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今日局勢,昔日之事【二合一】

字數:6877   加入書籤

A+A-


    看法?
    陳瑾川隻是微微搖頭,眉宇中帶著些許凝重的神色:“如今,天下局勢,眾多世家,以及那位高高端坐在皇位上的陛下,都想要讓陳氏先動。”
    “隻要陳氏先動了,就可以憑借著他們的本事來進一步的威逼陳氏。”
    陳瑾川從棋盤上拿起來了一枚棋子,而後淡淡一笑,臉頰上帶著些許的肆意之色,他放置在麵前棋盤上的某一處,而後說道:“父親,您看,這便是如今的局勢了。”
    “天下如今隻分作了兩派勢力,一派是陳氏,另外一派則是由當今天子以及諸多世家所聯合起來形成的勢力。”
    “但.....這一派的內部,真的是和平的嗎?真的是團結的嗎?”
    陳瑾川的嘴角帶著些許若有似無的笑容,而陳蘋瞬間就反應了過來:“你的意思是,挑動他們之間的亂鬥?”
    聽了陳蘋的話,陳瑾川搖頭又輕輕點頭。
    “是卻又不是。”
    他眯著眼睛說道:“當年,長街之變的時候,陳氏因為走錯了一步棋,所以陷入了被動的局麵,造成了如今的清醒,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在陳瑾川的記憶之中,長街之變的時候,陳氏所做出的應對的確是太差了。
    或者說,那一代的家主,也就是陳蘋的父親、陳瑾川的爺爺,實在是太過於愚蠢,甚至愚蠢到了整個陳氏這數百年間排名第一的愚蠢的地步。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陳氏傳承了那麽多年,傳承了那麽多代,最差的也不過是平庸無能之輩——這樣子的概率實在是太低了,出現了一個愚蠢的蠢貨才是正常的事情。
    當年,長街之變的時候,先太子“張英”在長安城之中孤立無援,又沒有能夠掌控朝政局勢——但當時的武皇帝張一卻十分信任當時的官渡陳氏家主陳鋒,將其當做是輔國大臣、顧命大臣來使用。
    這對於張一來說並不是什麽大的錯事——畢竟誰能夠想到,曆來都是保皇派的陳氏出現了一個蠢貨呢?
    當然,當初的陳鋒雖然是一個蠢貨,但卻並沒有愚蠢到極點——他並沒有動搖自己保皇派的地位,否則如今 的陳氏恐怕就不僅僅是如今的模樣了。
    在武皇帝張一逝世之後,陳鋒被嶺南王、也就是如今的大乾天子所欺騙,選擇了相信大乾天子,從而回到官渡之中,繼續陳氏的“隱”之政策。
    你說不出這是好還是壞,在長線來看,對於陳氏似乎並沒有什麽大的阻礙。
    可後來的事情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張英“造反”謀逆了,而在京都之中的許氏、夜氏、徐氏三個當時並不算太過於龐大,但卻掌握著至關重要的三支士卒。
    第一,天師門守衛。
    第二,在外征戰西域蠻夷,方才回到京城述職的一支三百人左右的士卒。
    第三,黃門士卒。
    這三支士卒守衛到底是個什麽情況呢?
    這麽說吧,天師門大開之後,皇宮對於長安城之中的叛逆謀篡之輩來說,就相當於是囊中之物,砧板上的魚肉。
    而黃門則是皇帝在某些緊急時候,需要出宮的時候,可以走的道路。
    而那支三百人的士卒?
    在天師門、黃門都已經被嶺南王所掌控了的時候,這支三百人的士卒足夠嶺南王清君側了。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時的陳氏家主真的很愚蠢,但卻也是真的被嶺南王給欺騙了,在武皇帝臨終之前,嶺南王曾經指著洛水對當時的陳氏家主以及武皇帝發誓,自己一定會好好的輔佐太子。
    而後來.....
