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雪域驚瀾
字數:3832 加入書籤
聽到內閣關於講禮時間安排的討論,朱慈炅有些猶豫,他不知道應該是形式大於內容,還是應該講成效。對於拿不定主意的事,他已經學會了沉默,低頭記錄不過是掩飾自己的想法。
天下有許多事,他其實分辨不出對錯。沉默或許是默許,或許權力會下移內閣,但他至少能夠有退路,不會導致唾麵自幹,畢竟這世上有太多的事誰都不能掌控。
或許,這也是傳說中的帝王心術,朱慈炅已經開始漸漸領悟。
不過,錢象坤奏事後,他很快抬眼,清晰的表達關注。
烏斯藏問題在大明其實並不引人注意,但對朱慈炅而言,卻絕對不能放任。萬曆四十四年是烏斯藏最後一次對大明進貢,也是藏兵最後一次和大明一起並肩戰鬥。
這個時間距離現在僅僅十三年,然後,班禪就親自來了,這件事是朱慈炅和他五叔的區別,這也是他給後世子孫的交代。
這個時間節點非常好,此時固始汗還沒有入藏,藏巴汗還在苟延殘喘,而格魯派正在被反格魯派聯盟擠壓,藏區的亂象已生,大明中樞有了個插手烏斯藏的巨大機遇。
大明完全可以取固始汗而代之,將烏斯藏更緊密的融入大明版圖。
自太祖建立朵甘都司和烏斯藏都司,成祖設五大法王支持格魯派,大明對於藏區的統治,隻有給土官派印,收兩匹犛牛當貢品,這種半土司半藩國的模式,朱慈炅很不滿意。
朱慈炅想做萬稅帝君,他要對烏斯藏和朵甘收稅。他要在藏區推廣鳳陽官話,不,川普也行。他還要控製藏區宗教,不尊大明中樞的,管你哪一派,通通消滅。
他還要藏區牧民為他服役,他可以在他的新六衛像朵顏一樣留出中央軍的名額。他要將藏區土司的繼承人全部帶到南京來或者北京來學習,唉,這一點,湖廣土司都不買賬。
大明對藏區的控製僅僅隻有茶馬貿易的經濟控製,朱慈炅的所有想法都是空想,不過,接觸班禪後大明對於烏斯藏終於不再是全無了解了。
連剛來南京的黃立極都知道六番招討司和朵甘衛了,更遑論一直上心的朱慈炅。朱慈炅沒有接黃立極的話,而是緩緩開口。
“烏斯藏如果在我們手中脫離大明中樞,太祖爺是要打屁|股的,後世子孫肯定也要挖你們的墳掘你們的墓。
都說長江黃河養育了我中華民族,長江水、黃河水從哪裏來的,就是烏斯藏那些高原雪山。那裏苦寒不毛,人口稀疏,甚至呼吸都困難,但卻是我中華命脈所在。
諸卿,既然錢侍郎提出這個問題,那就議議吧。”
朱慈炅的話音落下,內閣大佬們全都是一驚。太祖爺打屁|股說來好笑,但中華命脈一說卻不得不讓他們重視,沒有人想到小皇帝會把烏斯藏問題提高到這個程度,這讓他們不得不沉思。
不過兩個禮部尚書卻對錢象坤麵色冷漠,敵意都快噴發了。浙江沒有好人啊,前有溫體仁跳出來,如今錢象坤似乎也要效仿了。
會議之前,錢象坤也是反對廢除科舉的,還說什麽廢除科舉是自廢武功,失去朝廷正名。結果他開口發言了,跟科舉一事八杆子打不著。
錢象坤可沒有溫體仁不顧一切的決絕,他膽子小,他就沒有想過這事能撈什麽政治好處。他是被朱慈炅手把手教著跟班禪等人打交道的,可是他進宮的機會很少。
朱慈炅對他單獨囑咐過這件事,但他要單獨覲見需要先申請,還要看朱慈炅有沒有時間,要排隊的。重要決定他雖然有資格,但他卻不敢真正做的。
他找過劉一燝,劉一燝也沒怎麽把這事放在心上,讓他自己拿主意。他可以推給孔貞運,但孔貞運要是關心這件事,就不會全權委派給他了。
