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歸鄉2
字數:3854 加入書籤
聲音在一眾衙役耳中聽來實在稚嫩,可在那些狂奔而來的孩童聽來卻是極鄭重。
那些個孩童紛紛停住,鄭重其事地拱手,對著陳硯深深行一禮,朗聲道:“學生拜見三元公!”
瞧著這一個個小小的身影,陳硯覺得好笑之餘,又仿若看到當初求學時的自己,當即問道:“你等怎的獨自跑過來了?”
領頭那兩十來歲的孩童便道:“我們在村口等三元公一天了,看到三元公的儀仗回來,特意前來相迎。”
“族長與族人都盼望三元公回來。”
兩人正經應答完,陳硯就道:“不可讓大家久等了,我等快些回去吧。”
原本還乖乖站著的孩童一聽此話,頓時亂了隊伍,紛紛往陳硯身邊擠。
陳硯一手牽著一個四五歲的幼童,被一眾孩童如眾星捧月般往前走。
跟在後麵的陳老虎一把托起一個六七歲的孩童坐到肩膀上,還一手抱一個,大跨步跟上陳硯。
劉子吟與胡德運等人也被孩童們簇擁著往前,陶都瞧著這些個穿著長衫的幼童,仿若縣試時的陳硯與周既白,不由心情大好。
劉子吟緩緩踱步跟上,偶爾咳嗽兩聲,就被身旁的孩童一本正經地提醒:“娘說了,不好好穿衣服就會受寒,你定是不聽話了才生病,往後要乖。”
劉子吟忍俊不禁道:“是。”
那小孩見他聽進去了,更覺自己要負擔起教導劉子吟的重擔,當即將雙手背在身後,學著夫子那般對劉子吟“諄諄教誨”。
前方的陳硯耳邊則更吵鬧,這個問:“三元公是很大的官了嗎?爹說三元公在當大官。”
那個問:“京城是不是有許多好吃的?”
還有問道:“你在外會不會想我們?”
稚嫩的聲音七嘴八舌,並不讓人厭煩,反倒讓陳硯的胸口被什麽塞滿了。
陳硯邊走邊應著話,不知不覺離村口越來越近。
村人點燃炮竹,“劈裏啪啦”的聲音邊徹底壓過了孩童們的問話。
陣陣青煙飄蕩到上方,在“狀元及第”牌坊上跳了一段優美的舞後隨風遠遊而去。
陳得壽領著盧氏與柳氏迫不及待迎上來。
瞧見三人,陳硯壓下心頭湧動的情緒,笑著喊道:“阿奶,爹,娘,阿硯回來了。”
陳得壽眼眶泛紅地連連點頭:“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盧氏和柳氏可就沒陳得壽那般內斂,兩人直接一左一右圍住陳硯,將陳硯上下左右前後都看了個遍。
柳氏哽咽道:“阿硯又瘦了。”
盧氏語氣頗為不滿:“當了大官不該日日大魚大肉嗎?咱瞧著那戲文裏的官都肥頭大的,怎的你當個官比讀書時還瘦?”
耳邊聽著二人的絮叨,陳硯一顆心卻無比的安定,他笑道:“我抽條呐,等不長個了人就橫著長了。”
“那也不能這麽瘦。”盧氏摸著陳硯的手腕道:“你指定是在外吃了不少苦。”
聽聞此話,陳硯心頭湧起一股酸氣。
柳氏更是心疼得直抹眼淚。
一旁的陳得壽製止道:“阿硯回來了,咱該高興,哭什麽?”
柳氏帶著哭腔道:“別人光看我兒風光,卻不知我兒在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你這個當爹的不心疼,我這個當娘的心疼。”
陳硯反手握著他娘的手,想要寬慰幾句,喉嚨緊得厲害,他便將話咽了回去。
盧氏也背過身去,偷偷抹了把淚,就對兒媳道:“大夥兒都來接阿硯,咱不能跌了份兒,回去咱再給他補補。”
柳氏漸漸止住哭聲,瞧著四周又是官府的人,又是族人,她不好意思道:“瞧瞧娘,給我兒丟人了。”
陳硯平複情緒,笑道:“娘這是慈母之心,旁人該稱讚才是。”
被如此一誇,柳氏高興得笑出聲。
陳硯一扭頭,就見盧氏背過身抹了把眼淚,他道:“阿奶,我這一路吃了一肚子油水,就念著您煮的糙米粥。”
盧氏一聽也顧不得抹眼淚,當即道:“這還不容易,一會兒阿奶就給你煮去!”
一想到乖孫想喝粥,盧氏渾身上下全是勁兒,恨不能立刻就走,哪裏還顧得上抹眼淚。
見過自己家人,陳硯便走到等在後麵的族長等人,拱手行了個晚輩禮。
族長等人哪裏敢受,紛紛避開。
“陳氏族長陳秉言,領陳氏一族男女老少,恭迎陳大人歸鄉!”
族長恭敬道。
陳硯笑道:“族長莫要生分了,還喚我阿硯就是。”
族長與族老等聽到陳硯此話,心中感動不已。
官府早派人來知會過了,阿硯如今可是三品大官了。
一瞧見這身官服,族中人就頗為局促,萬萬不敢如以前那般以長者自居。
可陳硯當了大官,在他們麵前還是如此謙遜,絲毫沒有官架子,這讓他們如何能不感動。
族長是個人精,自是知道再客氣下去,反倒與陳硯沒了族人間的親熱,就笑道:“阿硯既如此說了,那我們就照辦。你這一路奔波,肯定還餓著肚子,族裏席麵早備好了,前去用飯吧?”
族老們也是笑容滿麵,跟在一旁附和。
族人等了一整日,陳硯自是不會掃興,當即便在族長與族人們的簇擁下,緩步往村子裏走去。
距離上次回家還不足兩年,村子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村口的大槐樹前,立著二柱一間一樓式的牌坊,麵闊三丈,坊高兩丈六尺,兩中柱間距一丈五尺,上書“狀元及第”四字,右下角為“永安書”三個字。
牌坊前方,每個柱石前方立一雄獅,仿若要鎮守整個陳家灣。
單單是“狀元及第”就已是氣派非凡,再加之天子手書更是讓整個陳家灣榮耀無比。
族人往這牌坊下走過,不自覺就會挺直脊背。
陳硯站在牌坊下,仰頭看去,便覺此牌坊極具氣勢,仿佛要將附近的村子盡數壓下。
再往裏走,牌坊後立有一塊巨石,最左側是“三元公”三個龍飛鳳舞的大字,緊隨三個大字後的,是陳硯連中三元、任翰林院編撰、任鬆奉同知後平複寧王叛亂等種種事跡。
整塊巨石隻雕刻了不足兩成,剩餘一片空白,顯然是等待後續繼續雕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