    這是一顆大腦!
    一顆強大到難以想象的電子大腦!
    圖紙上繪製的是一套由中央處理單元、無數專用高速運算電路模塊和軟件算法組成的龐大係統。
    它能夠將艇首、兩側、甚至身後拖拽的所有聲呐信息,在那一瞬間,全部進行數據融合,剔除掉海洋本身的背景噪音,自動識別目標性質,判斷對方的型號、航速、深度,甚至連對方螺旋槳的葉片數量都能清晰地解算出來!
    “這……這個……”
    黃旭的手指在那套名為“光纖”的傳輸線上顫抖著。
    他又指向那塊核心的“專用高速運算電路模塊”。
    “餘工……這上麵的每一個東西……不,這套係統的每一個零件!我們……我們都造不出來!”
    這一次,他的聲音裏沒有了剛才的激昂,隻剩下麵對不可逾越鴻溝時所產生的巨大無力感。
    靜音技術上的難題,雖然困難,但至少還能摸到一些工業製造的邊。
    但眼前這份聲呐圖紙上的東西,根本就是科幻!
    它背後所需要的技術支撐,已經遠遠超出了機械加工和材料學的範疇,它需要的是人類工業金字塔最頂端的那一顆明珠,微電子技術和精密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