    後來的結果,也十分明顯了。
    張英“謀逆”,嶺南王“平亂”,最後嶺南王在多次的推辭之下,成功的坐上了皇位。
    而在武皇帝時期,一點影子都見不到的徐氏、許氏、夜氏卻忽然之間超越了一眾龐大的家族,站在了大乾太宗一朝的巔峰之處。
    甚至隱隱有想要和陳氏一較高下的影子。
    陳瑾川的聲音很沙啞,他輕笑著說道:“當年的事情,已經成了天子的心魔,否則此時的皇帝也不會不顧一切的想要將安南收回來了。”
    他的臉頰上帶著不屑的笑容。
    “當年孫氏帶著江東的一眾世家逃亡到了安南,所建立起來了如今的吳國,可是安南早在當年漢武帝時期,便已經是歸屬於大漢的領土了。”
    “如今的吳國不過是叛逆作亂之輩而已。”
    “可是天子呢?”
    陳瑾川看著陳蘋說道:“天子想要自己在史書上的名聲好聽一些,所以竭盡全力的打造自己的“文”名,想要在後世的史書記載之中,成為太宗文皇帝那樣子的美名,所以他開始大肆的給予這些蠻夷之輩“賞賜”,想要憑借這收複疆土的名聲,把自己篡位謀逆的髒汙名聲給掩蓋下去。”
    “可這是他能掩蓋下去的事情嗎?”
    陳瑾川看著陳蘋:“更何況,此時的天子已經重病許久,說不得還能夠堅持多久——對於徐氏、許氏、夜氏來說,他們的地位很快就要不穩固了,除非他們能夠再來一次從龍之功!”
    “這便是陳氏的機會!”
    “一動不如一靜,隻要他們動了,我們便可以看清楚他們的路數,進而將他們的道路給破解開來!”
    他微微一笑,臉上帶著從容之色:“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陳蘋隻是微微皺眉,而後開口道:“可是.....那些人若是不動呢?”
    陳瑾川更是開懷大笑,他指著棋盤之外的某處開口道:“父親,您以為,這天下真的隻有這三方勢力嗎?不!還有另外一股隱藏的勢力!”
    隱藏著的勢力?
    陳蘋微微一愣,而後說道:“你的意思是,戾太子的後人?”
    陳瑾川隻是一笑:“不,戾太子的後人絕對沒有機會成為皇帝,或者說,戾太子這一脈可以出現皇帝,但卻絕對不能夠出現那麽嫡係的皇帝!”
    “滿朝文武當年基本上都參與了那件事情,此時讓戾太子的後人掌權,他們怎麽可能不害怕呢?”
    “他們一旦害怕,就會在這其中做出無數的肮髒手段!”
    “陳氏不害怕,但卻不應該將他們牽扯進來了。”
    陳瑾川說到這裏,神色略微有些複雜的說道:“因為,當場是陳氏對不住他們!”
    陳蘋也十分複雜,但他卻有些茫然:“那不是戾太子,還能是誰?”
    陳瑾川隻是淡淡一笑說道:“當然是當初的七皇子、如今的臨江王一脈!”
    他嘴角帶著些許笑容:“臨江王如今的年歲,可是正值壯年!”
    ————————————————————————大乾材料補充二
    《樊文先生雜記》作者:陳安順;
    “對於太宗皇帝來說,他當年所做的事情到了他的晚年一直在折磨著他的良心——或者說,對於太宗文皇帝來說,他並沒有什麽良心可言,他隻是開始害怕了。”
    “是的,他不是知道自己錯了,而是知道自己快要死了。”
    “在他活著的時候,他可以因為自己的欲望而謀逆篡位,殺死當年尚且年幼的子侄,然後許諾與門閥世家共分天下,但是當他馬上就要死了的時候,他就會開始注意自己的名聲。”
    “但此時為時已晚。”
    “所以他就想要在疆土這件事情上做一些名堂,比如收複當年被孫策帶走了的安南之地,但他的辦法也不是豪氣的收複,而是小家子氣、十分女人氣的告訴安南首領,隻要安南的王室願意接受大乾皇室的加封,大乾皇帝就可以承諾讓安南王室繼續通知安南,甚至可以給他們十分龐大的自主權。”
    “這簡直是丟盡了當年大漢的英雄氣。”
    “而這也是為什麽大乾這個朝代雖然一直十分強大,但是對外的策略卻一直都不如當年大漢的原因——因為這個國家的上層統治者已經提前先給這些蠻夷跪下了。”
    “這是十分可笑的事情。”
    “想要收複自己的疆域,用的竟然不是武力,而是企圖讓自己的敵人生出來一些對自己的同情心,想要靠著自己龐大的國力,讓對方覺著自己是一個冤大頭,從而開始趴伏在自己的身上吸血?這是什麽地獄笑話?”
