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大劫之數,爭端之法
字數:3858 加入書籤
這個想法浮現的一瞬間,張角的心中一陣寒顫——但隨即就將這個想法給強行否定了。
畢竟陳氏完全沒有理由這樣子做不是嗎?
想要攪動天下風雲的人,必須是要有一個能夠經得起揣摩的理由。
想要更進一步?想要獲得權力?想要獨霸天下?想要成為新的皇帝?
隻有這幾個合適的理由。
但.....對於陳氏來說,這幾個理由根本都不成立。
為什麽?
更進一步?
陳氏是什麽人?
公爵加身、累世王侯、門生故吏遍布天下,高祖親自許諾金刀之讖,而光武皇帝洛水之誓無可指摘的說出了陳與劉天下共這樣子的話語。
陳氏想要更進一步的話,那就隻有一個地方可以去了。
皇位。
可是陳氏如今的行為是想要皇位的行為嗎?不是。
不管是誰獲得了勝利,最後都不會是陳氏獲得皇位——更何況,就依照陳氏的強大,這些年有多少機會可以登上皇位,而且是無可置疑的登上皇位?
事實上,若是陳氏想要皇位,甚至不用搞這些東西,直接揭竿而起,一半的天下迅速會落入陳氏的手中,而另外一半的天下也會在半年之內歸附。
其他的幾個所謂理由就更加荒謬了。
張角按著自己的額頭,苦笑一聲:“我怎麽能夠如此揣摩猜測陳氏呢?陳氏絕非是這樣子的人,隻是我實在是看不透這其中的緣由啊。”
.... .....
北漢承誌六年,南漢安統二年,同樣是公元185年,甲子年之後的一年。(因為本書時間線和曆史版本已經不一樣了,所以之後寫時間,我都把不同國家的時間寫出來,同時對應公元年,好讓大家來看哈。)
官渡
圃園
前後三批人來到了圃園之中,而最先見到陳元的自然是劉備,因為他的長安城是距離官渡最近的。
“老師,多年不見,您身體可還一向安好?”
他的神色中帶著些許的恭敬謙遜之色,但麵容之上的滄桑與苦楚卻讓他看起來更加的疲憊了。
反倒是陳元,因為這些年基本上都在遊山玩水,根本不操心朝廷天下政務,反而看起來十分年輕,甚至比劉備看起來還要年輕不少。
他隻是淡淡一笑,之後為劉備倒了一杯茶:“我身體倒是一向還好,隻是不知道你身體如何?”
陳元的聲音中帶著些許關心:“朝廷政務嗎,總是處理不完的,要照看好自己的身體,唯有身體康健,才能夠完成心中的誌向啊。”
劉備神色隻是苦楚,他看著陳元,不想要拐彎抹角,反而是直接詢問道:“老師,您可知道孟德....謀....孟德帶著那個孩子出走琅琊,建立了新漢的事情?”
陳元點頭,並沒有否定此事。
劉備的神色中帶著些許激動,剛準備說什麽,卻又停頓了一下,因為此時院落外正好響起了一陣腳步聲。
而後,張角、曹操兩個人並肩而來,他們兩個人的神色中倒是沒有帶著多少的情緒。
對於曹操來說,張角的起義並不算是什麽大事。
而對於張角來說,曹操是他製衡劉備朝廷的關鍵一步。
四個人坐在這院落中,遠處的秋風起來,刮在四個人的身上,好像一如當年一樣。
而此時卻與當年完全不同了。
昔年,這四個人中,唯有陳元能夠左右天下局勢,但如今這院子中的四個人,卻都是跺跺腳就能夠讓這天下動蕩的人物了。
天下局勢,竟然隻在這師徒四人的茶會上便能夠決斷。
這也是古往今來,甚至往後數千年間唯有的一次了。
曹操、劉備實際上隻是在當年拜師的時候見到過張維民一次,那已經是許多年前的事情了,所以此時的他們自然是記不得張維民到底是什麽樣子了。
隻是見到老師沒有什麽反應,所以也就將張角當做了張維民。
張角自己心裏倒是較為緊張,畢竟他是知道的,自己是個冒牌貨。
陳元隻是淡淡一笑:“你們三個人倒是罕見,怎麽會一起來我這裏了?可是有什麽事情?”
曹操微微躬身道:“老師,有個人想要見您一麵,但是弟子不敢擅自做主,於是他此時還在院落外等著。”
陳元一挑眉:“你竟然舍得將他帶出來?”
曹操見到陳元已經猜到了是誰,當即神色不變:“是陛下自己想要來的。”
“還請老師看在劉陳昔年情誼的份上,見他一見吧。”
陳元隻是微微搖頭:“他並不能夠代表劉氏,所以見與不見又有什麽區別呢?”
他隻是說道:“但是,你們此次來找我,我是明白你們到底是想要做什麽的,陳氏並不想參與到任何一個人的爭鬥之中,陳氏隻想看顧這天下的黔首百姓。”
陳元看著三人,神色頗為嚴肅:“自古以來,戰爭從來都是消耗黔首士卒的凶器,輕易之間不可使用。”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同樣是無可爭議的曆史大趨勢,我們不能夠阻擋,隻能夠順從。”
劉備張了張嘴,想要說什麽,但卻又停了下來,隻是等著陳元繼續說。
而陳元則是長歎一聲說道:“玄德啊,大漢之天命,該有此劫。”
他看著劉備說道:“上一次大漢的天命之劫便是王莽篡漢,但是當時的光武皇帝承運而生,所以大漢再次延續了兩百年的光陰。”
“如今,便是大漢的第二次大劫。”
“也是最大的一次。”
“所謂事不過三者,若是此次大劫能夠挺過去,那麽日後的大漢便不會再有如此劫難了。”
陳元手中羽扇輕搖,隨口編出來了一個所謂的大劫。
他隻是看著麵前的三人:“渡劫之事,陳氏不願意參與其中,但天下黔首卻不能夠因為大漢的劫數而受到苦難。”
“因此,陳氏的門生故吏看顧天下黔首,身居郡守縣令之職。”
“但你們三人的爭端,卻是終究要有一個結尾的。”
“今日,便在這圃園之中,為師看著,你們商議出來一個辦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