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字數:5610   加入書籤

A+A-


    太極殿內,死寂無聲。
    李璘,一身玄色十二章紋龍袍,端坐於那張曾屬於他父親的龍椅之上。
    如一柄出鞘的利劍,脊背挺直,肩線冷硬,無形的威壓籠罩著整個大殿。
    龍椅冰冷堅硬的觸感從背後傳來,卻遠不及他此刻的心。
    他的腳下,漢白玉的台階上,癱軟著一個昔日的帝王。
    李隆基的龍袍皺成一團,金線繡成的五爪金龍在無聲地哀鳴。
    他發髻散亂,臉色灰敗。
    身旁瑟瑟發抖的楊玉環,依靠著李璘。
    楊玉環那張曾令六宮粉黛無顏色的臉上,此刻隻剩下淚痕與驚恐。
    她緊緊抱著李璘的手臂,像是在風暴中抓住最後一根浮木。
    殿下,文武百官,一個個噤若寒蟬。
    無論是曾經權傾朝野的李林甫,還是剛剛失勢如喪家之犬的楊國忠,此刻都垂著頭,恨不得將自己的臉埋進地縫裏。
    沒人敢抬頭看一眼龍椅上的那個年輕人,那個他們曾經不屑一顧的永王,那個剛剛用最血腥、最直接的方式奪取了天下的新皇。
    就在剛才,兩道詔令已經從這裏發出。
    第一道,殺胡令。
    第二道,八百裏加急,直奔西去的乞活軍大營,命令武悼天王冉閔,不必入京,即刻西征,殺無赦!
    這兩道詔令,一道確立了他的名,一道彰顯了他的權。
    李璘的目光冷漠地從下方一張張驚恐或麻木的臉上掃過。
    “擬第三道旨。”
    一名內侍宦官是連滾帶爬地捧著筆墨和黃卷跪在禦案前,雙手抖得像秋風中的落葉。
    李璘的目光穿透了太極殿的穹頂,望向了遙遠的西部。
    “詔令,安西大都護府高仙芝,即刻起,統籌安西四鎮府兵十五萬,放棄輪台、碎葉一線所有守備,全軍集結於龜茲!”
    此言一出,殿下響起一片倒吸冷氣的聲音。
    “安西軍之所有糧草、軍械、後勤,皆需優先供給武悼天王冉閔所部。高仙芝所部,即刻起,受冉閔節製,配合其部,鎮壓西域三十六國。”
    “凡有不從者,凡有敢於反抗者,凡有陽奉陰違者!”
    “與胡同罪,一體誅之!”
    “朕要讓西域的天空,從此隻飄揚大唐的龍旗!朕要讓絲綢之路上的每一粒沙,都染上叛逆者的血!”
    新的詔令很快寫就。
    宦官顫抖著雙手,將黃卷呈了上來。
    李璘親自擬定的旨意。
    他抓過一旁的傳國玉璽,那沉重的、象征著天下權柄的玉石在他手中。
    他舉起玉璽,對著那份決定了無數人命運的詔書,重重地,蓋了下去!
    “咚!”
    一聲悶響,天命的最終裁決。
    朱紅的印泥在黃卷上留下了八個篆字。
    “授命於天,既壽永昌。”
    大殿之內,落針可聞。
    所有人都被這第三道詔令中蘊含的瘋狂和鐵血意誌所震懾。
    這是要徹底清掃西域,不留任何後患!
    這位新皇的手段,比他們想象中任何一個帝王都要狠辣,都要不計後果!
    就在這死的寂靜中,一個嘶啞、怨毒的聲音,從台階下傳來。
    “逆子……逆子!”
    李隆基掙紮著,勉強撐起了上半身。
    他靠坐在冰冷的白玉台階上,仰著頭,用一雙布滿血絲的眼睛死死地盯著龍椅上的李璘。
    他的聲音裏,沒有了帝王的威嚴,隻剩下刻骨的恨意和一個父親最惡毒的詛咒。
    “朕要看著!要親眼看著!你這個弑父篡位的逆賊,是如何將這盛世大唐,一步步帶入萬劫不複的深淵!哈哈……哈哈哈哈!你會眾叛親離!你會死無葬身之地!這江山,會在你的手裏,徹底敗落!”
