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舊人新製

字數:3541   加入書籤

A+A-


    隨著朱慈炅的朱筆落下,南京城裏很快就是一家歡樂四家愁,而南京所有官員都是極大的震撼了一把,一個淮揚分會會長的虛職竟然價值三千五百萬兩百銀。
    那蘇鬆分會又該多少錢?杭州呢?北京呢——呸,總會以後要搬到北京去的,還是南京更合適。
    南京城外,如潮水般湧動的民工潮所帶來的巨大壓力,在瞬間如冰雪消融般瓦解了。
    申廷宣也是行動派,立即指示手下采購皇店司的木料,當日就帶走五千人仿照南京先建立民工營地,為後續民工入駐提供條件。
    當日,秦商紛紛前往日月商會登記注冊,搞得皇店司應接不暇,紕漏連連,因為日月商會的會長金英,他失蹤了。
    揚州知府張孝,兩淮巡鹽使許其孝,站在揚州城頭麵麵相覷。
    城外土地產權好多是徽商和當地士紳的,本來他們還想坐地起價,結果迎來了鎮嶽衛五千新軍。有了常熟故事,不想去某島和野人肉搏,都要乖乖聽話,還有錢拿。
    皇朝征地效率,的確杠杠的,沒有傻子。更有聰明人不要錢,隻要建成後的商鋪,這個可以和秦商商量的。
    兩位名字都帶孝的大人很無語,因為他們發現,他們好像管不了這些商人了。
    張孝是孫承宗同年,四川重慶人,揚州知府位置上應該是舒舒服服的幹到致仕的,結果遇到這種不被他掌控的大事。
    中樞直接插手,他還和許其孝明爭暗鬥個屁啊,揚州事務他居然沒有一點點發言權了。揚州三大商幫都不把他放在眼裏了,日月商會才是他們新的庇護所。
    許其孝是閹黨成員,為魏大爺和天啟爸爸的撈錢事業是有過突出貢獻的,現在依附首輔大人,地位穩固,甚至還有前途。
    兩淮鹽業變故頻頻,親王和皇帝親自下場,搞得他非常迷茫,現在,鹽商也不跟他玩了。三千五百萬,自接讓他頭暈腦脹,去年鹽稅他自詡的所謂功勞瞬間變得一文不值了。
    連揚州的老百姓都議論連連,茶餘飯後,都在討論三千五百萬能壘多高的銀山,還在討論是不是要去做工,喝點湯湯水水。
    《通報》今天隻有個簡單新聞,明日才會有詳評。有大聰明已經開始揮毫潑墨,連夜向《通報》投稿,為小皇帝歌功頌德了,這種稿子比較容易采納,有錢拿。
    不過,大明皇帝朱慈炅已經不再關心這件事了。當天下午,他就在禦書房召見錢士升和楊一鵬,繼續給戶部擴容。
    “戶部需要增設一個商務清吏司,分管郎中由戶部推薦任命,員外郎兩人,其中朝廷一人,商會一人。
    其下各商務中心,設主事一名,正六品,由商會分會會長兼任,目前隻有淮揚的申廷宣一個人。
    每名主事下,應該再設商政、市場、流通、生產、監管,五位大使,除商政和監管大使由戶部下派外,其餘由主事推薦。”
    楊一鵬有點頭暈,他的事情已經很多了,他有點無力吐槽的看向錢士升,希望錢狀元能開口勸勸皇帝,畢竟,這東西他有違祖製成例。
    錢士升猶豫了兩秒,一本正經的開口。
    “陛下,臣覺得還可以再加上商籍和財稅兩個大使。”
    楊一鵬大驚,死死盯著錢士升,眼神有點嚇人,但錢士升不為所動。
    朱慈炅稍微想了一下,就點頭肯定。
    “嗯,可以。還是錢卿考慮全麵。”
    楊一鵬有點著急,但沒有辦法,隻能開口。
    “陛下,商人為官可能會讓天下非議。再說,戶部眼下重點是春耕,實在無暇商務。”
    朱慈炅也低頭沉思了下,緩慢開口。
    “非議就非議吧,誰要能拿三千五百萬出來,他也可以。況且,朕這不是專門為商人設置這個官職的,是要把商務納入國家管理,你們戶部要控製把關好,不能讓他們亂來。
    所以這個郎中非常重要,你們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楊一鵬扭扭捏捏,一下就沒有意見了。
    “臣推薦甄淑,臣同科進士,削籍前為正五品光祿寺少卿,他曾任戶科給事中,對戶部事務比較熟悉,因為得罪了魏督公被削籍。”
    朱慈炅突然想起這個名字了,搖搖頭。
    “他不是得罪了魏公,是得罪了朕。新六衛的前身太子侍衛親軍要軍餉,這個人錙銖必較,說什麽不合規矩,要按例打折,卻讓東宮按實數簽收,非常混帳。
    朕請魏公找個理由打發他,隻是沒想到魏公叫人把他削籍了。”
    楊一鵬大吃一驚,當時朱慈炅才多大?甄淑估計做夢都沒有想到,還是太子的朱慈炅有這個本事吧。
    楊一鵬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甄淑應該是沒有什麽錯,因為大家都是這麽幹的,應該也不是貪汙,但肯定讓朱慈炅覺得他是個大貪官。這事沒法說理了。
    這個情況把楊一鵬直接整無語了,錢士升微微一笑接話。
    “陛下,大友兄,不如把預算司員外郎瞿式耜再升一級,預算司現在基本沒啥事了,他們閑著也閑著。
    瞿式耜陛下見過的,能力各方麵都還不錯,本就是南戶部自己的人。人年輕有幹勁,比較適合新崗位,也算是培養人才。”
    楊一鵬心中翻了個白眼,這是你們東林後進啊。什麽叫預算司無事,每個月還要結算呢,天天都忙得要死。陛下啊,不能讓東林黨一家獨大啊。
    朱慈炅哪裏管得了這個級別的小官,別說他沒親政,就算是親政了,沒有特殊情況也不可能插手一個郎中的任免。
    “可以,你倆看著辦。
    朕對戶部隻有一個要求,以商安民隻能暫時解決問題,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農本農本,農業才是根本問題。楊卿的重點沒有抓錯,就是春耕,要想盡一切辦法提高糧食產量。
    至於吏部,錢卿,朕跟你說過了。大明的很多問題都是吏製問題,任何製度如果固化了幾百年,肯定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有大決心大毅力,從上到下,從裏到外,徹徹底底的推倒重來。當然,這也要保證國家穩定的前提下,新的任官製度能夠適應大明社會。
    錢卿啊,你的動作還是太慢了。現在是南直特製,你完全可以放心大膽的幹,發現問題,改正問題就是了。別畏首畏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