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危房之喻

字數:4517   加入書籤

A+A-


    黃立極抿了抿嘴唇,小心放好茶碗。
    “陛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注1)。陛下廢科舉之旨傳來北京,老臣深感不安,內閣諸公亦盡持異議。
    陳龍川亦曰:法度不正,則人極不立。人極不立,則仁義禮樂無所措。仁義禮樂無所措,則聖人之用息矣。(注2)《經法》曰: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治者,不可亂也。而生法度者,不可亂也。(注3)
    科舉取士為千年用人之法度,這是曆朝曆代驗證之正法。陛下,以老臣愚見,不可擅變,變必有亂,望陛下明察。”
    朱慈炅微微一笑,信心十足。
    “黃先生,你的殿閣頭銜是中極殿大學士,剛剛進宮時,你看到華蓋殿了嗎?”
    黃立極微微錯愕,南京三大殿的確光禿禿的很沒麵子。他都在心裏罵了劉一燝一頓,你有錢造新城,三大殿就讓它光著。三大殿中間那個華蓋殿,就是中極殿在嘉靖道爺之前的稱呼。
    他這個首輔的大學士之名就是以三大殿之一命名的,朱慈炅這麽問,黃立極都有點想劉一燝是不是因為他才不修的了。當然,他知道這是玩笑。
    “沒有,那裏隻有地基台階了,還不方便馬車行動。陛下若是要重修三大殿,老臣堅決支持。”
    朱慈炅搖動小手。
    “千萬別修,人言可畏。朕怕,朕不想吐血。”
    黃立極這下真呆滯了。錢龍錫,你這奸賊活該被掘墓拋屍,便是誅十族亦不為過。
    卻聽朱慈炅悠悠的童聲傳來。
    “法度的確如同建築基石,但先生有沒有想過,任何建築不管再華麗,都有風吹日曬,蟲蝕蠹毀,一場大火,可能就蕩然無存。
    先生,大明這座宮殿也不例外,近三百年了,早被蝕空了,所謂基石也同樣風化了。先生是北人,不知道對大明三十年南狀元有何感想?
    朕有宏願,已稟太祖。朕要再造河山,就必須要動這大明基石。哪怕是亂,朕也在所不惜。總之,朕不要住在危房裏。”
    朱慈炅稚嫩的手指無意識劃過禦案,仿佛拂過不存在的梁柱朽塵。黃立極瞪大雙眼,瞳中映出火光。炅爺,你是太陽,你是火焰,可你這是要自己放一把火把這宮殿燒了啊。
    黃立極撚須,麵露沉思。
    “陛下尚幼,何必急迫?”
    朱慈炅搖搖頭。
    “朕越是年幼才越是危險啊,先生,時不我待。況且,朕也不是全盤推倒重建,不是有分步實施的計劃嗎?”
    黃立極此時隱隱有些明白劉一燝的傳信,為何“廢除科舉莫爭”。科舉是大明核心政治,同時也是小皇帝改革的核心政治。
    “陛下洞見本源,老臣自當追隨。隻是陛下這‘試舉之法’牽涉重大,國庫恐怕無法承受,未必是良法啊。”
    朱慈炅眼中自信大增,黃立極沒有和他爭辯,反而轉為支持,他不知道其中微妙,隻覺得自己想得沒錯,老黃都認同了。
    “先生考察之地不妨再加一個常熟,那裏一縣之官已逾一府,其縣不但可以自養,稅入還數倍增之,朕收到消息,他們夏糧同樣豐收。
    他們蔣縣令目前在申請建設虞山大學堂,想要借科舉改製的東風,將常熟打造成江南新學基地,以此吸引工商人脈。所以希望緩交朝廷正稅,或者允許常熟縣衙向銀行貸款。”
    黃立極眼睛一亮,豐收二字,好難得聽到,他也臉上露出喜色。
    “如此倒的確值得去看看,這個蔣縣令倒是個難得的人才。”
    朱慈炅搖頭。
    “那可未必,他不過有個好哥哥罷了。天工院的蔣中葆,什麽中樞動向不知道,要指點他兄弟自然輕而易舉。”
    黃立極恍然。
    “陛下也不必苛責,無論如何,他做出了成績。況且,中葆是陛下近臣,陛下這話容易讓人誤會,上下生疑,奸人則可乘間。”
