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關於助學基金的二三事

字數:4861   加入書籤

A+A-


    “還有什麽問題嗎?”
    回答完完李傳方的問題,王詡抬起手腕看了一下時間,開口詢問。
    新能源汽車事業部CEO童曉秋扭頭看了一眼搭檔們,確定眾人沒有問題了,便站出來表態道:
    “王總,暫時沒問題了。
    散會之後,我們會以最快的速度,基於王總指示的整體規劃和初期布局,形成文字,呈交給吳總裁審閱。”
    “好,沒問題那就散會。”王詡果斷做出決定。
    說完,他就站了起來,率先向外走去。
    其他人緊隨其後,魚貫而出。
    首席人才官莫婷沒有回她的辦公室,而是快走兩步,追上王詡。
    “王總,占用您一點時間,有件事要向您請示。”
    “行,去我辦公室說吧。”
    很快,王詡和莫婷走進就在1號會議室附近的總裁辦公室。
    “什麽事?坐下說吧。”王詡一邊給莫婷倒了一杯水,一邊示意道。
    莫婷雙手接過玻璃杯,請示道:“王總,您指示從西北調回來的孫無塵已經到了,是不是定一個時間,和柳桂梅一起見見?”
    “嗯,是得見見。”王詡點了點頭,然後說道,“擇日不如撞日,我正好有半小時空當,就現在吧。”
    “好的,我這就喊他們過來。”莫婷放下玻璃杯,掏出手機發了一條消息出去。
    顯然,她早就讓孫無塵和柳桂梅做好了隨時接受總裁召見的準備。
    換句話說,這叫插隊。
    畢竟這個行程是沒有經過總裁辦安排的臨時決定。
    沒一會兒,徐雪菲推門走進來,開口問道:“王總,孫無塵和柳桂梅到了,說您要現在見他們。”
    作為總裁秘書,她知道這兩個人,也知道王總準備將這兩人用在何處。
    因此,當不在總裁行程安排上的孫無塵和柳桂梅來到總裁辦公室外麵請見的時候,徐雪菲沒有直接拒之門外。
    她讓對方稍待,自己則向王總請示。
    “請他們進來吧。”王詡給出肯定的答複
    “好的。”徐雪菲立即應下,返身知會兩人。
    很快,膚色被曬得黢黑的孫無塵和穿著簡樸的柳桂梅一前一後走進總裁辦公室。
    “王總,我還要協助童總招聘新能源汽車事業部的員工,就先走了。”莫婷這時站起身來,提出告辭。
    “你去吧。”王詡當然知道莫婷這是在給孫無塵和柳桂梅騰出時間和空間,立即應允了。
    莫婷步伐沉穩走出總裁辦公室,順手關上了門。
    “坐吧,別拘束。”王詡伸手指了一下對麵的沙發。
    孫無塵和柳桂梅依言坐下。
    王詡給兩人各倒了一杯水,同時問道:“莫總有和你們說過,我打算個人出資,設立一個麵向偏遠地區農村的助學基金的想法吧?”
    “嗯。”孫無塵和柳桂梅齊齊點頭應道。
    “你們呢?你們是什麽想法?願不願意離開集團的員工序列,幫我把這個助學基金辦起來?”王詡和聲問道。
    他這人向來民主。
    如果孫無塵和柳桂梅不願意,他是不會強迫對方的。
    大不了另找他人。
    孫無塵和柳桂梅對視一眼,由柳桂梅作為代表回道:“王總,能被您相中是我們的榮幸,我們很樂意替王總籌辦助學基金。”
    王詡對柳桂梅的回答很滿意,目光卻落在皮膚黝黑的孫無塵身上。
    看著這個主動申請去大西北種樹卻在走之前“擺”了自己一道的家夥,王詡的小心眼發作了。
    他聲音淡漠問道:“你呢,孫無塵,你怎麽想?你不是很喜歡種樹嗎?”
    孫無塵咽了咽喉嚨,嘿嘿一笑:“王總,都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助學和種樹本質上是一回事嘛。王總個人出資辦的助學基金,既然相中我了,我肯定是非常樂意給王總效勞的。”
    “嗬……”王詡冷哼了一聲,卻沒有任由自己的小心眼繼續發作下去。
    理了理情緒,王詡認真詢問道:“說說你們對如何辦好這個助學基金的想法吧。”
    孫無塵和柳桂梅又對視了一眼。
    這一次,孫無塵做起了代表,開口回道:
    “王總,我們認為,想要辦好這個助學基金,就得首先明確偏遠地區尤其是山區農村的辦學困難有哪些。
    第一點毫無疑問是經濟落後,當地人供不起家裏的子女讀書,所以存在輟學或者隱性輟學也就是在校但無心讀書的情況。
    要解決這個問題,難又不難,不難又難。
    部分地區,全額資助學雜費,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一部分地區,即便全額資助學雜費,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或許還要考慮幫助學生家庭開辟一個較為穩定的收入來源,讓這些嚴重貧困的家庭能夠負擔得起減少一個‘勞動力’的損失!
    第二點是硬件設施嚴重落後且不足。
    包括但不限於校舍危舊、基本教學設備匱乏、生活設施欠缺。
    這個問題是最好解決的,投錢建校買設備就行。
    第三點是交通不便與信息閉塞。
    以西南為例,有很多村子在大山裏,山路崎嶇。
    學生們上學路途遠,耗時長,安全隱患大。
    針對這個問題,必須和當地政府緊密配合,建橋、修路、設立公共交通路線等等。
    情況複雜,需要下很大的力氣、投很多的錢,才有一定的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第四點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師資力量極度薄弱。
    偏遠地區的學校,教師數量短缺、結構失衡、素質有待提高。
    出現這些情況,原因很多。
    歸根到底還是兩條,待遇低、條件苦。
    以至於缺乏職業發展空間和歸屬感,留不住人。”
    說到這裏,孫無塵端起玻璃杯喝水潤喉。
    柳桂梅接過了話頭,繼續說道:
    “王總,我們討論過,助學基金想要辦好,需同時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向下手。
    硬件就是修繕、新建校舍、解決交通困難問題。
    包括但不限於補充基本教學設備,改善生活設施,並進行一定的信息化基礎建設,建橋修路設立公交車。
    隻要有錢,基本不是問題。
    軟件就是支持鄉村教師發展與穩定。
    投錢可以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解決鄉村教師在經濟上的困難。
    這一點很關鍵。
    但更重要的是,補充師資、組織鄉村教師培訓、招募城市裏的優秀教師支教或交流,來提高教育水平。
    與此同時,還要提升鄉村教師的榮譽感與歸屬感,讓鄉村教師能夠踏實地在偏遠地區安穩地待下去,而不是想方設法逃離。
    這一點,不是提升經濟收入和做思想工作就能成的,還得在職業發展空間上下功夫。”
    王詡聽出了兩人想表達的重點——
    想要切實助學,要從學校、學生、學生家庭、教師四個方麵同時著手。
    隻要舍得花錢,前三個方麵都好解決,無非就是建學校、免學雜費、包食宿、開辟學生家庭收入來源這些常規的助學操作。
    關鍵在於,要讓鄉村教師們沉得住氣,待得下去。
    兩人就差明言,王總,您不能隻在農村建學校,也得在城市裏建學校了!
    如此,鄉村教師的上升通道打開,還會缺職業發展空間?