    “隻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已經沒有了太長的時間,他馬上就要死了,病的很重,所以他為了自己的名聲什麽都可以做,什麽都願意做——哪怕這個聰明知己的、精致利己的人知道,這樣子的策略做出之後,會對大乾造成無法預知的影響也是一樣。”
    “所以,為什麽後世之中在討論千古一帝的時候,大多數正常的曆史學家研究者都不願意將大乾太宗文皇帝列入千古一帝的範疇之列,也就是因為如此了。”
    “所謂千古一帝者,總是要有些許英雄豪邁之氣的。”
    “就像是後來的大明太宗文皇帝一樣,造反了就是造反了,謀逆了就是謀逆了——我不讚同我那個侄子的政策,並且我覺著他的政策會讓華夏大地開始落後於整個世界,所以我掀起來了轟轟烈烈的造反之旅,哪怕因此將整個大明聯邦割裂成了數個部分,但大明卻依舊是整個世界的巔峰,誰都無法望其項背的存在。”
    “這樣子慷慨而又十分坦誠的皇帝,再加上他的功勞真的十分卓著,所以眾人列舉千古一帝的時候,也大多數都願意將其列入千古一帝的範疇之中。”
    “所謂英雄也好,梟雄也罷,都要有自己的一股子豪邁氣在。”
    “如大乾太宗文皇帝者,簡直是丟盡了古往今來所有太宗皇帝的臉麵,甚至當初的大唐太宗文皇帝在臨終前都在猶豫,是否真的要將自己的諡號定為文、廟號定為太宗?他覺著自己丟不起這個臉麵。”
    “要知道,在大乾太宗文皇帝之前,上一個太宗文皇帝可是大漢的太宗!這更是大唐太宗皇帝的精神偶像,可因為張鐙的緣故,李二鳳都不願意當太宗了,這就可以看出來這個太宗被張鐙給汙名化到了什麽程度。”
    “而曆史學界中,對於張鐙的諸多政策其實也並不看好——當時有諸多文人吹捧,以及在史書上有那麽好的名聲衝,純粹是因為當時的那一代受盡了當時張鐙的利益,他們已經成了利害的捆綁體,說張鐙不好,就是在否定他自己。”
    “這也是為什麽,近些年來,張鐙的名聲逐漸變差,甚至快要變得人人喊打的原因。”
    “透支了大乾後麵數百年的潛力,壓榨出來了短暫的太宗盛世——那這個盛世到底還算是真正的盛世嗎?筆者認為是不算的。這隻是虛假的繁榮。”
    “本來,這個初生的國度可以依照著當初武皇帝所設想的步驟,再熬過了天災人禍之後,一步步的走向這個世界的巔峰,以一種十分完美健康的形態。”
    “但曆史總是喜歡開一個好笑的玩笑,在張鐙時期,曆史拐了個彎,走向了另外一條路。”
    “這個龐大的、初生的國家,也就在這種狀態下,逐步的變得扭曲而又畸形。”
    “誰也不知道,後來的太宗皇帝到底有沒有後悔?可是在筆者看來,太宗皇帝應當是不會後悔的,畢竟對於太宗皇帝來說,他生前坐上了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死後也給自己的後人安排了一條堂皇大道。”
    “後世的皇帝哪怕有出身武皇帝一脈的,但卻也不能夠推翻此時太宗皇帝所鋪設的道路,那麽他們就隻能夠捏著鼻子繼續認。”
    “這對於太宗皇帝來說,難道不是又一次的勝利嗎?”
    “因此,筆者揣摩,對於太宗皇帝來說,若是他能夠知道後來發生的事情,隻怕隻會開懷大笑,並且十分得意的告訴後人,你們拿我又有什麽辦法呢?”
    “不得不說,這的確是太宗皇帝的勝利。”
    ——————————節選自《樊文先生雜記》·略有修改
    (這是我編的哈,現實裏沒有這個東西)
    因為大乾是一個未知的架空朝代,所以我寫的時候也需要不斷的補充材料,讓大家知道背景。
    好難。
    這是二合一,就這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