    朱慈炅立即正色施禮。
    “多謝先生教誨,朕記住了。這想法的確不對,差點一失二鳥。”
    朱慈炅這個一失二鳥,讓黃立極一愣,繼而大笑。
    “陛下,不可以鳥喻臣——哈哈!”
    黃立極嘴上如此說,還是接住了朱慈炅的話梗的,皇帝和首輔論政氛圍一下就輕鬆了,似乎什麽科舉根基,危房論都不重要了。
    朱慈炅也附和發笑。
    “當然,常熟是特例中的特例。地處江南水鄉,有天然地利也有江南發展、上海開港的紅利,最重要的是,常熟沒有了士紳。”
    黃立極神情立即嚴肅。
    “陛下這麽一說,老臣想起來了,就是那個突襲新六衛,後來全縣士紳發配海島的地方。倒沒想到因禍得福。
    隻是陛下既然已經知道這是特例中的特例,便也應該知道,不可能推及全國啊?不說南北差別巨大,便是南直其他地方怕也不行吧?”
    朱慈炅頷首。
    “是,但全國都可以以此為目標,靠近此地標準。其實山東應該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隻是有些距離,具體情況朕不太清楚。
    隻是山東是省,地方大了,問題也就多了,有些地方難免改得不徹底。而且施政者在人,各府縣皆因人而異。
    那個李精白聽說是先生門下,先生也要多加提點才是。”
    黃立極當即不依,一本正經。
    “陛下此言差矣,老臣可沒有什麽門下。如果有人非要中傷,老臣忝為首輔,天下官員都可以說是老臣門下。”
    朱慈炅有些語塞,好吧,老黃你沒有結黨,你是忠臣,孤忠的那種。
    黃立極神情肅穆,一番“孤忠”之論擲地有聲。劉若愚,王坤,盧九德等人無不震驚的看著黃立極,一個個皆深深拜服。
    首輔大人時哭時笑,時憂時肅,神色轉化絲滑無比,真可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一顰一笑盡顯功力。
    卻聽黃立極繼續道。
    “山東之事,內閣還是有關注的,畢竟他們算是大規模踐行陛下試舉之製的第一省。老臣根據呂圖南和李精白的文書奏章發現,這試舉之製問題比科舉更甚啊。
    呂圖南奏稱‘萬人無一堪用’,國家費心費力選出來的人皆為雞肋。這些人要麽昏聵年邁,要麽投機小吏,有才華有學識之人都在等待科舉。”
    朱慈炅點點頭。
    “無妨,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試舉之法,首在一個試字,若是不適合為官,試一下不就知道了。
    試舉之製的確選不出學問精深的人才,但能連升數階者,必然為治政能吏,這樣的人才其實才更適合治國,遠勝於空談務虛。
    政績遠勝筆績者不知凡幾,科舉製打破門閥世家的九品中正製,而今天我們需要用試舉製打破江南書院製造的南北疏離、黨同伐異,也打破士紳家族的所謂書香傳承,考試秘笈。
    是騾子是馬,牽出來遛遛。”
    朱慈炅麵帶自信微笑。
    “若欲挽救大明頹勢,廢除科舉勢在必行。此法若成,可續大明三百年天命。阻朕者,皆朕之敵,皆大明之敵,朕自然磨刀以向。
    三百年後,自有後人再廢朕今日試舉之法。”
    注1:出自《禮記》,此句其實有病,因為最初講的是禪讓,後來才是講科舉。其中的與字早期是給與而非和的意思。
    注2:陳龍川即陳亮,以其為代表的永|康學派,和以葉適葉水心為大成者的永嘉學派,同為事功學派,提倡唯物主義,並稱浙東學派。黃立極引用此人言論,有因為朱慈炅講學時思想明顯趨近永嘉學派的原因。
    注3:《經法》為《黃帝四經》,是黃老思想,1974年出土於馬王堆漢墓,不確定明朝是否有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