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累世王侯,漢之延綿【6k】

字數:6474   加入書籤

A+A-


    謀逆?
    聽到竇太後的話,陳挺差點是笑出聲來,他看著竇太後說道:“竇太後,何人想要謀逆?何人膽敢謀逆?”
    “依本公所看,想要謀逆的這人,太後尚且還認識。”
    說完這話,他隨手將手中的人都丟在地上。
    人頭滾滾朝著竇太後而去,此時那人頭上有著血汙,有著塵土,有著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看起來髒兮兮的。
    竇太後下意識的往後退了兩步,有些嫌棄的看著那人頭。
    可還沒有等她開口詢問這人頭到底是誰的時候,那人頭的麵部便已經滾到了竇太後的麵前,顯露了出來.....
    竇太後低著頭,下意識的看去,緊接著便一聲淒厲的叫聲響起。
    “兄長?!”
    竇太後直接撲向了那竇允的人頭,臉上帶著驚怒、恐懼以及些許的不可思議,她抬起頭,看著陳挺說道:“我兄長乃是大將軍!位列三公!”
    “你怎麽敢如此就殺了他?!”
    “你要謀逆嗎?!”
    陳挺臉上帶著不屑與些許無奈的疲憊:“太後,您除了這句話難道就不會說其他的話了嗎?”
    他嘲諷一笑:“至於位列三公的大將軍?陳氏當年就連所謂的徹侯都敢殺,更何況是區區一個大將軍呢?”
    “再者說,大將軍勾連後宮罪同謀逆,陛下的血詔已然送到了官渡公府門口,天下眾人全都看見了!竇氏謀逆,本應該是處以俱五刑的懲罰的,隻是我看在竇允乃是太後的血親,所以才給了他一個體麵而已。”
    陳挺笑著看向竇太後:“太後,此時您且先別顧著傷心竇允之死了。”
    他的麵容此時變得冷冽而又帶著些許的嘲諷:“您便是竇允勾連的那個後宮之人,我自然不會殺了您,但這後宮之中有的是讓您痛苦的辦法!”
    “依照當年的舊例,以及太祖皇帝所留下來的遺詔,後宮與前朝霍亂幹政者,廢為尋常黔首,必然出家為姑子。”
    陳挺垂眸看向太後:“日後的幾十年,您便在宮中佛堂懺悔吧。”
    在轉身之前,陳挺還看著竇太後說道:“對了,竇太後——”
    “雖然竇氏是誅滅九族的大罪,但因為竇氏乃是太宗文皇帝的妻族,昔年的竇氏一族也是為大漢立下過汗馬功勞的,所以依照當年呂後舊案的處理方法,可以為竇氏留下一脈子嗣傳承。”
    陳挺笑眯眯的,看起來十分溫柔和善:“您若是活著,陛下好歹是會顧念些許母子之情照拂一下這兩個三四歲孩童的,日後就算是遇到赦免,留在京都之中,勉強過活也是有機會的。”
    “可.....若是您死了,您覺著陛下心中還會對竇氏有絲毫的情誼嗎?”
    說完之後,轉身便走了。
    隻剩下竇太後坐在那裏,懷中抱著竇允的項上人頭,身上華麗的袍子上沾滿了塵土與髒汙,與先前的囂張與奢華模樣完全不同。
    她呆呆愣愣的坐在那裏,整個人像是死了一樣。
    竇太後明白,自己剩下的時間都要努力的活著——哪怕是受無盡的苦,也要繼續活著,哪怕是在佛堂之中吃齋念佛,孤獨終老,她也要好好的活著。
    因為.....她活著一天,皇帝就會礙於她的麵子對竇氏稍微有所照拂,而她若是死了,皇帝隻會恨透了竇氏!
    為了竇氏的子嗣傳承......
    她要活著。
    還要竭盡全力的去討好皇帝。
    這是陳氏給皇帝留下來的保障之一。
    也是陳氏給自己留下來的保障。
    殺了竇允簡單,甚至是殺了太後也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並不算困難,可是.....殺了太後之後呢?
    皇帝現在是恨透了太後,可是太後畢竟是皇帝的親生母親!
    若是殺了....
    誰知道皇帝會不會在心中記恨陳氏?
    雖然陳氏也並不在意這些罷了,但...能夠不這樣子做,為什麽非要給自己找難度呢?
    更何況,殺了一個人,哪有如此磋磨她讓人來的痛快呢?
    太後也好,竇允也好,前歲掌權之後可是沒少辱罵陳氏,此時落在陳挺的手中...那可是遭了老罪了。
    畢竟,陳挺這個人,是陳氏公認的心眼最小的人。
    .... .....
    未央宮中
    此時的皇帝已經不著急了,畢竟他已經從這幾個羽林軍的口中套出來了話,並且知道了陳氏當代官渡公陳挺在得知他送去的詔書後,直接翻身上馬,像是當年的慶侯殺了王太後的兄長一樣直接殺了竇允!
    但此時,他又有些著急和猶豫了。
    官渡公入宮已經這麽長時間了,聽聞是徑直去了太後那裏.....官渡公會殺了太後嗎?
    若是真的殺了.....
    皇帝的眼睛中閃爍著猶豫和迷茫,他不知道,若是陳挺真的殺了太後,自己該如何麵對陳挺....那畢竟是他的生身母親啊!