他是眼看大家都不說話,今天估計不會討論什麽廢不廢科舉了,他手頭的事也很急,他急需要有人拿主意,所以就迫不及待的說了,不然下次見到小皇帝不知道啥時候。
但他也沒有想到,小皇帝把這件事的政治高度拔得如此之高,他也一下就成為像溫體仁一樣惹人注意的焦點人物了。
他感覺自己的心髒跳得很快,腦子裏有兩個小人在打架,要不要把握機會,這是個大問題。
算了吧,別弄得人棄狗嫌。劉閣老會照顧自己的,不要冒險,要穩重。不行,要給小皇帝留下好印象,小皇帝也很強的,殺心很重,自己也是張太後請來教皇帝的老師不是,有機會。
錢象坤抖著手把袖中的文書放在麵前,正在醞釀說辭。別人可不會給他思考猶豫的時間,首先開口的是禮部右侍郎賀逢聖。
“陛下,臣以為,烏斯藏問題可以與‘海夷’(注1)問題合並處理。臣和虎墩兔有過接觸,據他所說,順義王、右翼濟農也在青海,此外還有一個固始汗實力強勁。
在那邊,吐蕃人曾與西寧衛一起抵禦海夷進犯,他們對大明更有歸屬。臣以為,若要經營烏斯藏,或可以用青海吐蕃人。”
賀逢聖的話音剛落,掛禮部侍郎銜的朱之臣也開口了。
“陛下,首輔所說朵甘衛如何已經久無消息。但臣記得陛下登基時,六番招討司也曾經上賀表,他們是以大明招討司自居的,如果需要動用他們,應該問題不大。
臣覺得隻需要陛下下旨,賜下一些布帛,六番招討司必然樂於奉命。不過,為防止奢安之變重演,需要派遣一個合格的禮臣。
陛下,臣出身蜀王府儀衛司(注2),臣願為陛下前往天全一行。”
朱之臣這話一出,連朱徽娖都震驚抬頭看他。這位在禮部怨氣衝天的侍郎居然有如此擔當,不過連續兩位侍郎的積極表態,朱徽娖也感覺會議氣氛有些古怪了。
錢象坤有些著急了,急切的聲音傳出。
“陛下已經定下以教治藏的策略,派兵進藏隻是一個選擇,藏法歸京才是禮部之重。我們不一定要派兵的,隻需要茶馬貿易略作傾斜。
不過,臣看那甲哇嘉錯更希望得到的是大明的明旨支持和官方承認,他們其實有力量擺平烏斯藏各方勢力,大明不用付出太多代價的。”
朱慈炅的手指敲擊著禦案,嘴角泛起笑意。大明不吝於談兵了,不管這三個侍郎如何想的,這是個積極的動向,不過他需要糾偏他們的想法。
“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那個東科爾活佛的力量,如果朕沒有猜錯,就是固始汗。
如果讓固始汗進藏,或許因為茶馬貿易,他依然會奉大明為主。但大明在烏斯藏除了這個名頭,就什麽也沒有了。”
注1:海夷:明朝時不特指西夷,嘉靖後,朝廷也將為禍青海的蒙古部落稱為海夷。
注2:王府儀衛司是朱之臣的出身,算一種科舉籍貫,隻是表示他的祖上是蜀王的儀衛官。
按照明朝傳統,如果朱之臣沒有考取功名,他大約還有蜀王府儀衛武官可以世襲,也相當於衛所出身。
他的父、祖、曾祖有記載都是蜀王的儀衛副,沒有記載的往上也一定是這個官職。而且,可以推測,朱之臣的這個朱,跟鳳陽朱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他也是明末推舉朱由崧的南京重臣之一,與史可法合檄勤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