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7 章 人生南北多歧路

字數:2861   加入書籤

A+A-


    寇林二人去李家送禮的事情,很快就傳到皇帝和崔延齡的耳中。
    麵對老崔的質問,寇朋隻說是向李瑜解釋他們不知情。
    雖然沒有說決裂的話,但是態度已經不如之前熱絡。
    崔延齡又不是傻子,何嚐不知這兩人多半是同他們崔家離心,聰明人根本不需要把話說得太明白。
    想到這裏,他恨不得給兒子兩巴掌。
    可看著兒子惶恐不安的樣子,還是沒舍得下去那個手。
    “我計謀半生,怎會生子如此啊?”
    寇朋卻覺得崔延齡這個人,根本就不是生了個不爭氣的兒子這麽簡單,多少年前他就說處理了李瑜。
    他不聽啊!
    非要等人家做大做強,人家現在做大了你幹不過了又要開始嫉妒了,這不是自己有病是什麽。
    趙翊聽說後倒也沒說什麽,隻是默默在心裏給寇林這兩個人,貼了個見風使舵的標簽。
    李瑜自那日起,依舊與寇朋等人來往不深但也沒有爭鋒相對,並沒有因為他們的示好就拉幫結派地搞黨爭。
    趙翊很滿意。
    為臣者,就是應該如此。
    景和四年初春,寧源從大同巡防回京向皇帝稟告完邊防的情況後,李瑜沉默了會後拱手道。
    “陛下,臣以為當一鼓作氣,今年可以再次對卓力部發兵,打散他們的傲氣、揚我朝國威。”
    能贏一次人家可能認為是運氣,可你要是能把對方打趴下三次以上,他就會乖乖縮著不敢言語。
    此話正說中趙翊的心巴上,可剛回來的寧源卻不支持打仗。
    “臣此行,見邊疆百姓苦戰久矣,且去年剛經曆一場大戰……臣以為還是應當選更柔和些的方式。”
    比如重開互市,比如好言相勸,怎麽都比開戰好。
    李瑜不知寧源經曆了什麽,隻當他向來都是守成之人。
    他依舊給出自己的建議:“陛下,戰機往往是稍縱即逝的,草原人野性十足崇尚弱肉強食。”
    “若是咱們不乘勝追擊,隻怕過幾個秋冬待他們牛羊馬變的膘肥體壯後,難受的便又變成咱們了。”
    在場的大臣也是各有見解,拿不準主意的皇帝便讓他們下去,準備單獨琢磨琢磨自己決定。
    從紫宸殿出來以後,李瑜笑嘻嘻地同寧源開玩笑。
    “我本以為你去邊疆轉一圈兒,會變得肅殺強硬一些,沒想到你比從前更不主戰了。”
    從前寧源好歹站中立,不滿意也不會多話那種。
    “姐夫。”四年的風沙,吹得寧源臉都滄桑了:“你若是去邊疆看看,你也會如我一般的。”
    他看到十八歲的將士死在戰場上,家裏留下老人妻兒無人照應,還要被地主官員欺辱嘲諷。
    看到剛成婚的少年,剛看了新娘一眼就被強行拉走從軍。
    看到大同的耕地上農作的,不是老人就是婦孺孩童。
    他沒有看到多少青壯年,沒有看到勝仗過後百姓得到的好處,隻看到處處哀樂與飛錢。
    他們高高在上,說一個打的直徑倒是簡單覺得有威嚴,可底下的那些百姓就痛苦了。
    李瑜聽了小舅子的話以後,笑容漸漸收斂。
    “這隻不過是陣痛,咱們隻有打的敵人再也不敢來犯,他們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居樂業。”
    否則一到豐收的時候,辛苦一年的東西就被人搶走了。
    那不是更慘嗎?
    “陣痛?”寧源苦笑一聲:“姐夫,可這陣痛不知還要持續多久,又會有多少家庭破碎?”
    “姐夫,仗是打不完的,古往今來哪朝哪代能做到真正的和平?什麽時候才能真正安居樂業?”
    “哪怕給百姓三年喘息,也比連著打好吧?”
    遊牧民族蹤跡不定,漢人大張旗鼓入草原去找就得許久,其中得耗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
    得死多少年輕壯丁?
    他堅定地道:“姐夫,陛下的決定不是我能說了算的,可我此去便堅定認為,對老百姓來說吃的飽飯、家人在側才是真的,什麽國威都是假的。”
    “若姐夫要勸陛下主戰……自然也不會影響你我情誼,隻是姐夫也別管我在朝中主和就是了。”
    說罷他轉身去離開,留下李瑜在原地愣愣看著他的背影,聽完全過程的吳景誠歎了口氣。
    “人生南北多歧路,君向瀟湘我向秦。”
    他拍著李瑜的肩道:“好弟弟,姐夫我還是站你的,叔本性格曆來如此,心腸太軟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