    哪有孩子不奢求母親的愛呢?若是有,也是十分稀少的。
    哪怕是皇室也同樣如此,這是生物的本能,這是人的本能。
    “踏踏踏——”
    大殿外,一陣腳步聲響起,陳挺的身影走了進來,麵容中帶著謙遜之色,身上的衣袍都已經換了一身幹淨的。
    雖然陳氏一直有“入朝不趨”的恩典,但此時的陳挺還是小步走到了皇帝的麵前。
    “臣陳挺,參見陛下。”
    “陛下受驚,臣救駕來遲,還望陛下恕罪!”
    皇帝在陳挺還沒有拜下去的時候,便直接快步走到了陳挺的麵前,而後攙扶住了陳挺的身軀,臉上帶著激動和感慨的神色:“朕怎麽敢怪罪陳卿呢?”
    “若非是陳卿,朕恐怕是要被困居在這後宮之中了!”
    他的眸子中閃爍著激動的神色,像是一個什麽都不懂,隻是被母親囚禁因而求救了的小孩子一樣:“陳卿!仰賴你救了朕,朕日後一定以陳卿之意為瞻!”
    小皇帝仰著頭,眨著眼睛,活像是一個什麽都不懂得孩子。
    但陳挺可不會這麽認為。
    他隻是溫和的笑著,看向小皇帝說道:“陛下,臣救駕乃是應有之事,怎麽算是什麽功勞呢?竇氏謀逆首惡竇允已然誅殺,太後之事,卻是要陛下親自處理了。”
    “臣怎麽敢擅自做主?”
    小皇帝略微猶豫:“那,可有舊例可以遵循?”
    陳挺稍微思索後便說道:“可依照呂後之舊案而行,令太後畜發入道、亦或者削發為尼,在宮中立一個祭祀之地,令其懺悔。”
    “至於竇氏,當年呂後之案也有舊例,便給竇氏留一脈五歲以下的孩童為其延續香火,其餘的眾人皆殺!”
    小皇帝這才點頭,看向陳挺,臉上充斥著依賴的神色。
    “便依照陳公所說的做!”
    他看著陳挺,語氣中帶著誠懇之色:“陳公,如今大將軍已然死了,朝政沒有人打理,朕尚且未曾成年加冠,這朝政可如何是好?”
    “朕看,不如陳公做這個大將軍、兼任一個丞相如何?”
    陳挺隻是推卻:“陛下,陳氏中人已經多年不參與政事了,臣也是閑雲野鶴習慣了,才疏學淺,實在是當不得如此大任。”
    小皇帝語氣哀傷,再次開口道:“那陳公心中可有可以接任大將軍以及丞相的人選?”
    陳挺再次搖頭:“臣多年不接觸朝政,朝中的新人臣全然不識,如何能夠為陛下擇選英才?”
    “陛下天資穎慧,昔年的武帝也同樣是弱冠之齡便親政的。陛下如何不能親政呢?”
    小皇帝這才是無奈而又有些落寞的說到:“陳公不願入朝,朕也不能勉強。”
    “隻是救駕之功卻不得不賞。”
    “便加陳公為太尉吧。”
    陳挺這才是點頭:“臣,多謝陛下之恩。”
    太尉早已經不是從前的那個“實權職位”了,而是類似於追封的那些虛名一樣,是一個虛職,隻是讓人知道,這個人還是三公而已。
    ..... .....
    在竇氏之亂結束後的三個月,小皇帝便親政了。
    方才親政,便直接把控大權,將朝中那些原本想要小瞧皇帝的人直接給鎮壓,從而真正的掌控了大權。
    時人常常讚歎皇帝說,當今陛下有當年太祖皇帝的風範,也有當年太宗文皇帝的風範啊!
    .... ....
    而陳氏,也正式借著這個機會,再次回到了朝堂之中,回到了“明麵”上。
    這是陳氏計劃的第二步。
    由暗轉明。
    .... ....
    圃園
    “啪——”
    陳挺微微落子,麵容清俊中帶著溫和的笑意:“你瞧,這樣子一來,陛下就不會再糾結陳氏的暗中有多少力量了,因為陳氏分化了之後,進入暗中,在皇帝、以及眾人的眼中,力量已經下降很多。”
    “當時的陳氏炙手可熱,陳氏需要做的便是冷下來。”
    “而如今,陳氏已然冷了這麽多年,讓大漢的權貴們都快忘記陳氏的威嚴,此時的陳氏需要的就是“熱”起來。”
    “一緊一鬆,這才是傳世之道啊。”
    .... ....
    小皇帝在位近三十年,死後諡號為....和。
    何為和?
    不剛不柔曰和”
    “疏通知遠曰和”
    “推賢讓能曰和”
    是為...漢和帝。
    .... .....
    和帝死後,原本占據主動的皇帝一方,再次陷入了爭亂。
    因為和帝活的時間太長了,他甚至將自己的嫡長子、嫡次子等全都熬死了,隻剩下了一個年僅六歲的孩子。
    於是,隻有這個六歲的孩子登基了。
    大漢似乎再次回到了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舊路之上。
    唯有天穹上,一雙眼睛看著這一幕。
    陳成看著世上的一切發展,隻是淡淡歎了口氣:“看來,對於曆史慣性的改變還不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