    他笑了起來,笑聲淒厲,如同杜鵑泣血。
    楊玉環抱著他,淚如雨下,嘴裏不停地喚著:“三郎……三郎,別說了,別說了……”
    李璘俯視著他,眼神平靜得可怕。
    他沒有憤怒,沒有駁斥,隻是像看一個不懂事的孩童,看著那個沉溺在自己“開元盛世”幻夢中不願醒來的老人。
    “父皇,”
    他淡淡地開口,這一聲“父皇”,比任何嘲諷都來得更加刺耳,“你所謂的盛世,早已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他站起身,龍袍的下擺拂過龍椅的扶手。
    他一步步走下台階,停在了李隆基的麵前。
    他蹲下身,與李隆基平視。
    “你看到的,是萬國來朝,是歌舞升平。你看不到的,是河北的藩鎮尾大不掉,是邊疆的胡人蠢蠢欲動,是朝堂上的蠅營狗苟,是天下百姓的民不聊生。”
    他的聲音壓得很低,卻字字清晰,如同尖針,紮進李隆基的心裏。
    “若沒有朕,若讓你繼續這樣糊塗下去,不出三年,漁陽的鼙鼓,就會響徹中原。到時候,就不是朕來逼宮,而是安祿山的鐵蹄,來踏碎你的長安城!”
    李璘凝視著李隆基那張因震驚和羞辱而扭曲的臉,一字一頓地說道。
    “到那時,中原大地,才會真正地,浩劫降臨!”
    “你……”
    李隆基指著他,手指劇烈地顫抖,“你一派胡言!安祿山對朕忠心耿耿……”
    “忠心?”
    “他的忠心,隻對他自己。父皇,你已經老了,連誰是忠,誰是奸,都分不清了。”
    說完,他不再看李隆基一眼,那隻是路邊的一塊頑石。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殿下的群臣。
    那目光,冰冷、銳利,帶著審視和不容置疑的威嚴。
    “楊國忠。”
    他輕輕吐出三個字。
    癱在人群中的楊國忠渾身一顫,像是被雷劈中,猛地抬起頭,臉上血色盡褪。
    “陛……陛下……”
    他語無倫次,匍匐在地,不住地磕頭,“罪臣……罪臣該死,罪臣有眼不識泰山,求陛下開恩,求陛下饒了罪臣一命啊!”
    “饒你?”
    “朕若饒了你,如何對得起那些被你構陷的忠良?如何對得起被你搞得烏煙瘴氣的朝堂?”
    他的聲音陡然轉厲:“來人!”
    兩名身披黑甲、煞氣騰騰的禁軍甲士大步入殿,甲葉碰撞,發出冰冷的聲響。
    “將楊國忠,拖出午門,斬首示眾!”
    “不——!”
    “陛下!貴妃娘娘!救我!救我啊!我是你的兄長啊!”
    甲士一左一右,拖著楊國忠往殿外走。
    李璘殺伐果斷,毫不留情。
    “逆子,你離經叛道,你的位不正!”
    李隆基的話音剛落。
    朝堂之中,山東孔賢出列。
    “啟稟陛下,我願為陛下書恩德登基昭告天下!”
    方才還反對李璘的眾多文武,看到孔賢出列。
    他們恍然大悟。
    孔家不虧為當代楷模,行事果敢。
    見到風頭不對,立刻效忠,當世大儒親自紙筆,寫登基表。
    當世聖賢修書,立撰,表明新君功德!
    眾多文武出列!
    “陛下恩威聖德,吾等恭迎陛下登基!”
    李隆基豁然轉身看向孔賢:“你們孔家,世代享受俸祿,為何叛朕!”
    孔賢立刻暴怒,聲嘶力竭的怒斥:“住口!你何德德能,也敢自稱朕,你該稱罪臣,你禍國殃民!”
    “陛下才是當世明君,救世聖賢!你李隆基治下大唐,國事調令,百姓流離失所……你離經叛道,早就不配做皇帝了!”
    孔賢怒斥李隆基後,轉身向李璘大禮參拜:“請陛下率領吾等,再造盛世!”
    李隆基咬牙切齒,當初他兵諫登基,孔家第一個跳出來支持。
    現在他剛剛失勢,孔家便迫不及待的跳出來,落井下石。
    此等行為,簡直讓李隆基大開眼界!
    ……
    兩天時間,評分竟然從7分掉到了5分,馬上就要進入4分行列了……
    還是好人多。
    坑一波禮物,手裏有發電的點一波,還在碼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