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李隆基的咆哮:你們這是在逼宮啊!

字數:4773   加入書籤

A+A-


    “你們這是要逼宮啊!”
    整個太極殿,靜得能聽見每個人粗重的呼吸,能聽見汗珠從額角滾落,滴在朝服上那細微的“啪嗒”聲。
    時間在這一刻被拉長,每一息都是酷刑。
    李隆基的胸膛劇烈地起伏著,那雙曾經睥睨天下,令四海臣服的龍目,此刻充斥著血絲。
    他死死盯著丹陛之下的兒子們!
    他試圖從這些兒子的臉上找到一毫的畏懼,一毫的動搖。
    沒有。
    什麽都沒有。
    隻有決絕。
    那種不惜一切,不計後果的決絕。
    憤怒的潮水退去了,留下的,是冰冷刺骨的寒意。
    那股熱血上頭的狂怒,正在被一種更深沉、更可怕的情緒所取代:
    ——恐懼。
    一種來自於權力巔峰,卻發現根基正在被自己血脈侵蝕的恐懼。
    他臉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褪去,從漲紅到醬紫,再到此刻的慘白。
    那是一種毫無生氣的白。
    李隆基緊緊攥著龍椅的扶手,指節因為過度用力而根根凸起,發出不堪重負的“咯吱”聲。
    他想咆哮,想下令將這些逆子全都拖出去斬了。
    可他不能。
    他的理智,那份屬於帝王的,被權力浸泡了數十年的理智!
    阻止了他。
    殺一個李亨,可以。
    那是廢儲。
    殺一個李璘,也行。
    那是剪除羽翼。
    可殺了眼前這一片……
    那等於告訴天下,他李隆基瘋了。
    他李唐的江山,後繼無人了。
    他將成為史書上最大的笑柄,一個被自己所有兒子聯手背棄的孤皇。
    就在這令人窒息的對峙中,一個蒼老卻中氣十足的聲音,打破了這片死寂。
    “臣,禦史大夫韋陟,有本啟奏!”
    聲音不大,卻像一道驚雷,在每個人的耳邊炸響。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身著緋色官袍,手持象牙笏板,從文臣的隊列中一步步走出。
    他步履沉穩,每一步都是踩在了大殿所有人的心跳上。
    韋陟,三朝元老,以剛正不阿,不畏強權聞名於世。
    他的奏疏,連李林甫都得掂量三分。
    他走到大殿中央,沒有看任何人,徑直跪倒在地,行了一個無可挑剔的五體投地大禮。
    “陛下。”
    他抬起頭,蒼老的臉上溝壑縱橫,那雙眼睛卻渾濁而銳利,能看透人心。
    “《禮記》有雲,‘昏姻之道,謂嫁娶之禮。正姓氏,別男女,明君臣,以重萬代之嗣。’立後,非陛下家事,乃國之大事,社稷之本!”
    他的聲音開始變得激昂,字字句句,擲地有聲。
    “楊氏,初為壽王妃,陛下納之,已是有違人倫,天下非議。然陛下聖眷隆重,臣等不敢多言。可如今,陛下竟欲立其為後,將我大唐國母之位,授予一失德之婦,置天下綱常於何地?置我李唐皇室顏麵於何地?”
    這番話,如同一記響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了李隆基那張慘白的臉上。
    他可以容忍兒子們的沉默反抗,因為那是親情與權力的糾纏。
    但他無法容忍一個臣子,在朝堂之上,用“有違人倫”、“失德之婦”這樣的字眼,來指責他,指責他心愛的女人!
    “放肆!”
    李隆基從牙縫裏擠出兩個字。
    然而,韋陟毫無懼色,反而挺直了腰杆,將笏板高高舉過頭頂。
    “臣今日,願以這七尺之軀,這顆耿耿忠心,死諫於殿前!若陛下執意如此,便是將我大唐推向萬劫不複之境地!他日史書工筆,將如何記載陛下與楊氏?陛下,您想成為後世子孫口中的昏君嗎?!”
    “請陛下,為江山社稷計,為萬千黎民計,為李唐萬世基業計,收回成命!”
    說完,他重重一個頭磕在冰冷堅硬的金磚上,發出了沉悶的“咚”的一聲。
    “臣,監察禦史盧奕,附議!請陛下收回成命!”
    又一個身影從隊列中走出,跪在了韋陟的身後。
    “臣,殿中侍禦史崔渙,附議!請陛下收回成命!”
    “臣,監察禦史張鎬,附議!請陛下收回成命!”
    “臣……”
    一個,兩個,三個……
    轉瞬之間,十餘名禦史言官,如同商量好了,紛紛出列,整齊劃一地跪倒在地。
    他們是一片緋色的潮水,湧向大殿中央,形成了一道新的,由文官風骨築成的堤壩。
    “請陛下,收回成命!”
    整齊劃一的呐喊聲,在空曠的太極殿中回蕩,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絕和悲壯。
    如果說,皇子們的集體反抗是一柄刺向李隆基心髒的利劍。
    那麽,禦史台的集體死諫,就是一把敲碎他帝王尊嚴的重錘!
    楊國忠徹底癱軟了。
    他感覺自己的膝蓋骨已經碎了,全靠求生的本能在勉強支撐著身體不至於倒下。
    他雙眼發直,看著眼前這超乎想象的一幕,大腦一片空白。
    完了。
    全都完了。
    他原本以為,有聖上的寵愛,有貴妃的枕邊風,封後之路不過是時間問題。
    他甚至已經開始盤算,一旦貴妃成為皇後,他楊家,將是何等的潑天富貴,何等的權勢滔天。
    可現在,皇子們站了出來。
    這些平日裏看似一盤散沙,甚至互相傾軋的皇子們,竟然為了太子,擰成了繩。
    緊接著,那些又臭又硬的禦史們,也跳了出來。
    這兩股力量,足以讓朝堂震動。
    而現在,它們合流了。
    它們的目標,看似是阻止貴妃封後,但楊國忠簡單想了想,就明白了。
    這些人真正的目標,是他!
    是楊家!
    這哪裏是阻止封後,這分明是要掘他楊家的祖墳啊!
    他身邊的那些黨羽,那些平日裏圍著他搖尾乞憐的官員們,此刻一個個恨不得在地上刨個坑把自己埋進去。
    他們低著頭,弓著背,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生怕被皇帝或者那些憤怒的皇子、禦史們注意到。
    之前那股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的氣焰,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整個太極殿,形成了一個詭異的,三方對峙的局麵。
    龍椅之上,是臉色慘白的皇帝李隆基。
    丹陛之下,左側,是以永王李璘為首,全體成年皇子組成的沉默之牆。
    右側,是以禦史大夫韋陟為首,全體禦史言官組成的死諫之陣。
    而太子李亨,就跪在這兩股巨大勢力的庇護之下,滿臉淚痕,卻第一次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
    至於楊國忠和他的外戚集團,已經被徹底擠壓到了角落,是一群瑟瑟發抖的鵪鶉,無人問津,卻又無處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