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79章 史上最憋屈的山地師!把鷹醬活活累死!

字數:4574   加入書籤

A+A-


    克萊夫用煙鬥的柄端敲了敲報告上的一行字:
    “注意這裏,餘宏改進型,這東西指哪打哪。”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
    “據我們解析,這個所謂的小盒子,是一台手持火控計算機,連接著一台信號接收器,它能實現三種製導模式。”
    “第一層,計算機製導,輸入風速、濕度、海拔、目標距離,計算機自動給出最精確的射擊諸元。”
    “這保證了它的基礎命中率,已經不是二戰時那種靠感覺和經驗的瞎蒙了。”
    “第二層,北鬥衛星製導,這就是最恐怖的地方。”
    “他們的衛星信號現在能覆蓋那一整片地區,計算機在規劃彈道時,會接收衛星信號進行二次修正,這讓原本隻能覆蓋一個區域的炮彈,擁有了攻擊一個精確坐標點的能力。”
    “第三層,也是最狠的一層,紅外末端製導,這枚火箭彈的引信被改造了。在飛到目標上空,它能感知到下方更大範圍的紅外熱源信號,譬如一群聚在一起的人,或者是一台正在工作的發電機,哪怕隻是幾台不停運轉的通訊設備發出的高熱量……然後引信起爆。”
    “爆炸的碎片會從天而降,覆蓋更大範圍,防不勝防!”
    布朗寧的手微微顫抖起來。
    衛星製導?末端紅外引信?用在一門看起來和鐵管子沒什麽區別的火箭炮上?
    “這……這是屠殺……”他喃喃道。
    “不,布朗寧。”
    克萊夫搖了搖頭,表情變得前所未有的凝重。
    “阿爾法小隊的遭遇,不是屠殺,他們僅僅陣亡了七個人,有五個人活了下來。這說明什麽?”
    他用手指戳著文件。
    “這說明,那些波斯獅的抵抗者,根本就不會用!他們可能隻用了第一種最基礎的製導模式,甚至連第一種都用不好,參數輸入錯誤,提前量沒算準。”
    克萊夫站直了身體。
    “這反而讓我感到了恐懼。”
    “如果,在那片山脊上部署這套107火箭炮的,不是幾個連說明書都看不懂的波斯獅牧羊人。”
    “而是……兔子的山地作戰部隊。”
    “布朗寧,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結果。”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煙鬥,直視著副官的眼睛。
    “結果不會是陣亡七人。”
    “結果會是……阿爾法小組,從這個世界上被徹底抹去。”
    “那個V字形的河穀,會變成一片燃燒的墳坑。”
    ……
    哈羅德製定的新戰術命令,在二十四小時內下達到了位於波斯獅地區的前線指揮部。
    三天後,紮格羅斯山區的晨曦中,一架UH60黑鷹直升機懸停在離地三米的半空中。
    貝塔小組的十二名成員,在隊長霍華德中尉的帶領下,依次快速索降至地麵。
    這支小隊的任務目標,是對A4區域進行武裝偵察,清剿可能存在的抵抗組織營地。
    與陣亡的阿爾法小組不同,貝塔小組的每一個人,都在戰前看了十遍那段地獄般的戰鬥記錄儀視頻。
    每一個爆炸的瞬間,每一聲瀕死的慘叫,都刻進了他們的腦子裏。
    “第一、第二小隊呈扇形展開,間距十米。狙擊手與觀察員搶占8點鍾方向製高點。”
    霍華德中尉冷靜沉穩。
    他緊了緊背上四十公斤重的單兵裝備,目光不斷掃過手腕上戰術終端顯示的地圖。
    屏幕上,一條鮮紅色的線路,代表著由後方指揮部規劃出的理論上最為安全的回頭路。
    這給了他一絲安全感。
    隊伍開始推進。
    他們的速度慢到了一個令人發指的程度。
    每前進一百米,整支隊伍都會停下,派出斥候對前方任何可能藏匿敵人的地點,進行長達十分鍾的反複偵察。
    他們爬上岩石,匍匐在灌木叢後,用加裝了熱成像儀的瞄準鏡,一寸一寸地掃過眼前的每一處山壁、每一條溝壑。
    沒有發現。
    熱成像儀裏,隻有被太陽炙烤得發燙的岩石。
    霍華德看了一眼終端上的進度條。
    三個小時過去了,他們僅僅向山區內陸推進了一點二公裏。
    隊伍裏人人汗流浹背,每個人的水壺都空了一半。
    “隊長,前方發現峽穀地形。”斥候的聲音從電台傳來:“兩側是高地,與阿爾法小組遇襲地形相似度83%。”
    霍華德立刻停下腳步。
    他命令道:“第一小隊左翼迂回,第二小隊右翼迂回。占領峽穀兩側最高點,進行三十分鍾警戒偵察。其餘人原地休整,補充水分,保持一級戒備。”
    命令被不折不扣地執行了。
    兩支小隊耗費了巨大體力,分別爬上了兩座山頭。
    他們在烈日下暴曬了三十分鍾,用望遠鏡和傳感器反複確認安全。
    一個小時後,隊伍才終於安全通過了那條長度不足三百米的峽穀。
    下午四點,霍華德手腕終端發出低沉的警報聲。
    “補給警報。飲用水剩餘30%,高熱量食品剩餘一餐份量。已達理論作戰半徑極限,建議返航。”
    他看了一眼遠方。
    原定4公裏的偵察目標,他們隻走了一半,連一根抵抗者的毛都沒看見。
    但命令就是命令。
    再往前,這支小隊就會因為缺水而喪失戰鬥力。
    “全隊注意,任務結束。沿指揮部規劃的B2路線,開始撤離。”
    沒有人提出異議。
    所有人都累得像被抽走了骨頭。
    他們安全抵達了接應點,登上了直升機,沒有遭遇一槍一彈。
    這是一次毫無戰果勞而無功的軍事行動。
    接下來的兩周。
    又有五個不同番號的山地作戰小隊,執行了同樣的任務。
    他們的結果與貝塔小組如出一轍。
    安全。
    無功而返。
    每次出發前,他們都像是要去打一場大戰。
    每次回來時,他們沒流一滴血,但每個人都像是被榨幹了一樣,眼神中充滿了疲憊。
    第十山地師這把價值連城的戰錘,就這麽被哈羅德握在手裏,對著一片山地日複一日地進行著極其標準、極其安全、也極其可笑的慢動作揮擊。
    成本卻在以驚人的速度累積。
    每天,十幾架次的直升機飛行油耗、地勤維護費用、單兵裝備損耗、士兵的高額戰時津貼……
    加起來,是一筆燒掉就沒有回響的巨額開銷。
    指揮部的報告堆積在哈羅德的辦公桌上,變成了一座小山。
    沒有一份報告裏有發現敵人的字樣。
    哈羅德死死盯著這些報告,臉上的肌肉繃出僵硬的線條。
    他陷入了一個無法解開的死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